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柏桦讲清代奇案:城隍梦断案

柏桦讲清代奇案:城隍梦断案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武帝大怒,将董宣召到宫中,欲棰杀之。原、被告虽然不相信张知府能够审明此案,但也是不放心,所以千方百计打探张知府所作所为。发现张知府真是煞有介事,居然在府衙之内戒斋三日,之后便移居城隍庙去住宿。第二天早晨,张知府传令原、被告一起到坟山去听审,整个府城的人都知道知府托了梦,不知道梦见什么,便跟随前往,浩浩荡荡地来到坟山,真是 “观者如堵”。但见张知府让人摆下桌案于坟墓边,所有的围观者环立在四周。

柏桦讲清代奇案:城隍梦断案

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进士出身的张其仁来到徽州知府任上,刚刚办完交接事宜,便遇上两姓因为坟地归属问题的互控之案。翻阅卷宗,发现这是从嘉庆十九年(1814 年)就发生的争讼,至今已经有30 多年了,因为没有契约文书,所以历任知府都没有能够解决,因此每当新知府上任,当事人都会来控告。

张知府提讯当事人,发现原告乃是个老秀才,如今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弯腰驼背,老态龙钟,身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破旧长衫,真是 “穷酸之态可掬”。张知府想:这样一个穷酸秀才,能够锲而不舍地为一处坟地争讼30 多年,想必这处坟地对他十分重要,如今是垂暮之年,还风尘仆仆地来府衙告状,应该是负屈含冤。

再看被告,乃是一个翩翩少年,花钱买了个府同知衔,身穿五品官服,洋洋得意,毫不畏惧的样子,让人看见就感觉到厌恶。张知府想:一个能够花千余两白银去买官衔的人,家中应该不会贫困,为什么要与一个穷酸秀才死缠烂打地去争一处坟山?是不是有什么风水之说?抑或是地下埋有宝藏呢?

按照一般道理,官宦人家与平民百姓打官司,稍有气节的地方官,都会偏袒平民百姓,因为那时候刚正不阿的强项令,所具备的基本品德就是打击豪强,所以本着:凡是官员与民人争讼,必判民人胜诉;凡是有功名者与无功名者争讼,必判有功名者败诉;凡是豪强与小民争讼,必判小民胜诉;凡是有钱人与没钱人争讼,必判有钱人败诉。在这些官员看来,官员、有功名者、豪强、有钱人都是强者,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偏向他们,就会不公正。

强项令的典故出于《后汉书》。东汉武帝时,陈留人董宣为洛阳县令,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苍头,也就是奴仆杀人以后藏匿于公主家,董宣索要凶犯,公主不给。有一天公主出行,那个杀人的奴仆陪同,董宣得知,在途中拦住公主的车马,以刀画地,大言历数公主之错,然后喝令杀人奴仆下车,当场将他格杀之。公主如何能够忍受这般侮辱,便来到皇宫,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大怒,将董宣召到宫中,欲棰杀之。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柱,光武帝令小黄门止之,要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誓死不从,光武帝命人强行使其叩头,董宣以两手据地,就是不叩头,光武帝只好赦免他,自此以后,强项令就成为那些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地方官们的尊称。张知府不是什么强项令,但他秉着 “富贵有势力之人,坐拥席丰履厚,只知矜己傲物,甚或徇利营私,自非载福之器” 的态度,也不会因为这两个人贫富悬殊,就妄下裁断。

带着种种猜疑,张知府开始审讯,先提问原告。据供:老秀才名叫黄方来,这处坟地乃是祖坟,自前明的时候就已经是自家的坟地,埋葬有自家的列祖列宗,家谱中有 “乌鸦泼地形四坟” 之说。嘉庆十八年(1813 年),本地豪绅王建高仗势欺人,以自己是官宦人家,欺负他家贫势孤,强占坟地,以安葬其父亲。黄方来不服,来县控告,本县以没有契约文书为名,不予受理,黄方来只好到府衙控告,历任知府大人都不能够裁决。黄方来一个穷秀才,若不是负屈含冤,怎么敢与官宦人家打官司,屡次来到公堂对质呢?还望张知府做主,断还坟地,以安列祖列宗之魂灵。

