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ell翻译模式探究: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Bell翻译模式探究: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ell翻译过程模式演绎的是一个小句的翻译过程,整个翻译过程均发生在记忆系统中。为明确起见,Bell将该过程划分为分析和合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涉及三个迥然有别的操作区:句法、语义和语用。图2-4 Bell翻译过程模式语义分析由语义分析器来完成,其任务是“重获概念”,提取句法结构中的底层及物性关系。

Bell翻译模式探究: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出于对以往翻译研究忽视语言学分析技术和见解的不满,Roger T. Bell不像前人那样对译文进行主观的、规定性的评论,也避免对翻译本质做感悟式论断,而是借用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了翻译的过程模式,以此来对翻译的具体过程进行系统、客观的描述。

Bell的翻译过程模式建立在语义学、语用学、语篇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借用这些学科较为成熟的基本原理,对翻译过程进行了系统探索,于1991年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翻译过程模式(详见图2-4)。

首先,Bell把自己的翻译过程模型建立在六个假设之上:1)翻译是人类信息处理这一普遍现象的一个特殊案例;2)翻译过程模式应能反映它属于信息加工的心理学领域;3)翻译过程发生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中,实现途径是先对源语语篇进行解码,产生不属于任何具体语言的语义表征,再将之编码为译入语;4)这种编码和解码是在小句(clause)层面进行的;5)对语篇的处理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通过串联(cascaded)和交互作用(interactive)两种运作方式得以整合,也就是说不必在一个阶段的分析或合成完成之后才激活下一阶段,需要也允许进行修改;6)对翻译中的两种语言而言,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视觉词汇识别系统和写作系统、句法处理器(用于处理情态系统选项,含常用词汇存储、词汇搜索机制、常用结构存储、语法分析机制四个方面)、语义处理器(用于处理及物系统选择并与语用处理器交换信息)、语用处理器(用于处理主位系统的种种选择)、意念组织器(用于跟踪并组织言语行为在语篇中的推进)和计划器(用于创建和存储实现各种目标的计划,其中一些可能涉及语言运用,如语篇处理)。

Bell翻译过程模式演绎的是一个小句的翻译过程,整个翻译过程均发生在记忆系统中。为明确起见,Bell将该过程划分为分析和合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涉及三个迥然有别的操作区:句法、语义和语用。

分析阶段,译者首先阅读文本,这就要求有一个视觉词汇识别系统(visual word recognition system)来区分源语语篇中的词与非词,这种识别聚焦于从句,把该从句的物理性刺激转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被感知为一个线性的离散符号串(linear string of symbols)。此过程为小句的句法处理提供输入,进而进入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由句法分析器(syntactic analyzer)来完成,该分析器把小句解析成情态系统中可用的小句结构。句法分析器由常用词汇存储、词汇搜索机制、常用结构存储、语法分析机制四部分构成,其中常用词汇存储是有形的词汇表或术语库在心理上的对应物,亦即一种即时的词和习语的查找机制,类似于心理语言学中的心理词典;常用结构存储指的是译者存储在记忆中的常见结构(如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等)。句法分析中,小句往往能以一串线性符号的形式直接通过常用词汇存储及常用结构存储进入语义分析层面,但当小句的句法结构与译者常用结构存储中的已有结构不匹配,或小句中出现与常用词汇存储中已存词汇不匹配的陌生词汇时,该线性符号串就被传递到语法处理机制和词汇搜索机制,先对小句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并确定陌生词项的意义,之后再进入语义分析层面。

alt

图2-4 Bell翻译过程模式(Bell, 1991: 59)

语义分析由语义分析器(semantic analyzer)来完成,其任务是“重获概念”,提取句法结构中的底层及物性关系。正如句法处理器的任务是通过视觉词汇识别系统从线性符号串中得到结构,语义分析器的作用是从上一步分析中得到的句法结构中衍生出内容,包括小句主题、小句表征的内容;参与者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如果存在,还包括语境中的环境因素如时间、空间、方式等);概念意义、语义意义、命题意义等。至此,译者已经掌握了该小句的内容,但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还没有得到示意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即小句有内容却没有目的,而给一个小句指派特定的言语行为时,此二者都需要,因此还需要对其承担的交际功能进行分析,这就进入语用分析层面。

语用分析由语用分析器(pragmatic analyzer)来完成,其任务是分离出小句的主述结构(thematic structure)并进行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具体而言,要通过分析主位(如信息分布以及语序的有标记或无标记)来实现主述结构的分解;通过分析话语语旨(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话语语式(为实现语篇而选择的媒介)和话语语场(语篇所涵盖的“领域”,语篇在交际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小句的目的,发话者的意图,其交际价值)实现语域分析。语域分析提供了目的(示意语力)标记,该目的与前面语义分析中获得的内容信息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言语行为。基于这一信息,分析过程可以暂时给小句指派一个文本类型(实践中可能需要借助小句之后语篇提供的更多信息来做出确切评估)。(www.xing528.com)

上述分析将产生一种不属于任何特定语言的语义表征(semantic representation)。语义表征是译者所理解的小句中表达的全部思想意义,是一系列抽象、普遍的概念和关系集,包含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详细信息(如小句结构、命题内容、主述结构、语域特征、示意语力和言语行为),它是对小句进行三维分析的结果,也是翻译时对一个新小句进行三维合成的基础。

与此同时,全部分析结果被输送至意念组织器(idea organizer)和计划器(planner)。意念组织器相当于人类信息处理心理模式中的中央执行程序,其功能是把各种分析结果整合在一起,并随着译者解读的深入形成一个不断扩充的系列;不时回读以监控不断增加的信息;根据新信息在必要时修改部分语义表征。计划器的功能是决定译前阅读是否需要继续,更重要的是决定是否翻译。如决定不翻译,分析过程即可回到起点并开始处理下一小句;如决定翻译,全部语义表征存储将被带入一个方向相反的过程,即合成阶段。

合成阶段与分析阶段正好相反,语义表征经由语用合成器、语义合成器和句法合成器的作用,最后进入译入语书写系统并生成译入语语篇。

语用合成器(pragmatic synthesizer)接收了语义表征中的所有可用信息,并依此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1)如何处理原文的目的(是保留还是改变原文目的以及以何种方式来实现);2)如何处理原文的主述结构(保留或改变原文本的主述位关系);3)如何处理原文的风格(复制原文风格还是另选一种不同风格?)。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译文与原文在语篇目的、主位结构、语旨、语式、语场这些话语参数方面的映合。

语义合成器(semantic synthesizer)接受示意语力(文本目的)的指示,创造出一些结构来承载命题内容并提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命题,以供句法合成器使用。

句法合成器(syntactic synthesizer)接受来自语义合成器的词汇和结构,扫描常用词汇存储和常用结构存储,以寻找合适的词项和小句类型来表现这一命题。如果常用结构存储里没有现成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该命题便被输送给语法分析机制(现起句法合成器的作用)处理,最终译入语书写系统被激活并把该小句语义表征实现为一个构成译入语语篇的符号串。至此,一个小句的翻译完成并进入原文下一个小句的处理过程。

虽然图中过于单一的箭头使整个模式呈现一定的序列性,但Bell(1991:45)指出,“这一过程是非线性的,一个阶段并不严格跟从前一阶段,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尽管每一阶段都需经过,但次序并不固定,可以回溯、修改甚至取消先前的决定,这都不是例外,纯属正常”。

Bell翻译过程模式从语言学和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发生在译者身上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理论基础夯实、内容完备的多学科翻译理论”,13该模式把信息加工理论和诸多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来探讨翻译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对本研究从语言学角度认识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翻译教师的双语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