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战略研究—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

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战略研究—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本文所研究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研究对象也正是处于第二和第三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的重点研究型和重点教学研究型大学及其研究院所,将其高层次人才政策置于战略地位,有利于增加这部分组织机构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产业化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影响力和力量源泉。而这也正是高校进行高层次人才管理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

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战略研究—以"双一流"建设为背景

我们的高校教育不仅是一项提供文明教化的事业,而且还是一项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和一种可带来巨大回报的投资行为。高校作为拥有最多数量和最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存量的组织,其产业化发展带来的部门经济产出规模巨大,无疑为处于经济低迷阶段的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发展动力提供支持。

教育产业化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教育形成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义务教育,它们是教育产业的基础结构,主要由国家的力量来实施;第二层次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它们是教育产业的中坚力量,在国家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下,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依靠市场机制向前发展;第三层次是重点研究型和重点教学研究型大学及其研究院所,它们是教育产业最具潜力的增长点,是民族振兴的创新源泉,在宏观上需要国家力量强力推动,在微观上它们结合经济和社会需要,致力于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同时,它们也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4]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研究对象也正是处于第二和第三层次的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的重点研究型和重点教学研究型大学及其研究院所,将其高层次人才政策置于战略地位,有利于增加这部分组织机构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产业化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影响力和力量源泉。而这也正是高校进行高层次人才管理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

1.高校相关数据分析

表6-1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5]

图6-1-1 高等教育学校分布比例

图6-1-2 普通高校构成情况

据教育部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如表6-1所示,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数高达3590所,普通高校有2491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民办高校802所。如图6-1-1和6-1-2所示,普通高校占据最大的比例70%,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的中央部门普通高校仅占4%,高层次人才聚集更多的中央部门普通高校和本科普通高校共占普通高校的比例达到49%。而从地区分布的数据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是拥有中央部门院校最多的地区,湖北次之,其余经济较发达省份的普通高校数量也较为集中。

表6-2 2010-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5年

图6-2 2010-2014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变化

表6-3 2010-2014年主要机构数量的变化率

图6-3-1 2010年-2014年研究生培养机构及其分属机构数量变动情况

图6-3-2 2010年-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及其分属机构数量变动情况

表6-2列出了2010-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其中高等教育分为四大类: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培养机构分为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通高等学校分为四大类: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教机构。由于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于研究生培养机构和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本科院校,因此图6-3-2在散点图中分析了2010-2014年5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等五种类型组织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研究生培养机构的R2值最低,为0.1352,拟合程度不高,表明该趋势线不能较好地表现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变动情况,而剩余四组的R2值较高,分别为普通高校的0.9275、科研机构的0.7374、普通高等学校0.9968和本科院校0.9983,拟合度较高,趋势线的可靠性也较高,说明普通高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本科院校未来绝对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而科研机构数量可能略有下降,对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变化趋势,可能由于样本数量不够,有待更进一步追踪数据分析。

表6-3中分析了这五类组织机构的数量在5年中的增长率情况,其中研究生培养机构数量在2011年和2014年出现5%左右的下降,科研机构的数量相应在这两年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下降,分别为-13.29%和-23.05%,其余年份变动不大,其原因可能是与2011年出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2014年进行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事件相关。这两个年度重要的高等教育改革事件使得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普通高校数量在研究生培养机构中增加的幅度在稳步提高,而科研机构则增幅放缓,趋于减少,这也正符合图6-3-2的趋势线的推论。图6-3-1分析了5年间研究生培养机构及其分属机构数量变动情况,但R2值均不高,仅0.3左右,说明拟合度不高,趋势线不可靠。普通高等学校和下属的本科院校数量增加的比例在5年间分别保持平均1.87%和1.98%的增长率,本科院校的R2值为0.9397,拟合度较高,趋势线较为可靠,表明未来本科院校数量增加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表6-4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变动情况

图6-4-1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变动情况

图6-4-2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数增长率

表6-4表示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及其本科院校的教职工数量变动情况,这两个组织类型的教职工绝对数量都在持续增加,如图6-4-1所示,R2值较高,表明数据拟合度高,趋势线可靠,因此教职工数量未来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深入还会增加,但其增加幅度不会太大,如图6-4-2所示,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数5年增长率R2值为0.892,趋势线可靠,意味着下一周期可能会下降,而本科院校的教职工数增长率趋势因R2值太小,不可知。

表6-5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变动情况

图6-5-1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及其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变动情况

(www.xing528.com)

图6-5-2 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及其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增长率情况