张知府再问被告,据供:被告原为王建高,现为王兰亭,乃是王建高之子。王建高曾经在广西任过知府,因为丁忧回乡安葬祖父,被刁生黄方来拦阻,说该坟地乃是他家的祖坟所在。这坟地分明是我家的,黄方来明显图赖,父亲以他无理取闹,将其驱逐,才将祖父安葬。殊不料黄方来刁控到县,而后又刁控到府,官司打了30 多年,父亲气愤不过,于3 年前已经作古,如今只有卑职来应诉了。我家世代为官,家有良田数顷,房屋百间,也犯不着去抢一个穷酸秀才的坟地。再说了,世代簪缨的官宦人家,先祖都是有厚德的名人,如何能够安葬在别人的坟地,这不是对列祖列宗的极大不敬吗?儿孙还有何面目觍颜活在世上!分明是他诬赖好人,还请大人做主,严惩诬赖刁徒,为老父申冤,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张知府听罢,便问:“坟地争执双方都无真凭实据,那么可有证人为证?”

黄方来回答:“被告以豪强欺压乡里,无人敢来为证。学生身无分文,又无钱请人为证。”

王兰亭反驳道:“老大人,事实并非如此!我请证人,黄方来不允,说是我用钱买人为证,因此历任知府大人都不允许卑职带来人证,分明是黄方来无赖,不允许他人为证,并非没有证人。”

张知府说:“黄方来有家谱为证,你家有何为证呀?”

王兰亭说:“彼有家谱为凭,我也有家谱为证。谱上讲:‘宅右旁地内四坟’,应该就是这祖坟。老大人您想啊!他家乌鸦泼地形四坟,这乌鸦有固定住所吗?我家宅右旁地,则是固定之处,岂能有假?”

张知府说:“你二人都讲得有理,你有家谱为证,他也有家谱为凭,但家谱是你们祖先所作,如何可以为证呢?如今王家找人为证,黄家说花钱请人作证,证人的证词当然不能够算数,而黄家又无证人,这样便是没有人证了!如今你两家都没有契约文书,只有家谱,如何进行裁断呢?看来只能够把坟墓中的死人请出来作证了!让他们来谈谈家谱所指何地。如果不起坟墓,这个案件无法裁决。要是起坟墓,你们的列祖列宗又得不到安宁。这可如何是好呢?这样吧!你们都先回去,待本官托梦于你们的列祖列宗,问问他们是什么意思!” 说完便独自退堂,让原、被告出去等候。

原被告都大为不解,官司打了30 年,历经了无数个知县、知府,还没碰到这种问案的,这算是什么问案!活人不问,却去问死人,死人不会言语,便说是托梦,简直是无稽之谈!

原、被告虽然不相信张知府能够审明此案,但也是不放心,所以千方百计打探张知府所作所为。发现张知府真是煞有介事,居然在府衙之内戒斋三日,之后便移居城隍庙去住宿。这种举动,不仅仅使原、被告感觉奇怪,凡是听说的人,无不觉得知府大人是在装神弄鬼,当然也挡不住他们的好奇心。(www.xing528.com)

第二天早晨,张知府传令原、被告一起到坟山去听审,整个府城的人都知道知府托了梦,不知道梦见什么,便跟随前往,浩浩荡荡地来到坟山,真是 “观者如堵”。

但见张知府让人摆下桌案于坟墓边,所有的围观者环立在四周。张知府传令带原被告,当着众人面说:“我已经梦到你们的列祖列宗了。他们说这坟中自有主人,但此时不告诉本官,应该是在今天告知本官。本官想,你们的列祖列宗是不是说假话呢?等到早晨,则听你们列祖列宗说:‘既然大人要断定坟墓的归属,何不令他二人在祖坟前跪拜祈祷?如果不是他的祖宗,将来他就不能够再来祖坟上供。’你们二人如今都以坟墓中的枯骨为祖宗,一经断定,以后就不能够再是你们的祖宗了。你们今天先在这坟墓前进行拜别,等候本官明日裁断!”

