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德育理想:内圣外王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典德育理想:内圣外王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中的规范,就是世俗世界的伦理规范,不会将其神化,也延续不到彼岸世界的道德理想,以此岸性为主要特征。因此,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是具有此世和具体的双重性,或曰现世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所以,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约束在于祖先、子孙及父母、自身。中国传统人性论中把人性直接归结于某些道德元素,设计了一套独特完整而精细的伦理道德条目。

中国古典德育理想:内圣外王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的实现,必须首先在世俗世界中提升世俗道德。同时,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中的规范,就是世俗世界的伦理规范,不会将其神化,也延续不到彼岸世界的道德理想,以此岸性为主要特征。因此,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是具有此世和具体的双重性,或曰现世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所以,中国古典传统美德教育约束在于祖先、子孙及父母、自身。

由中国人性论而推演出:中国可称为“世俗道德”,其人性论及衍生的不同道德思想、德育观念,见表1-1:

表1-1 中国古典“人”性论及中国古典德育比较

续表(www.xing528.com)

中国人性中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追求的一般、抽象的概念,而是大量具体的内容,可以透过直接、广泛的经验层面来理解的观念。如把人性比作恻隐的心、羞恶的心、辞让的心、是非之心;用心来言性;把眼睛好色、耳朵好听、口好美味、心好利益、骨体肤理好舒服等,比喻成人之情性。进而言之,把人性看作商人能做买卖、渔人能下海捕鱼得利的追求本因、把人饥饿就寻求食物、劳累了就要求安逸、苦中索乐;把人性比作水、比作气等,展现了中国人性的万千气象,多方面从经验现实的表现来理解人性,由人性引起的道德教化,也显得通俗易懂,浅显可为。这种具体经验理性自始至终与理性相连处理人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伴随着道德思想的本然善性的扩充,来实现人的道德修养,也是把品德修养看作人性关键地位得以完善,决定因素。中国传统人性论中把人性直接归结于某些道德元素,设计了一套独特完整而精细的伦理道德条目。这些条目有敬、恭、直、慎、宽、信、敏、礼等。

用这些可操作性道德条目来协调人际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使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以此作为最重要的基本而且首要的教育内容,指导教化人们的道德生活,并且以此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风气。中国传统人性观认为,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人都存在生命和意识,只有通过人的感官才可以感知世界;人与物统一于天道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是“学为圣贤”,取法乎上的德育目标。道本身脱不了人事,道是人来行使完成的,其主动在于人,关注的是社会之人道,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导致了人道逐渐兴起。这种人性观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道德的目的在于现存的和谐秩序,这种基于自身的活动经验借助超验的思维创造了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强烈的家族观念、尊重权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等。对待社会,以“仁”为本,以“义”为上,把仁义作为人生处世的最高原则。处理人我关系要“推己及人”,服从家庭伦理,修身养性是个人道德的准则等。这些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历经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中国的人性论中对人性形成的环境,人性形成的方法等大量的有关人性的内容,分析某些德性和人性相关性,这种人性论给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大量有益的启示,那种道德的成功路径对现代中国的借鉴价值是巨大的。如采用启发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钻研。《论语·述而》中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9]

我国传统人性论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环境对人性形成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环境陶冶的作用,要求德育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寓道德教育于知识教育、礼乐教育于日常行为教育之中,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善的成长。《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40]《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41]古代先贤认识到了人之间的差别,主张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许多事例,如问孝、问仁等。先贤认为德来自本性,可以反省内求,倡导从自身寻求善良美德的本性,提倡学思并重,主张学习前人道德,择善而从,形成“慎独”的道德反思方法,积极地思考转化自己的品质。《论语·为政》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2]强调“自我内省”,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领悟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孔子教育学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3]学生曾参则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反求诸己”“持志养气”,程颖、程颐的“主敬存诚”;吴澄的“主敬”“主静”“慎独”等,都是古人强调的“内省”“克己”方法的体现。传统中国人性论构成了德育独特的风景,人生面面皆人性,人性面面显道德,道德与人基本的经验密切关联,道德实践在人生具体情境中得以具体实现。在现实中实现道德的完满,从注重人性的先验层面发展到注重人性的经验层面,以人性的本然属性推导出众多道德教育的人性规范,倡导人之为人的道德要求,这些条目又是如此的具体可查,人的一切行为又是有着具体道德规范的,人通过修身、慎独为这种天存的道德原理让步,培养圣人君子政才,促进万物和谐,精神与物质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