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居民消费:1991~2010年食品消费支出变化

宝鸡市居民消费:1991~2010年食品消费支出变化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统计。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3439.54元。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资料,1991年,食品消费有:大米、面粉、粮食制品、豆制品、动植物油、猪牛、羊肉,禽、蛋、水产、鲜菜、干菜、调味品、糖、烟、酒、饮料、干鲜瓜果、奶制品及在外饮食,人均食品消费741.34元。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969.9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6282.09元的37.48%。

宝鸡市居民消费:1991~2010年食品消费支出变化

一、消费理念

中国消费传统崇尚节俭,“注重积累,抑制消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物质丰富,人民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理念悄然发生变化。“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被斥之为陈腐,“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超前消费被接受,“借鸡下蛋、借船出海”视为加快发展的捷径,“月光族”“购物狂”一度成为时尚。借钱消费、按揭购房贷款买车,是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究其根源,在于对明天的生活充满信心。少数经商、办厂、炒股、中奖等迅速发家致富者,抱定“及时行乐”的观念,大量购买高档奢侈商品,时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大多数人仍倾向于理性消费,正确处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合理安排个人家庭生活。更有少量靠失业保险低保救济、亲友接济的弱势人群,消费时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以最少的钱维持家庭成员的温饱。

二、消费类型

1991~2010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品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耐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居住和其他服务等8个方面为主要支出。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统计。1991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包括渭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为1459.93元。其中,食品消费741.34元,占人均消费的50.78%;衣着消费193.08元,占人均消费的13.23%;家庭耐用品消费177.06元,占人均消费的12.12%;医疗保健消费45.73元,占人均消费的3.13%;交通及通信消费30.05元,占人均消费的2.06%;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144.22元,占人均消费的9.88%;居住消费60.45元,占人均消费的4.14%;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68元,占人均消费4.66%。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3439.54元。其中,食品支出1544.62元,占人均消费44.92%;服装消费483.90元,占人均消费14.07%;家庭耐用品消费291.99元,占人均消费8.49%;医疗保健消费191.06元,占人均消费5.55%;交通和信息消费197.53元,占人均消费5.74%;文化教育娱乐消费290.68元,占人均消费8,45%;居住消费336.15元,人均消费9.77%;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103.61元,占人均消费3.01%。较1991年而言,居住消费明显增长。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92.64元。其中,食品消费2084.18元,占人均消费36.61%;衣着消费655.97元,占人均消费11.52%;家庭耐用品消费223.37元,占人均消费3.92%;医疗保健消费445.14元,占人均消费7.82%;交通和通信消费594.43%,占人均消费10.44%;文化教育娱乐消费913.28元,占人均消费16.04%;居住消费575.62元,占人均消费10.12%;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200.65元,占人均消费3.53.%。较1997年而言,食品、衣着、家庭耐用品逐年下降,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居住消费等呈逐年攀升趋势。2010年,农户人均消费支出6644.25元,农户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635.58元,食品服务性消费310.80元,衣着消费472.08元,居住消费1543.60元,家庭设备、耐用品消费242.87元,交通和通信消费474.58元,文化教育、娱乐消费694.40元,医疗保健消费453.72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性消费60.50元,转移性消费576.94元。

三、食品消费

城镇 1991~2010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饮食由温饱向重营养、保健康、多样化,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转变。且讲究营养,方便快捷,科学搭配。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资料,1991年,食品消费有:大米面粉、粮食制品、豆制品、动植物油、猪牛、羊肉,禽、蛋、水产、鲜菜、干菜、调味品、糖、烟、酒、饮料、干鲜瓜果、奶制品及在外饮食,人均食品消费741.34元。其中,粮油111.64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5.06%;肉禽蛋水产品195.97元,占人均食品消费26.43%;蔬菜98.68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3.31%;调味品13.73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85%;糖烟酒饮料88.84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1.98%;干鲜瓜果78.46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0.58%;糕点、奶及奶制品37.08元,占人均食品消费5%;其他食品和饮食服务116.94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5.79%;1993年,粮食价格放开后,粮食熟制品种多样化,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各类品种齐全,随时在便民摊点、超市、集贸市场内可买到新鲜的、物美价廉的食品。区内餐饮企业推出各类特色菜、私房菜、传统菜,招揽就餐的宾客。卷烟消费有各种高、中、低档烟;酒水白酒红酒、啤酒及各种饮料,应有尽有,任宾客自由选择。2004年,人均食品消费2084.18元。其中,粮油消费358.05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7.18%;肉禽蛋水产消费365.89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7.56%;蔬菜消费192.99元,占人均食品消费9.28%;调味品消费26.03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25%;糖烟酒饮料消费217.65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0.44%;干鲜瓜果消费152.54元,占人均食品消费7.32%;糕点奶制品消费154元,占人均食品消费7.39%;其他食品及在外饮食消费617.03元,占人均食品消费29.60%。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969.9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6282.09元的37.48%。食品消费中,油、菜、肉、禽蛋、奶、水产消费支出762.96元,在外饮食消费支出376.05元。

