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国家与公众新关系的基础建设

开启国家与公众新关系的基础建设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中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变化也是国家相关机构为开启和公众之间新关系而进行的基础建设的一种手段。例如英国于2000年到2002年之间陆续向公众开放的有沃尔索尔新艺术馆和伦敦的泰特,千禧画廊,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与2003年新改建的曼彻斯特美术馆一起,这些机构表示了英国当前复杂的博物馆建筑的分布情况。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巨大的跨度和精细的构造并没有妨碍其在尺度上的亲和感。

开启国家与公众新关系的基础建设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中博物建筑的发展变化也是国家相关机构为开启和公众之间新关系而进行的基础建设的一种手段。新建的或者改建的博物馆空间总是被设计成可容纳更多的文化以及经济消费的模式,这符合让更多人访问,促进社会融合以及促使终身学习的公众政策目标。

例如英国于2000年到2002年之间陆续向公众开放的有沃尔索尔新艺术馆(New Art Gallery Walsall)和伦敦的泰特(Tate Modern,2000),千禧画廊(Millennium Galleries,Sheffield,2001),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Gateshead,2002)。与2003年新改建的曼彻斯特美术馆(Manchester Art Gallery)一起,这些机构表示了英国当前复杂的博物馆建筑的分布情况。它们也代表了在多种类型的建筑框架内展示的实践。对于这些新建的或者翻新的建筑研究指出,21世纪初在英国一种新的展览空间形态学已经显现,在其中后现代博物馆建筑,成了“大众传播媒介,场面形象与仿真的奇异空间”(“as mass medium...a site of spectacular mise-en-scene and operatic exuberance”)[39],已经与作为学习和多元文化管理地点的当代正统博物馆组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联盟。建筑框架内的混乱和艺术历史珍品的不再集中,并且平铺直叙被垂直、透明和奇观所取代。在这些空间内,博物馆和城市的关系也已经通过壮观的景象,引人注目以及对于透明和渗透性的建筑学隐喻来重建。博物馆同时也是娱乐的和行为的建筑学,当代的博物馆一瞥揭示的是空间结构和博物馆的正统程序与规范偏离的过程。

展陈、收藏教育、研究、办公、后勤等传统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设置在当下博物馆建筑之中已经呈现出了互相渗透、融合,空间多义化的发展趋势,功能流线也由传统的单一、线性逐渐网络化,进而模糊起来。这种变化的根源即在于博物馆价值取向的转变——即人的愉悦体验成为博物馆追求的核心,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最生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心。因而,博物馆建筑的功能理念不应局限于过去解决技术性问题范畴,而应拓宽至人文视野,认识到其在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关系中的纽带作用,认识到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公共领域的重要节点,所应具有的开放性与示范性品质。这正是当前博物馆建筑发展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纵观博物馆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建筑规模是从小到大,再到大中小齐备。如今很多新建展览场馆不是大而全,为全世界的人服务,而是逐步趋向小型化,面对不同需求的人群,更加为人的多样的需求考虑。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新建博物馆建筑以小型馆为主,其中国立少,公立、私立博物馆建筑以及大型博物馆建筑扩建居多。中小型博物馆采用藏、展一体化模式,通过更新,展览空间将占增加面积的大多数份额,因此体现出功能的提纯性。同样,主题博物馆的更新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微缩一段历史或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索。很多由古堡、名人故居改建而成的博览建筑,受原主人藏品和爱好的影响,大多注重展品的主题化和纯粹性,流线简洁流畅。如意大利锡耶纳市民博物馆,由古堡改造而成,以3层通高的钢楼梯及狭长交通厅联系各层展室。阿彭策尔莱纳美术馆位于瑞士的阿彭策尔,这座博物馆建筑是为收藏阿彭策尔艺术家卡尔·奥古斯特·莱纳和他的儿子卡尔·沃尔特·莱纳的作品而建造的。

还出现了很多分类细致化的专业博物馆,如印刷、建筑、交通工具、皮革制品、食品、玻璃制品、劳动力、卫生、化工等领域的博物馆。事实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博物馆中找到了位置。

