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海疆与海上交通|中国边疆经略史

明朝海疆与海上交通|中国边疆经略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太祖初建国,即留心海上交通,并加以利用。北直、辽东等地的军粮要依靠从江南海运,可见海上交通之重要。但太祖为防海盗,海禁森严,影响了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明成祖即位后,执行了松禁的政策,鼓励入贡和对外贸易,也积极派使者至海外诸国,与海外的交往日益频繁。[3]为扩大明朝的影响和沟通海上交通,自永乐元年起即先后派尹庆、郑和等出使海外诸国。他们绘制的《航海图》和积累的经验又为以后的海上交通提供了极宝贵的借鉴。

明朝海疆与海上交通|中国边疆经略史

明朝海疆辽阔,北起奴儿干都司沿海辖区(包括苦兀,即库页岛),中经辽东沿海(明属山东省),京师所属永平府和河间府,山东半岛,南京所属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和松江府,浙江,福建(包括台湾、澎湖等岛屿),广东沿海地区,南至琼州(海南岛,明属广东省)和南海。海岸线蜿蜒万余里。从北到南,除居住着汉族以外,还有女真族各部、苦兀人、吉里迷人、回族畲族高山族(亦称番)、瑶族壮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其中部分汉族、女真族、苦兀人、畲族和高山族以海上捕鱼为业。沿海回族和部分汉族从事着传统的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手工业商业发达,是明朝赋税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明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区。在明初北方战事激烈,帖木儿帝国雄踞中亚时,沿海地区不仅是海外各国、各族入贡的必经之地,也是中西交通的要道。

明太祖初建国,即留心海上交通,并加以利用。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命“汤和提督海运。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副之,由海道取广东”[1]。廖永忠率水师至广州,平广东,又收降海南、海北诸道。洪武二年,太祖令户部于苏州、太仓储粮2000万石,以备海运。郑遇春从征云南归京后,奉命督金吾诸卫,造海船180艘,运饷辽东。洪武二十年,封张赫为航海侯,命督辽东海运,每岁一行,军食赖之。其后朱寿海运有功,封舳舻侯,岁运71万石。洪武三十年,海运粮70万石于辽东。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方军储不足,命海运粮49万石于辽东、北京。自是岁以为常。北直、辽东等地的军粮要依靠从江南海运,可见海上交通之重要。

太祖、成祖二帝为招徕海外诸国入贡,许载方物,与中国贸易,予优惠,免征商税。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专务海外入贡及互市事宜。洪武七年,初设市舶司于太仓黄渡,因近京师(南京),寻罢。改设市舶司于宁波泉州、广州,“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2]。但太祖为防海盗,海禁森严,影响了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

明成祖即位后,执行了松禁的政策,鼓励入贡和对外贸易,也积极派使者至海外诸国,与海外的交往日益频繁。“(永乐)三年,以诸番贡使益多,乃置驿于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以馆之。福建曰来远,浙江曰安远,广东曰怀远。寻设交 云屯市舶提举司,接西南诸国朝贡者。”[3]为扩大明朝的影响和沟通海上交通,自永乐元年起即先后派尹庆、郑和等出使海外诸国。郑和奉命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和东非37国,到过60多个地方。最南到了爪哇,最北到了波斯湾红海海岸的麦加,最西到了非洲东岸,越过赤道以南。郑和等下西洋说明了明朝的远洋航海能力强,航海技术造船技艺等先进,以至在变幻莫测的大洋里“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4]。他们绘制的《航海图》和积累的经验又为以后的海上交通提供了极宝贵的借鉴。航线的开通,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来中国访问和经商,东南沿海的大批中国人随之移居南洋。

[1] 《明史》,卷二,《太祖纪二》。(www.xing528.com)

[2] 《明史》,卷八一,《食货志五》。

[3] 《明史》,卷八一,《食货志五》。

[4]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