农村 1991年,农村农民生活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平日白米细面,时令蔬菜常年不断,肉禽蛋奶、烟酒茶糖,逐步增加。据渭滨区统计局调查,200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8.49元,食品消费支出520.41元,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3%。其中,主食消费176.22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5%;油、菜、肉、豆、禽、蛋、奶、水产、糖、茶、烟、酒消费293.68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9%;在外饮食消费支出39.06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2010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77.63元,食品消费支出1635.58元,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2%。主食、油、菜、肉、禽、蛋、奶、水产、烟、酒、茶、饮料消费支出1324.77元,占人均食品消费81%;在外人员饮食消费支出为310.80元,占人均食品消费19%。

四、服装消费

城镇 1991~2010年间,城镇居民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过去一衣多季和“黑、灰、蓝”色调。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潮流化,更加突出时代感。中、高档成衣服装品牌,名牌成为城镇居民的主要消费目标。大型商场、服装门店、超市,为顾客光临必去之地,街巷制衣店也颇为红火。每逢节日、店庆、打折、优惠、甩卖、降低价格等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1991年,人均衣着消费193.08元。1997年,人均衣着消费483.90元;2004年,人均衣着消费655.97元。2006~2010年,衣着变化较大,富裕人家和年轻人追求高档和名牌,款式新颖、色彩艳丽、舒适大方的服装备受青睐,成为穿着主流。套装以轻、薄、挺、爽为主,在突出面料质感的同时,重视布料的透气性、防湿性和悬垂性。纯棉内衣和三重保暖内衣替代了腈纶内衣和绒衣,着羊绒内衣和束身内衣者增多。在服装多样化的同时,个性化、高档化逐渐突出。青年男士春秋季节穿着西服、系领带,老年人钟情宽松、舒适的休闲装、运动服,牛仔服是少男少女的首选。女性服装样式、风格各异,花色上以红、黄、绿、蓝、黑为主色,纯主色与花色搭配。春秋季节,追求个性风格的套装、紧身衣裤、短袖、短上衣、裙装以及超短裙。冬季,穿羊毛(绒)衫、羊绒裤者居多。外衣以羽绒服风衣为主,穿皮衣者或仿皮衣越来越多。婴幼儿服装款式多样,颜色艳丽、质地柔软。随之,服装质地越来越好,做工越来越细,款式越来越新,保暖衣、皮革衣大为流行。2010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90.91元。

农村 服装消费自1991年起,逐渐呈增长趋势,服装品牌、款式、布料、色调趋于城市,几乎沒有差异。2000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8.61元,占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6%。2005年,农民人均衣着、服装、鞋袜消费支出215.26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17.64元的6.12%。2010年,农民人均衣着、服装、鞋袜、消费品支出472.38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的8.47%。农民服装,鞋袜消费基本满足,呈稳中有增趋势。

五、家庭耐用品消费

城镇 1991~2010年,家庭耐用品有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杂用品、家庭服务消费等。1991年,家庭人均耐用品消费177.06元。其中:家用电器品消费110.75元,室内装饰品消费17.82元,床上用品4.49元,家庭日用杂品消费44元。城镇居民家庭耐用品百户拥有量:成套家具100套,洗衣机88台,电风扇91台,电冰箱62台,彩色电视机74台,录音机41台,照相机35架,空调机1台,电炊具26台。1998年,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4.32台,电冰箱92.67台,彩色电视机114.36台,家用电脑56.18台,组合音响28.69套,摄像机2.87架,照相机37.69架,空调器90.27台,淋浴热水器81.69舌,消毒碗柜4.72台。2004年,家庭人均耐用品消费223.37元。其中,家用电器品消费86.34元,室内装饰品消费6.80元,床上用品消费32.73元,家庭日用杂品消费84.02元,家庭服务消费13.48元。家庭电视、冰箱、音响迅速取代旧三大件,彩色电视机有平面、直角、遥控、数字、背投、液晶电视机,功能日益齐全。录像机、影碟机、照相机、电脑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城镇居民中沙发、席梦思床、衣柜由初期的自制定做,到购买再到追求名牌,跨越不同阶段。同时注重品牌功能消费,无氟、环保、节能。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百户拥有量:成套家具100套,洗衣机104台,电风扇96台,电冰箱92台,冰柜4台,彩色电视机125台。影碟机59台,录音机43台,录放像机20台,家用电脑29台,组合音响25台,摄像机两台,照相机50架,微波炉31台,空调器56台,取暖器6台。电炊具78台,淋浴热水器68台,抽油烟机70台,消毒碗柜两台,饮水机56台,吸尘器5台,健身器材1套。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有所增加,主要有家用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家用计算机等。

