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成果及对策

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成果及对策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子书包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物质载体,技术工具本身的价值好坏关系到教师和学生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活动。针对电子书包出现的技术问题、电子课本标准问题、电子书版权问题、成本问题、学习资源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必要时,政府也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规范电子书包相关行业行为,明确权责分工。

学习方式转型研究成果及对策

电子书包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物质载体,技术工具本身的价值好坏关系到教师和学生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活动。针对电子书包出现的技术问题、电子课本标准问题、电子书版权问题、成本问题、学习资源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不断优化技术工具,提升电子书包硬件技术。首先,针对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顾问,专门负责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术顾问可以就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集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解决办法,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电子书包教学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其次,不断完善和更新电子书包的应用功能。完备的电子书包应用功能是实现电子书包支持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电子书包的应用功能无法满足学生与教师的需要,谈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方式转型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电子书包的应用功能,完善电子书包服务系统,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推动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的转型的实现。另外,技术公司还要积极调研电子书包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根据用户提交的使用情况,比如电子书包的硬件设计要保护学生视力、添置一定的网络监控以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等,通过不断修补技术漏洞,促进电子书包技术的更新换代。最后,各技术公司还要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效率,控制电子书包成本和价格,研发出性价比高,更加适用于师生需求的电子书包。

第二,联动各方势力,实现协同共建,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我们知道,电子书包绝对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而是包含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支持和学生档案管理、记录、分析等一系列流程的系统[29]。也就是说,电子书包要打造的是一个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丰富的、多元化的内容,使师生能够在这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实现高效的和个性化的教学与学习。在建设学习资源的具体内容方面,电子书包硬件系统开发应该确保电子书包设备与无线网络连接的稳定性;软件系统开发应确保师生、生生信息传输的速度、稳定和通畅;对于应用软件如电子教材、教辅资料、学习资料应确保使用方便、资源丰富、价格合理[30]。另外,要聚焦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互动性资源建设:按知识点或学习主题创建、汇总学习资源,以解决检索优质资源难的问题;健全资源评价机制,通过用户对资源的等级评定,自动筛选优质资源[31]

而学习资源的建立与完善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电子书包中所需要的内容资源绝对不是一本教材、一本教辅书那么简单,需要长期的研发和积累才能形成,不是组织动员几百个教育专业人员用半年或一年就能完成的。”[32]因此,这就需要各大教育出版社与电子书包生产公司、电子书包软件开发公司通力合作,中和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共同协商关于电子课本的版权问题,努力让学生在电子书包中获得最优质的学习资源。必要时,政府也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规范电子书包相关行业行为,明确权责分工。同时,学习资源区域合作开发也非常重要。学习资源同步纸质教材,既有利于区域间开展交流合作,形成区域互助教研,也有利于学生在运用电子书包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时,所学的内容进度一致,内容相同,从而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当然,各教育出版社与电子书包生产公司、电子书包软件开发公司也要经常对用户进行回访和了解用户体验,以不断对学习资源进行调整,提高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总之,电子书包随着教学实践的改革以及自身更新换代,定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为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走出困境建言献策,扫除障碍

【注释】

[1]庄西真.“接轨”还是“拿来”:教育学本土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11):6.

[2]张文兰,江毓君,卢美杏.中美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11):45.

[3]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1.

[4]李本友,李红思,余宏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途径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2(2):122-128.

[5]谢斯骏,张厚粲.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13.

[6]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07):20-22.

[7]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07):22.

[8]李宝庆,靳玉乐,樊亚峤.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6):43-47.

[9]陈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56.

[10]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7-128.

[11]孙洋.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53-57.

[1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6.

[1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6-177.

[14]R·A·瑞译,J·V·邓普西.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王为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1.(www.xing528.com)

[15]王书林.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6]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5):30-33.

[17]黄明燕.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3(01):28-31.

[18]刘欣,陈海燕,陈倩华.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6):27.

[19]李玉顺,刘臣,单从凯.智能终端泛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案例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1-7.

[20]赵华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1]李玉顺,刘臣,单从凯.智能终端泛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案例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84-88.

[22]李玉顺,刘臣,单从凯.智能终端泛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案例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22-27.

[23]王斐.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与学活动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4]徐惠仁.浅谈教师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价值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07):70.

[25]许宁宁.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6]李玉顺,刘臣,单从凯.智能终端泛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案例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8-11.

[27]李玉顺,刘臣,单从凯.智能终端泛在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案例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12-16.

[28]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0.

[29]卢扬逸.我国电子书包发展现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30]孙洋.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57.

[31]张汉玉,钱冬明,任友群.推进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教师接受度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96.

[32]朱益.电子书包呼唤教材革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4):105-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