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成果简介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成果简介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时间还不长,城市史作为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虽具雏形,然尚不完备。尽管当前研究中还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却欣慰地看到,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涉及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有关唐代城市社会变化的全面深入研究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成果简介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时间还不长,城市史作为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虽具雏形,然尚不完备。不论是学科体系、理论方法,还是研究领域、观察视角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

在理论方法方面,与国外相比明显滞后。有关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至今国内没有系统的原创性理论,基本上是借用国外的理论。国外学者已经注意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而国内一些学者对此并未高度重视,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历史研究方法。

在研究领域和内容方面,尚且存在相当的不足。目前,有关城市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相比而言,有关城市构造与城市单体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然而其中又以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扬州、成都等少数大都市的研究为主,至于其他大量的地方城市显然关注不够,即或有之,仍仅限于初步的描述状态,缺少深入的内在分析。在城市综合研究中,系统的宏观分析研究依然薄弱,尤其有关城市圈、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弱。在城市社会的研究中,城市经济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可是系统的专门研究却并不多见;城市人口方面,对流动人口、不同阶层群体等的深入研究仍然缺乏;城市组织方面,有的研究依旧是对前人研究的重复和展开,没有实质性突破;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社会生活、城市医疗卫生、城市社会保障、城市文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城市管理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并且有深度的分析论证仍显不足。

在观察视角方面,目前,学者们虽然已从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地域空间、政治空间、礼仪空间、社会空间等视角作了考察,但是某些方面的研究——如地域空间、社会空间等——仍然不够系统深入。尤其是城市作为一个复合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筑、生态,无所不包。这一特性,决定了城市史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政治学人口学生态学统计学、文化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门学科,这就更加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丰富的学识和极其广阔的视野。然而,现实研究中,历史学与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脱节现象并未能真正克服。

尽管当前研究中还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却欣慰地看到,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涉及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我们相信,今后的研究必然大有可为。这里,综括时贤所论,且参以己意,仅就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略陈管见:

第一,理论方法的创新。

理论并非先验之物,理论是观察问题的角度,是解释历史的依据,是叙述历史的架构。国外学界在城市史的理论研究方面,积累较多,这些理论对我们不无启迪。因此,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借鉴和利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西方学界的理论,我们不宜生搬硬套,消化吸收至关重要。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力求传统与现代、社会科学与相关自然科学的结合。

第二,思维视域的突破。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课题,需要由多个侧面、不同角度去探讨。其一,需要适当的长时段研究。通常来说,历史研究主要是按断代进行的,城市史研究亦大体如此。按断代收集材料进行研究有其方便之处,但也有其局限性。城市史若只局限于一个断代,往往看不清城市发展的来龙去脉和长期趋势。因此,学者们需要打破断代的局限,缩小范围,拉长时段,作前后贯通的专题研究。其二,需要多视角的考察。由于城市有其自身的特质,它是历史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各种因素的集中区;作为一个系统,城市功能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并且城市本身具有吸收性、传播性和辐射性,所以,城市史的研究既要从城市规划、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地域空间、政治空间、社会空间等视角进行观察,又要对城市本身、城市之间、区域城市体系、中外城市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分析。其三,需要人文主义的关怀。城市作为人类聚落,有着鲜明的人为印记,并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城市史的研究中,特别需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关注城市社会及其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

第三,研究重点的深化。

城市社会,是城市史也是唐宋城市变革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因此,要分析城市变革的实质,把握主导城市变革的力量,增进对变革后城市的认知,就必然要深化对城市社会的研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城市人口、城市阶层、城市经济、城市组织、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社会生活、城市医疗卫生、城市社会保障、城市文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灾害、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今后,需要对城市经济进行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对城市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社会阶层在分类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揭示;对城市组织出现的原因及其性质、特点从更广的视野进行深入考察;对城市交通在城市经济、文化、人口流动、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对城市社会生活、城市医疗卫生、城市社会保障与城市文化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纵贯式的深入思考;对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灾害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加以重视并进行深入探究;对城市功能的区分进行深入解析;对城市管理的内容、制度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www.xing528.com)

第四,薄弱环节的加强。

在唐宋城市变革的研究中,有关城市的综合研究、城市群体的研究、大量地方城市的研究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亟待加强。通过加大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宏观研究(包括对区域城市群、城市体系、城市系统的整体性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包括对城市单体、内部构造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和了解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规律,把握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特点。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唐宋城市变革是个过程,“源”在唐,“流”在宋,溯源才能清流。可是,目前的研究往往将重点放在宋代或者唐宋之际的变化上,当然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变化看得已经很明显了,而对唐代城市变化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有关唐代城市社会变化的全面深入研究,今后尚需加强。

第五,研究资料的发掘。

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资料的发掘对于城市史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学界对现有文献材料的发掘利用仍然有限,而且对绘画、壁画、地图、古建筑等的作用重视不够。今后,我们既要加大对古文献资料的发掘力度和利用程度,又要重视绘画、壁画、地图、古建筑等资料或实物在研究中的有效使用。

第六,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借助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进学术研究,现今已成学人共识。在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中,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进行古代城市的复原或部分复原工作,还可以编辑出实用性强的工具书,并将更多的史籍电子化,逐步建立起以利长期研究的数据库,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必会助益良多。

第七,长时段、大视野下“变”与“不变”的关注。

唐宋城市史是中国城市史和中国经济史乃至全球城市史和全球经济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将唐宋城市社会的研究置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去审视,同时应该关注到唐宋城市社会的“变”与“不变”。以往的研究过多地强调了唐宋城市社会的“变”,淡化甚至无视其“不变”之处,从而导致研究中存在误区和盲区。更有甚者为了强调或凸显唐宋城市社会的变化而生搬硬套相关概念、理论或学说,完全脱离了问题本身,致使思考单一化、研究范式化、结论同质化,使得本应丰富多彩的研究变得毫无生机。

今后,我们尤其需要提倡回到原点,回归问题本身,在长时段和大视野下去关注唐宋城市社会研究,通过具体的不同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来深入思考和探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唐宋城市社会的“变”与“不变”,以期全面认识和了解唐宋城市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