农村 1991年,农民家庭只有简单的家庭耐用品。渭滨区每百户农民拥有缝纫机80.8台,钟表71.6只,手表221.6只。其中,电子手表44只,电风扇16.6台,洗衣机12台,大型家具327件,收音机76台,黑白电视机59.2台,彩色电视机16.6台,收录机25台,照相机两架。家庭耐用品消费处于初步起始阶段。2000年,农民人均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95.4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渭滨区农民每百户拥有大型家具118.33件,洗衣机60台,电风扇95台,电冰箱16.7台,空调两台,抽油烟机8.3台,吸尘器3.3台,热水器10台,彩色电视机101.6台,黑白电视机26.7台,录放像机15台,摄像机两台,影碟机30台,组合音响21.6台,收录机48.3台,照相机6.7架,家用计算机5台。农民人均耐用品消费逐步向高档次,新颖型、功能全、环保方向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家庭耐用消费品支出242.8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5%,渭滨区农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8.3台,电冰箱45台,空调机16.7台,抽油烟机15台,微波炉21.7台,热水器53.3台,其中,太阳能热水器40台,彩色电视机136.7台,摄像机8.3台,影碟机33.3台,照相机18.3架,家用计算机41.7台,其中接入互联网38.3台,中高档乐器8.3件。

六、居住消费(www.xing528.com)

城镇 1991年,渭滨区住房实行单位分配制,居民住房较窄小,紧缺。1992年,渭滨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居民住房向宽敞舒适型发展。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首选。1992~2010年,渭滨区域内所建成的楼房由多层(最高7层)向小高层、高层(最高28层)发展。楼房结构由1991年的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向1992年后的两室两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甚至四室两厅发展。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城镇居民购房意识增强,区内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至2010年,区内建成的住宅小区达139处,满足居民居住需求。同时,政府先后推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帮助低收入居民圆住房梦。城镇居民通过自行攒钱,父母帮助,亲友赞助,按揭贷款等多种渠道,购买新房、二手房,改善居住环境。城镇居民住房向宽敞明亮,装修档次高雅、功能齐全,居住方便的方向发展。客厅,厨房、卫生间的装修成为家庭主修的重点。

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1平方米。租用公房户占94%;租赁私房户占1%,原有私房户占5%;用水,79%户使用独用自来水;21%户使用公用自来水;卫生设备,公用卫生设施户占43%;有厕所无浴室户占51%;有厕所浴室户占2%;无卫生设施户占2%;取暖,无取暖设施户占56%;空调设施户占1%;暖气户占33%;其他取暖户占10%;炊用燃料,有管道煤气用户占24%;有液化石油气户占21%;用煤户占45%;其他燃料户占10%;是年人均居住消费为60.45元。2004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1.35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5.67平方米。其中,租赁公房户占14%;原有私房户占6%。房改私房户占76%;商品房户占4%;住宅样式为:三居室户占16%;两居室户占72%;一居室户占6%;平房户占6%;有装修户占47%;未装修户占53%。饮水,饮用自来水户占46%;饮用纯净水户占54%;卫生设备,无卫生设施户占5%;有厕所浴室户占30%;有厕所无浴室户占60%;公用卫生户占5%;取暖,无取暖设备户占15%;安装暖气户占73%;其他取暖户占12%;炊用燃料,使用管道煤气户占59%;使用液化石油气户占24%;使用煤户占7%;使用其他燃料户占1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为575.62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4平方米。

农村 1991年,富裕起来的农民,逐渐抛弃窑洞,土木结构的厦房,大房,向砖木结构的大房,砖混结构的平房发展,农村土木结构房屋逐年减少。砖木,砖混结构的大房,平房、楼房拔地而起。2000年,农民又推倒砖木结构的大房,砖混结构的平房,纷纷建起砖混结构的2~3层楼房,采用机砖、钢筋、水泥、瓷片、塑钢等材料,设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沐浴房、客厅、卧室,多进行装修。农民住上宽敞,明净,舒适多层楼房。距城镇较远偏僻的农民,通过移民搬迁,旧房改造,住上砖混结构一层半大房。2000年,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8.67平方米。其中,人均楼房面积19.21平方米。人均砖瓦平房面积为8.27平方米,人均其他房屋面积1,39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2.89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8%。2005年,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0.1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79.8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0.70%;增长因素主要是在农村掀起盖楼房热。八鱼镇淡家村、姬家殿村、孙家滩村、高崖村、范家崖村;马营镇永清村、温泉村、郭家村、旭光村、明星村、东星村、郭家崖村;石鼓镇党家村、相家庄村、石坝河村;神农镇茹家庄村、姜城堡村、峪泉村。高家镇桑园铺村、三合村、孔家庄村、巨家村、高家村等村农民,建楼房与租房结合起来,农民率先住上多层楼房,石嘴头村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起格局新颖,集中连片的村民住宅楼区。晁峪乡段家磨村、甘庙村、晁峪村、新安村对居住分散,偏僻的农户,集中进行移民搬迁。2010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43.6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7.67%。