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巨大的跨度和精细的构造并没有妨碍其在尺度上的亲和感。作为展品的飞机丰富了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屋顶桁架是简单的半圆形曲线,不锈钢的屋顶与众不同。一座25米高的巨型雕塑将参观者从谦和的入口渐渐引入建筑中心3层高的展示空间。建筑师在这里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空间依次展开,引导着参观者,让他们总能看到展品。在博物馆的一端,建筑师将楼梯、平台、咖啡厅、放映室等建筑元素灵活组织成穿插在飞机展品中的一系列“盒子”,这些错落的“盒子”使参观者能与展品近距离接触。作为展品的背景,整座建筑简洁而精巧,钢框架撑起的织物膜结构的造型使人想起了早期的飞行器,这样的结构可以承载5吨的荷载。展厅两侧的双层玻璃透射进柔和的光线,而更多的采光是通过中间的屋顶天窗获得。(图4-242—图4-247)

图4-242 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外观

图4-243 室内

图4-244 剖面

图4-245 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室内

(www.xing528.com)

图4-246 室内

图4-247 平面

华盛顿玻璃博物馆(图4-248—图4-251),馆内陈列有以玻璃为主题的各种当代艺术品,它象征着美国西部港口城市塔科马的发展。整个建筑的走势是水平向的,参观者可以从水边沿着一系列平台上到屋顶广场。平台上的无边水池制造了一种连续流水的错觉。作为标志,一个30米高、包裹着不锈钢板的倾斜锥体打破了建筑的轮廓,这是当地传统锯木厂的烟囱形象所引发的灵感,建筑师以此来暗示这个城市从工业中心向文化中心的变迁。博物馆内有13 000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层高15英尺,同时还有室外展场、180座的剧场、教育中心、商店、咖啡厅和锥形体内所谓的圆形剧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玻璃艺术家的整个工作过程。从屋顶广场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海滨。博物馆旁边有两个主要的艺术装置:“水森林”和“玻璃桥”。前者是一处集中的玻璃、铜柱和流水的作品;后者是一座连接博物馆屋顶广场和市区文化中心的500英尺长的步行桥,人们可以从这座桥直接进入博物馆。玻璃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作品。

图4-248 玻璃博物馆外观

图4-249 走廊上的鲜艳作品

图4-250 玻璃桥和水晶

图4-251 利用玻璃投射的结构作品

在知识权力开放的新时代中,为了顺应民众的口味,博物馆的展示模式和教育模式有娱乐化的倾向,近年来主题公园的兴起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主题公园始自迪斯尼世界,把原创二维空间的卡通童话世界,用各种虚拟的手法,再现于真实世界。其高超之处在于它不单虚拟了环境、知识,更虚拟了经验和感觉。后来建成的全周影院,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各种逼真的活动布景加上丰富的电子操控的声影幻象,务求把观众带入其中。这种理念大大影响了博物馆的空间发展,“创造经验”取代了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多于开导民众。随着空间运用方式的转变,营运方式亦自然而然地转型。但笔者以为,博物馆的植根土壤不是消费市场,而是保存文化、创造知识及建构意识形态的功能,所以主题公园化的发展使博物馆放弃本身的位置,投向与经济生产体系为伍,并充当其中的竞争者。如果博物馆完全放弃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它就会同时失去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的主导力量,当其沦为提供娱乐或旅游工业的一个环节时,它的最终命运恐怕也将会因民众消费需求的快速改变而遭淘汰,如休斯敦艺术博物馆的马子奥所说,“假如一座博物馆的唯一策略就是哗众取宠的话,也许它就不是什么博物馆了”。所以说,博物馆在投身民众、积极把自身建设为一个具广泛包容性的社会平台的同时,应保持其作为文化缔造和保存者的角色。

综合前文所述,可以看出当代博物馆的语境以及博物馆的价值取向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化,这必然会对博物馆建筑设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博物馆的新的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已经不再能严格地区分为作为展览的背景或前景的建筑学,而是与它们的内容息息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