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自信研究及新文科特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自信研究及新文科特性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更大跨度范围内进行学科专业交叉人才培养也是新文科的应有之意。(二)新功能新文科的文化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文化自信的确立起到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对文化进行发现、传播、创新、挖掘、表达和保存就是新文科。新文科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具有文化贯通的功能。(三)新路径文科教育的质量发展方式是建设新文科必须重点强调的内容。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自信研究及新文科特性

在新文科中,文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交叉

在推进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中,目前主要做法一般是在文史哲融通、政经哲融合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学科专业之间实现整合。例如,苏州大学通过成立“文治书院”,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相关专业中选拔部分优秀生源,尝试进行“文史哲卓越人文学者”的培养实践;北京大学等通过跨专业类进行PPE(政治、哲学与经济学交叉)等的人才培养实践。上述做法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多学科专业融通或融合培养,从而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1]。从实践模式上看,这种融通或融合都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组合模块,但如何解决好学科专业或知识体系之间的科学衔接和有机组合却是一个难题。这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各专业之间所进行的交叉尝试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对传统文科的升级改造和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步深化。

在更大跨度范围内进行学科专业交叉人才培养也是新文科的应有之意。对此,国外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基础上又逐步演进为STEAM。它增加了艺术学(Arts),包括广泛的人文科目,如社会研究、语言、形体、音乐美学、表演等,其主要目标是改进工科交叉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突破了STEM只强调技能的限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新文科建设中,突破人文社会科学的限制,在文理、文工等范围内进行更大跨度的学科专业交叉,更加强调思维、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将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选项。

(二)新功能

新文科的文化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文化自信的确立起到推动作用。一般来说,文化存在的形式多样化,民族、国家和时代的差异形成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各不相同。新文科的发展要坚持文化自信这一指导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文化包容性的基础上,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促进文化多元发展,这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总的来说,对文化进行发现、传播、创新、挖掘、表达和保存就是新文科。

新文科具备的功能主要有三个:(www.xing528.com)

一是具有文化贯通的功能。即文化发挥桥梁作用,将不同专业领域和知识连接起来,采用独特新颖的方式将文化内涵表达出来,或对其进行阐释,让不同专业领域的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找到彼此的相同点,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推动经济发展,如开发各种游戏、研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产品等。

二是具有文化带动功能。文化的带动功能是指发挥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让文化发挥主线作用,连接不同的专业领域,使彼此融会贯通,从而碰撞出不一样的文化火花,促进创新,也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数字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移动电视手机、网络等新的传播技术和传统传播技术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诞生了一批新形态的文化产品,也让传统文化产品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社会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和产业,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文化消费模式和文化业态,特别是在阅读网络化、文字数码化和书籍图像化的基础上,带动了数字技术、新兴数字文化和数字产业的进步。

第三,具备文化固力功能。文化能在不同领域、学科中积累、沉淀和发现,特别是在农科、工科和医科等理工类学科中都能挖掘、保存和发现文化,将农科、工科和医科理论、应用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呈现出来,我国“一带一路”经贸发展数据库和中医中药文化数据库的数字化发展和开发应用便体现出文化到固力功能。

(三)新路径

文科教育的质量发展方式是建设新文科必须重点强调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模式着手推动新文科的实现:第一,升级改造现有的文科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让现有的文科人才在国内已经存在的专业领域或行业中充分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和创新作用是其培养目标,从而在该专业领域内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拔尖人才;第二,结合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将崭新的文科人才培养路径创造和培育出来,从而让新兴领域对文科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如果要要将人文社会科学实现大跨界和大融合,与工学理学相互融合,必须打破现有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和路径,从自定义辅修专业和微专业建设与实践基础作为切入点,突破人才培养的方式和专业建设的模式。[2]不管是哪种人才培养模式,都要积极探索文科教育在质量发展上的新路径和新方式以及新实践,始终围绕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高质量标准建立文科专业和教学课程以及实践基地,在转型升级新文科专业、创新再造的过程中,指导思想始终是质量优化,让文科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