听完张知府的话,老秀才黄方来点头称是,唯唯诺诺,而府同知衔的王兰亭则面露难色,好大的不愿意。张知府也不允许他们申辩,便命令他们抓阄分先后祭拜。

老秀才黄方来抓到先拜,便匆忙起身,来到坟前草草拜过,退到一边观看。王兰亭起身来到坟前,抚摸着墓碑,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地说:“为子孙者,以后不能够再到坟前祭祀祖先了。我们家以列祖列宗的坟地,与黄方来诉讼30 余年,父亲因此而亡,不肖子孙我还要接着打官司。如今知府大人不分青红皂白,假托妖梦,要妄加裁断。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求你们保护我,如果断给我家,这是子孙之福,也是列祖列宗之福。如果不能够断给我家,则从此与列祖列宗诀别了!冤枉啊!冤枉!” 说罢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再也站不起来。

看到此状,张知府站立起来,向着观看的人们高声说道:“谁无祖先?谁无子孙?如果是别人的祖坟,以后不能够再来祭奠,他能够这样悲伤吗?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嘛!你们看到此二人拜别祖坟的情景,是真是假,都应该看得明白,还用本官来裁判吗?还用他们的列祖列宗来托梦吗?”

观看的人们齐声高呼:“老大人圣明!不用您说,我们都明白了。” 说完都嘲笑老秀才黄方来,纷纷指斥他贫而无耻,穷而失德,居然把别人的祖先当成自己的祖先,这样做的话,要是不让他断子绝孙,那是鬼神不明!如果让他得意,那才是苍天无眼呢!

看到众人嘲笑怒骂,张知府转身对老秀才黄方来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也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你还有什么说法?”

此时的黄方来是满面羞愧,只好跪在地上磕头谢罪,哀求张知府高抬贵手,免于治罪。张知府见状,也不理睬,当下援笔写下判词如下:

黄方来者,一贫儒耳!以族谱所载 “乌鸦泼地形四坟” 为据,具词呈控,旋以豪强霸占等情诬控,哓哓争辩,以致讼争三十年。

这段判词陈述了争讼的原因,一句 “哓哓争辩”,便将黄方来定性为刁控,而30 年的争讼,都是因为他的刁顽。如何识破他的刁顽呢?张知府不得不苦心设计,采取托梦的办法迷惑当事人,并吸引众人来观看,以便当众揭穿其阴谋。果然黄方来上当。判词继续写道:

令拜坟茔,毫无戚容,而王姓则悲恸欲绝。众目所见,已明是非曲直。应断坟山于王姓,岁岁祭奠。方来详明学政,褫革生员。此判。

张知府当场揭穿黄方来的阴谋之后,将坟山断归王姓,并且褫革黄方来的生员功名。张知府此举,可谓是一举三得。一是博得神明之名,没有费什么气力,便将一个争讼30 余年的案件结案了;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会被人指称为官官相护,依附豪强,从中渔利,更博得清廉之名;三是因为洞悉人情,“坦白以施教,慎密以谨机”,既教育了民众,也博得做事慎密之名。张知府曾经自作《官箴》,其首句讲道:“肯理事,不要钱。闲时看书,忙时定气。” 并且说:“念念存利民济物,事事准天理人情。” 这种思想、精神、品德,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

安得化尔千万人,坐使宇内皆精神。(清·许乃榖《七里沟建桥歌》)

此案判决之后,有人问张知府:“你那天在城隍庙住宿,果真梦到他们的列祖列宗来托梦了吗?” 张知府微微一笑地说:“我哪里做什么梦?他们的列祖列宗我又不认识。我只不过假设托梦,设此一局,要他们到坟墓去告别祖先,然后观看他们的表现如何,再以他们的表现来辨别真伪。这就是天理人情,违天理,背人情,当然就是假的了。” 由此可见,司法官在问案之时,不能够违天理,背人情,只有用天理人情去辨别诉讼双方的真伪,才能够弄清事实,当然也就不难于依法判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