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双一流"下的管理战略研究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双一流"下的管理战略研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学校自身对此问题的认识与关注,另一方面则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社会舆论、相关竞争与合作并存的高校以及普通民众对高校建设与长久发展的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引智方面加大力度,以多渠道、多方式吸引了国际高层次优秀人才回国参与高等教育事业,推进高水平人才之间的强强联合。

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双一流"下的管理战略研究

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学校自身对此问题的认识与关注,另一方面则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社会舆论、相关竞争与合作并存的高校以及普通民众对高校建设与长久发展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制定各级人才培养、吸纳的规章制度,全国各高校也在相关政策指引下,相继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以迎合人才强国、人才强校的教育目标,积极制定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的相关政策,多措并举,采用灵活多变,因校、因地、因自身条件而宜的多种模式,成效显著。

1.政府和高校自行出台并实施各类“人才工程”或“人才培养计划”

具体来看,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吸纳以及储备已经同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利用和管理已逐渐形成了国家宏观层面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与激励的政策体系。

表3-1 1995-2006年人才引进有关政策

续表

受到国家层面政策措施的引导,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应政策文本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关工作做出具体化指导与帮扶,同时各地方政府还实施了针对不同学科背景、教育基础状况的差异化人才引进计划,一系列措施的展开推进为高校引进不同层次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关于人才的竞争,使得地方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2.建设学科特区,打造高起点的事业平台(www.xing528.com)

选择学科前沿、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群进行学科特区建设,有益于提高学科水平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学科特区建设以学科建设目标为中心,以学科结构调整和培育学科新生长点为契机,整合、完善新学科群,打造高层次的科技事业平台,开展学科交叉研究。[3]此外,大胆创新人员管理模式,给予研究机构负责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在高层次人才聘任、奖励等方面实行灵活动态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人才资源价值为标准的收入分配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台。

3.加大引智力度,推进高水平的强强联合

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领军人物,是高校学科发展的“指挥棒”。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引智方面加大力度,以多渠道、多方式吸引了国际高层次优秀人才回国参与高等教育事业,推进高水平人才之间的强强联合。

实施引才引智工程,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某学科的面貌,推动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改变“近亲繁殖”现象;有助于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动力,注入活力。如启动人才工程,实行人才储备制度,坚持引才和引智结合,“刚性”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以项目引才,课题引才,研发基地引才,创造了比如“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采用“链球方式”(系列人才集聚)、“哑铃方式”(一头在国内、一头在国外),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除了“请进来”之外,高校还主动把人才“送出去”,通过搭建双向互动的国际学术平台,加强与世界接轨,花大力气、大代价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出国攻读学位,选派拔尖人才到一流大学进修,选派高级访问学者参与国际重大科技计划和工程的实施,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研究和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强强联合,大大促进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也增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培育创新团队,激发高层次人才队伍活力

创新团队是研究型大学面向国际战略需求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创新团队的培育,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跨学科及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新团队的培育,主要是通过设立团队科研基金等方式,有意识地将资源向产生效益的学科、群体相对集中配置,催生一批具有凝聚力、创造力、高水平的学术团体。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领军人物,构建学科梯队。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提升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研究水平,促使团队跟踪世界科学前沿,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