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设计:表现、分类与风格

艺术设计:表现、分类与风格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艺术设计是具有商业目的性质的。具体的艺术设计种类主要是根据设计的用途、形式和材料进行分类。艺术设计是对设计作品使用功能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功能的渲染烘托。一句话,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视觉秩序。设计风格是艺术设计特征的显现,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一旦设计风格形成,就会在设计作品的主题理解、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上形成相对的稳定。

艺术设计:表现、分类与风格

设计是人们有目的地创造第二自然物的设想与计划,并将这种设想与计划具体化、视觉化以及结构化的过程。简单地说,设计就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创造行为。大部分艺术设计是具有商业目的性质的。

艺术设计是以视觉形态、空间结构等艺术符号,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情感和设计主题与商业目标相结合,形成具有审美和意念传达作用的结构形式创造。

具体的艺术设计种类主要是根据设计的用途、形式和材料进行分类。它包括平面设计广告、包装、书籍、标志)、形态设计、空间设计(工业、陶瓷服装、工艺品、室内、环境、展示)和多媒体设计(动画、网页、影视)等各种类别,它是商业和公益、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统一。

(一)功能属性

艺术设计是有目的的设计,它不是画家、诗人的自我感怀。艺术设计作品的功能可以分为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大类别。艺术设计是对设计作品使用功能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功能的渲染烘托。

人类的造物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无论是实体物质还是人类抽象的文化物质,实用性是这种创造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艺术设计,大部分的设计具有其商业目的。无论是工业产品自身的使用功能,还是艺术设计所要传达的宣传促销的效果,都使得艺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使用功能。

精神功能是指在具体的使用功能上延伸出的审美、教育、象征、地位以及思索等关乎人类精神领域的具体功能。缺乏了这些功能,世界将变得冰冷。这是艺术设计的主要范畴,特别是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精神功能更以品牌、企业形象等软价值概念在某领域超越使用功能,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现今,大多数的艺术设计作品无论是其使用功能还是精神功能,都统一在艺术情感的形式下有效传递。

艺术设计作品主题主要以视觉语言形式进行传达,因此设计作品的视觉传达功能至关重要。视觉传达性是设计师运用视觉语言符号(色彩、图像、空间)传达信息、沟通情感的必然属性。简单地说,就是设计师通过“看的设置”传达,人们通过“观看”进行沟通交流。

(二)秩序

当人们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时,自然会感到紧张;当找不到通向目的地的道路时,会感到迷茫;当面临难题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答案时,会感到烦躁;当把杂乱的环境收拾好,端着杯咖啡听着悠扬的音乐时,会感到舒心怡然。同样道理,当人们面对缺乏整体、统一和一定认知秩序的作品时,同样很难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一句话,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就是一个好的视觉秩序。秩序是人们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产生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艺术设计作品必须让人们能够因循着规律性的秩序去认知。这种秩序主要体现在生理方面的视觉流程秩序和心理审美的认知秩序两个方面。

自然界的事物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总是期望能够把握这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试图总结、简化出这种规律,以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和指导第二自然的创造,这种规律被我们感知为秩序。人们根据秩序(规律)而产生的预期,称之为秩序感。因此,秩序感是人们审美“预先匹配”的内在动因。所以说,秩序感是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

秩序是产生美的关键所在。近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更认为“设计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其核心是建立有意义的结构秩序。此外,视觉心理学认知规律当中的整体概念其本质也是秩序的另外一种体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复杂多元的视觉元素按照一定的造型规律——秩序形成整体的概念。而一旦这种秩序被打破,它就不再称为一个整体。人们的审美来自对事物认识过程中的视觉生理和心理“预期”以及“预期”中“可能性意外”的实现。这种预期是由人们的视觉习惯形成的视觉形式法则,而这种视觉规律的主要构成规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秩序感”,因此说“秩序感”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根据对上述的理解,艺术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主题(功能性)艺术感受秩序的建立。这种艺术感受是设计师根据商业目的的需求和自己对产品精神功能的理解,通过可以调用的设计元素,利用想象,通过艺术的手段,营造出一种可以传递的、具有人类共性的艺术感受形象,进而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和谐,以促进其商业目的的实现。

