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大学学习方式转向策略及研究成果

新时代大学学习方式转向策略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察目前大学的学习方式,可以发现机械接受学习或灌输式的接受学习是主流。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社会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一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从大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创设的自主学习环境。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三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新时代大学应鼓励合作性学习,积极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新时代大学学习方式转向策略及研究成果

审察目前大学学习方式,可以发现机械接受学习或灌输式的接受学习是主流。这类学习方式是一种维持性学习、被动学习、单干式学习、外控式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以储存或占据已有知识为主要任务,以适应已知的、可预测的问题情境为主要目标;第二,以复制正确答案或解决老问题为标准,以过去的行为或经验为参考;第三,学习行为趋于一致性、相同性或简单划一;第四,学习同伴的关系是竞争性的,学习结果是规定的或可预测的;第五,信息流是自上而下的或从A到B的过程。[8]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就像一个熟练的博物馆导游,没有学到一点儿超出这些占有知识之外的东西。以占有方式去生存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不是把学过的东西硬塞进记忆,就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他们的笔记。他们不需要一丁点儿创新或有所发挥”[9]。学生的自主性和生产性思维空间因此被阻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所归依。为了使大学生开展高阶学习,养成高阶能力,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必然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也是积极的学习、自觉的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任务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学习。其特征有:第一,学习者参与制订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第二,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第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第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社会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自主性学习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行为自主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成熟的特征表现,它也是学生适应独立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教育终身化,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相比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其自主选择的机会也更多。但要想使得大学生进一步“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还需要转变大学学习方式上他主、被动、机械的状态。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一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从大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创设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如对教学的知情权、课堂参与讨论权、独立思考权、自我发展权等。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机会。三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包括信息资源(如教科书、辅导教材、网络、媒体等)、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同伴、其他教育者等)和环境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学习氛围等)等。[10]四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学会检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不断进取,反思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是否认真学习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养成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二)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就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或“孤立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积极的相互配合、支持,特别是面对面促进性的互动;第二,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三,期望所有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冲突;第四,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第五,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性学习改变了传统学生孤立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协作,发展与人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不仅如此,合作性学习还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个体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有助于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超越个体之间狭隘的竞争关系,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自觉合作,实现“互补”,达到合作创新、共同成长的目的。新时代大学应鼓励合作性学习,积极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1.选定课题,确定要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2.组建学习小组,明确组员职责

教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学习小组的分配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以6~8人为宜,并选择一名具有较强领导能力、与同伴关系融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对小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也就是说,每个人具体做什么要进行事先规划和分配。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相应地承担小组中的特定责任。与其他同伴相比,每个人所承担的职责又是相对独立的,其他人无法替代。当学习小组运行一段时间后,组内各项机制相对稳定时,组员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可以进行轮流替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www.xing528.com)

3.制订小组学习目标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进度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共同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4.开展交流与竞争

通过教师的指引,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开展关于如何学习、怎样学习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此外,教师也要通过适宜的方式引导小组内成员开展良性竞争,以此来检验合作学习的成果;还应当根据组间交流和竞争的结果来开展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症结,制订合理的改善计划。

5.提高学习效果,给予成绩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的汇报员要面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总结学习经验以供大家交流和参考。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组间互评。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探索欲,并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基本特征是:第一,强调以问题为载体,注重探索性与创新性;第二,强调学习的开放性,注重学习的实践性;第三,强调学生的自主与独立,注重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注重探究过程;第五,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表达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曾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探索和推动研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某种层面来讲,学习和研究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步骤,也可以说是同一个学习过程中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习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学习。缺乏探究何谈创新? 因此,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学习方式转型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协助学生选择符合学科内容、具有探索价值的课题。当然,课题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由教师制订题目供学生选择。不论是何种情况,都必须注意:一是课题不能脱离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研究价值,必须联系实际,在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同时不能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范围;二是教师要协助并指导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制订,预设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并做好应对策略;三是对学生的学习研究进度要进行随时跟踪检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四是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为了满足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教师应当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知识,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