七、出行消费

城镇 改革开放后,国家交通运输设施逐步改善,区内公共交通,公路交通、铁路航空出行更加便捷;城镇居民日常代步工具由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助力车、电瓶车直至家用轿车,据宝鸡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1991年城镇人均交通消费28.76元,其中交通工具消费为6.32元,交通费22.44元。城镇居民交通消费品百户拥有摩托车6辆,自行车159辆。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消费245.19元。其中,交通工具消费为14.92元,燃料配件消费16.51元,交通费188.69元(含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出租车、市内公共交通)。城镇居民交通消费品百户拥有摩托车23辆,自行车134辆,助力车3辆,百户家用汽车2辆。2010年,家用汽车逐增。

农村 1991年,渭滨区农民出行以车代步的交通工具较少,农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49辆。主要品牌有:“飞鸽”“永久”“红旗”等。辖区农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辆。2000年,农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为162.9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8.49元的10.59%;渭滨区农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201.6辆,摩托车30辆。山地自行车、越野自行车逐步取代轻便型的飞鸽、永久、红旗等品牌的自行车,嘉陵、轻便型摩托车成为当时的时尚。2010年,农民人均交通工具消费为243.88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5577.63元的4.37%。渭滨区农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63.3辆,其中,电动自行车10辆,摩托车81.7辆,汽车10辆,由于车辆增加,道路时有拥堵。

八、通讯消费

1991年,渭滨区内开通自动程控电话,居民坐在家中,随时可以与国内外的亲朋好友通话,时电话初装费每部高达3000元。1992年,“大哥大”移动电话出现在市区街头,成为通信工具的先驱。1995年,传呼机随之兴起。此后,先进的通信工具不断推出,其性能、款式、型号、色彩,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频率随之加快,城乡居民通信消费随之增加。据调查,1991年城市居民人均通信消费1.29元。1997年人均通信消费87.33元,到2004年人均通信消费349.24元。其中,通信工具消费82.77元;通信服务费266.47元;城市居民通信消费品百户拥有量:1993年,拥有普通电话1部;1997年,普通电话达34部;移动电话1部,2004年,普通电话93部,移动电话102部,传真机1部。2008年统计,辖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83部,移动电话172.46部。居民用于购机、话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2010年,城市居民通信消费人均消费支出289.78元。其中,通信工具消费人均支出76.70元;通信服务费人均支出163.73元。

农村通信工具始于1992年。2000年,普通电话开始在农村普及,农村人均通信消费70.90元。其中,通信工具25.04元,邮电费32.05元;通信修理费13.81元。百户拥有电话机45部,移动电话8.3部,寻呼机31.7部。2010年,农村人均通信消费230.68元;其中:通信工具消费70.70元,通信服务费157.73元,通信工具修理费2.25元。农民百户拥有固定电话53部,移动电话97部,接入互联网15部。

九、文化教育消费

渭滨区历来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祟尚文化之风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区内群众文化娱乐场所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消费随之增加,文化消费形式多样,家庭的收音机、电视机、影碟机、照相机、计算机迅速普及。学习用品,报刊书籍增长迅猛,辅导班,复习班、特长班、奥数班,犹如雨后春笋兴起,学杂费,书本费、择校费、借读费等教育消费逐年提高。部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考学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据宝鸡市城市经济调查资料显示,1991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消费为144.22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8%。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消费76.31元,文化娱乐服务34.19元,教育33.72元。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消费290.68元,占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5%。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消费102.92元;文化娱乐服务消费45.09元;教育消费142.67元。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913.28元,占当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6.04%。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消费203.36元;文化娱乐服务消费240.19元;教育消费469.73元。2008年,辖区城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人均1297.89元,10年间增长3倍。

农村农民2000年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310.4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消费品支出20.17%。其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82.06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228.36元。2010年,农村村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694.4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45%。其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223.81元,教育服务消费支出403.18元,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67.42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