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中的国内PBL教学模式

发展中的国内PBL教学模式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现“问题引导”教学思想的,要数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留下了孔子类似“问题引导”教学的生动记录,其中《公冶长第五》一章为我们展示了孔子以“问题”引导学生“各言尔志”的精彩课堂实录。提出问题,目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启动思维。在国内,“问题意识”这一概念提出相对较晚。但明确提出“问题意识”这一定义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姚本先先生。

发展中的国内PBL教学模式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现“问题引导”教学思想的,要数大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成功运用提问技巧来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和交流。《论语》中留下了孔子类似“问题引导”教学的生动记录,其中《公冶长第五》一章为我们展示了孔子以“问题”引导学生“各言尔志”的精彩课堂实录。这大概是“问题引导”教学的最早雏形。到了宋代,书院制度的盛行,促进了教育的发达,也引起了教与学方法的变革。“朱子读书法”也曾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是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是学生参与教师教学和自主获取知识过程的动态反映。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学习时思路有个方向,每一个环节都设置思考题,表面上似是给学生任务,实际上是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出问题,目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启动思维。

在国内,“问题意识”这一概念提出相对较晚。根据我们对现有文献的检索,“问题意识”一词国内最早见于著名科学钱学森的著作《关于思维科学》一书,它是用来描述自觉思维的形成过程的。”但明确提出“问题意识”这一定义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姚本先先生。“白姚本先先生提出这一命题以来,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相关研究呈现繁荣态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问题意识相关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加,有关问题教学研究的文章也日见增多。根据我们接触的各类文献,国内学者对于问题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问题的内涵;

(2)国内问题教学的现状以及原因调查;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www.xing528.com)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大多局限在中、小学生教育和学科教学这一层面,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问题教学研究极为有限,即使个别学校开始尝试问题教学也只限于经验摸索或理论研讨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问题教学的基本特性,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效机制

PBL教学法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之后,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第一次尝试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重大的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为适应这一转型,培养更多的人才,学习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因此,PBL教学法在美国大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80年代后,PBL教学法在北美逐步得到完善,教学模式Et趋完整、科学、成熟,成为许多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必备途径之一。例如:1989年美国设立医学院的127所大学中,8所在全部课程中实行或提供PBL教学法,96所大学在部分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法。进入90年代,在英国,部分医学院的课程改革也围绕PBL教学法迅速开展起来,其中有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利物浦大学医学院、圣乔治医院医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等。与此同时,PBL教学法开始逐渐向东方国家扩散,由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率先在日本引进PBL教学。接着,在日本的筑波大学医学院、岐阜大学等大学医学院也先后围绕PBL教学法进行了课程改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正在使用或引入了PBL教学模式。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的一些大学的医学教育中。

我国引进PBL教学模式晚于欧美和日本。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首次在我国实行PBL教学法。从此踏上了PBL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运用之路,PBL教学法不断地被我国各高校的医学教育重视并采用。1995年台湾医科大学首次在台湾引入PBL教学法。从1995年至2004年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台湾的所有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全部实施PBL教学法。在1997年7月,PBL教学法开始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进行,目前,该教学方法已经覆盖了全校大部分的医学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围的许多医科大学分别在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实验课中试行PBL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截止到目前,我围已经开始全面推行PBL教学法,对PBL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近几年有明显增加,但还是不多,而且大部分涉及都是医学教育领域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比较匮乏,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研究的成果比较稚嫩,不够完善、深刻。我国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