(三)风格(www.xing528.com)

设计风格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是设计师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设计作品与设计师文化素质、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设计师审美素养、惯常的表现形式、得心应手的技法、熟悉的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设计风格。可以说设计风格是设计师主观因素和设计对象客观因素的综合体现,深深地烙上了设计师的习惯性艺术表现特征。学习研究大师的设计风格,博采众长,汲取其精华,对艺术设计创意的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设计风格是艺术设计特征的显现,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2]

1.独创性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根本要求所在,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同样道理,独创性也是艺术作品风格的灵魂,这主要体现在不同设计风格之间的独创性和风格内部延续发展的独创性。学习大师的设计风格,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照搬形式,而应该依托大师的文化、社会背景和宗教信仰,分析其艺术观念和表现特征,并在整体风格的模式下融入当代趣味、学习者本人的主观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延续和发展。这种风格通过时代性、文化性的共有特性,形成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预设模式匹配,同时更因为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作,而使得艺术作品在匹配模式的基础上产生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趣味。

2.稳定性

艺术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设计风格形成,就会在设计作品的主题理解、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上形成相对的稳定。这种稳定是在整体风格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而不是僵化模式的照搬和套用。相对的稳定,能使得设计风格更为完善、人们更易于接受,进而形成审美习惯。设计学习要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素质,对自己未来设计风格的形成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规划,一旦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就不要轻言放弃。对待大师设计风格的学习,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要本着立足自我、博采众长的学习精神,拿来为我所用,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设计风格。

3.多样性

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性是指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而形成的艺术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或同设计风格在不同时段延续和发展的多样性。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馆设计,很容易分辨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师所表现出的不同设计风格。这是在不同的设计主题和主客观因素的差异化基础上形成的风格多元化,它使我们生存的世界更加缤纷多彩。中国馆浓郁的东方文化情调、西班牙馆所崇拜的自然和谐、俄罗斯馆的大公城堡印象沙特的沙丘地域特征,无不展示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设计风格。

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性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不要将风格绝对化、僵化理解,它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二是设计风格在体现设计师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要紧扣时代、民族和地域等社会公众属性。

4.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科技发展,在设计风格的形成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敏感于时代的思想潮流、科技发展、风俗变迁、审美取向甚至政治经济等时代发展的符号,作为时尚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让设计风格做到与时俱进。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的设计在更大的程度上摆脱了功能对形式的束缚,为在设计中充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所提出的“形式与心理的对应”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创意作为一种心理上的精神满足,也在后现代主义设计当中更显重要。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的文化多元化设计,注重情感和精神满足,强调装饰,突出个性,强化表现差异。其设计语言夸张华丽,在表现上以传统与非传统结合,混合多种风格,创意幽默风趣、荒诞怪异,寓意象征深刻。传统、现代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创造了文化多元的设计作品,为日益同化的现代社会所极力推崇。后现代主义设计重拾传统元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几近刻板单调设计的一种反叛,是对人性、文化多元回归的具体体现,这种设计风格也逐步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设计时尚。

5.民族性

每一个设计师的作品风格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民族文化,因此设计风格天然地具有民族性。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主流哲学思想、思维倾向、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等,它是设计风格形成的内因,促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技巧和传统材料的应用等外在表象的形成。虽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部分民族特征会有融合的趋势,但是从整体来讲,那些深入民族骨髓的固有精神,仍然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艺术家的风格之中,进而形成整体的民族性风格特征。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承载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艺术设计的血缘,文化创新的差异化追求,更会将越来越多的民间传统作为一种差异化的民俗符号推向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