表6-5分析了20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变动情况,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专任教师的数量在五年间都是保持稳定增加的,图6-5-1中的R2值都较高,说明趋势线可靠,因此未来专任教师的数量都会继续增加,而对于5年增长率的图形分析如图6-5-2所示,其增长率可能会在下一周期出现下降。因此,总的来看,普通高等学校及其所属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数量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但增幅可能会放缓,这也是与高校相关改革政策有关的。

表6-6 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总计) 单位:人

图6-6-1 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图6-6-2 高等教育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表6-6列举了目前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情况,其中如图6-6-1所示,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中,大部分教师具备本科和硕士学历,而具备博士学历的仅占19%,学历层次有待提高。如图6-6-2所示,具有中级职称的高等教育教师占有最大的比例40%,其次是副高级29%,正高仅12%。

2.2003-2014年教育业就业工资总额变动情况

表6-7 2003-2014年教育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单位:万人

图6-7-1 2003-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总数与教育业就业总数对比

图6-7-2 2003-2014年教育业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比重

如表6-7和图6-7-1所示,从2003-2014年,教育业就业人员数和城镇就业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R2值较大,趋势线可靠,从趋势线上可以看出,两者在未来都会进一步增加,但教育业就业人数曲线较为平缓,而城镇就业人数曲线更为陡峭,可见教育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并不迅速,这可能与教育业的发展特征相关,也可能是教育行业与城镇的其他行业相比吸引力并不足够大,这些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图6-4-1显示了在这一期间,教育业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最高的13.22%下降至2014年的9.45%,R2值为0.9642,说明趋势线可靠,趋势线是下滑趋势,表明教育业对人员的就业吸引力在下降。

表6-8 2003-2014年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单位:亿元

图6-8-1 2003-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与教育业工资总额对比

图6-8-2 2003-2014年教育业工资总额占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例

表6-8分析了按行业划分教育业工资总额和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关系,包括各自数额、比重和增长率。其中图6-8-1对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与教育业工资总额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均呈上升趋势,R2值较高,趋势线可靠,意味着未来工资总额还会进一步增加。而图6-8-2分析了教育业工资总额占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例,R2值较高,表明教育业工资总额占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比重会进一步下降,意味着教育业工资增资幅度不如城镇其他行业工资的增资幅度。综合以上表格和图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高校教育产业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前文提到高校作为教育产业具有基础性和功能性特征,尤其是其经济功能上,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这也依赖于高校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开发。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是高校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这部分人才资源能为处于困境的中国经济予以一针强心剂,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第二,高校人才引进中,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正如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所揭示的,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增值越快,则部门经济产出越快;人力资本增值越大,则部门经济产出越大。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能促进高校人力资产的快速积累和增值,进而提高高校教育产业的产出规模。虽然高层次人才在国内的流动要比跨国进行人才引进容易得多,但基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布局,高层次人才更愿意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正好是拥有更多更好教育资源的中央直属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所在地。相应的,居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普通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吸引方面则是有限的。

第三,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工作的推进,现有高校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正如表格和图形分析所示,在下一个周期,研究生培养机构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本科院校绝对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而科研机构数量可能略有下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等教育的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的人数在绝对数量上会持续增加,但增幅会放缓甚至减少,而从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上来看,学历层次并不高,较大比例的专任教师仅有本科和硕士学历,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也不高。因此,在国家高校建设可能会更偏向于研究生培养的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的情况下,此类高校对教师的组成结构的需求上会更多地倾向于引入具有高学历、高职称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和显著,在高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员额增幅放缓的条件下,高层次人才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这也为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所设门槛提出新的要求。

第四,教育业作为产业化发展亟需从工资待遇等方面提高其吸引力。在对教育业与城镇就业的其他行业人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教育业就业人数虽然随着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其相对比重却在下降,同时,教育业的工资总额虽呈上升趋势,但在其占城镇就业工资总额的比例来看却是下降的趋势,这些都意味着教育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大,这可能是与其工资待遇不高相关。这些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分析,但总的来看,这是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注释】

[1]本文本编委会编:《教育经费审拨使用与收费标准管理手册》(第二卷),银声音像出版社,2002,第1146页。

[2]张会军、戎占怀、相力主编:《教育产业化实用全书》,开明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3]沈坤荣著:《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检验与分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5页。

[4]王国政主编:《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怎么办》,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88页。

[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4/201412/181729.html.

[6]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普通高等学校分为五类: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机构(教学点),而《中国统计年鉴》从2012年起普通高等学校分为四类: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和其他机构(教学点)等,作为比较的方便,此次未将2010年的职业技术学院列入数据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