首页 理论教育 PBL教学模式推动美国当代设计教育发展

PBL教学模式推动美国当代设计教育发展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起步相对欧洲要晚,所以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欧洲的探索和实验性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不同。在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强盛,国内、国际的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美国的设计得到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同步的推动。1933年包豪斯大部分的教员和学生都移民到了美国时,发现美国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市场环境才是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最佳土壤。

PBL教学模式推动美国当代设计教育发展

二战后欧美各国努力发展现代设计,特别是在发展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工艺协会开始成立,美术工艺大学开始建立,工业设计大学开始成立工业设计系等,教育界纷纷成立了培养设计人才的系科或部门。这些高等学校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科系的建立和有关设计课程的开设,为战后各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探索,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要,高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并对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方式进行探讨,从而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为本国设计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师,为设计的长远发展准备了条件。

二战后美国的一些设计艺术院校在与企业联合办学,定校企联合的道路方面与战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办学模式十分类似,但是,由于以包豪斯为代表的早期欧洲设计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上,而美国一开始就把设计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上,所以在联合办学上,美国的设计院校与企业联系、联合的面更宽,联系更加密切。

美国设计艺术教育受到以包豪斯为代表的欧洲设计艺术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豪斯的一些基本课程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直接被搬进课堂;二是许多移民美国的欧洲设计师在美国开办设计院校。后者比较著名的有纳吉创办的芝加哥新包豪斯设计学院,后归人伊利诺理工学院,改名设计学院。此外,一些著名设计师虽然没有直接创办设计院校,但是他们将欧洲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带到他们所任教的学校,并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芬兰建筑大师艾里•萨里宁在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起步相对欧洲要晚,所以战后美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欧洲的探索和实验性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不同。美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是在欧洲功能主义设计艺术教育思想比较成熟的基础上,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结合,其出发点是为市场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因而十分重视实际技能、市场意识、消费意识、市场消费心理的训练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市场的教育模式。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除继承了包豪斯的一些课程以外,新开设了诸如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社会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设计美学行为科学等在内的一些课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艺术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块:设计基础:平面与立体分析、设计素描、色彩、字体、材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设计理论:设计史与设计理论、材料学、工程基础、电工学、人体工程学、市场学、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美学、艺术史等。(www.xing528.com)

专题设计:在上述设计课题中,一些专业涉及非常多的理工科内容,如家具设计中包括汽车内座椅的设计,与汽车设计密切相关。

设计教育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过程当中。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和人们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对当代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各领域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想参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其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设计与艺术、与技术、与经济等诺多学科都具有深刻而广泛的联系。在未来社会,艺术设计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科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也将具有深刻而广泛的联系。

美国在度过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推行新政,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为世界最强的经济大国。在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强盛,国内、国际的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美国的设计得到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同步的推动。美国人善用“拿来主义”,除了大量引进为避战乱的欧洲设计师和艺术家之外,他们积极地在本国的工业设计中实践欧洲人苦苦探索的设计理想。1933年包豪斯大部分的教员和学生都移民到了美国时,发现美国的设计文化和设计市场环境才是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最佳土壤。战后美国的设计在国际主义的推动下,设计教育也以市场为导向,以设计的职业化为背景,全方位地发展,许多设计师都是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接受设计教育,美国的设计教育有明显的企业化和市场化特征,他们少有设计理论的熏陶,而更多的是设计市场的磨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