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果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思考与反思过程中,苦苦寻找“教学之谜”,并给出各自的解答,而又有着相当程度的共性。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不是纯粹的学术性、学理性、知识性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上课内容和环节,是于希勇的特点。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果

思政课涉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军事等各个领域与内容。这门课特别强调“红线”“底线”,同时也要让青年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全体教师面临的问题,归结起来是:如何展开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合建构?如何在包罗万象的教学内容中生成教学主题,采取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上述问题,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思考与反思过程中,苦苦寻找“教学之谜”,并给出各自的解答,而又有着相当程度的共性。

1.用适切的教学路径回归思政课教学宗旨

必须回归思政课的教学宗旨,达致真正的教学实效性。“原理”课理应探究存在之道,探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道;“基础”课理应探索人生之道,探索如何过上美好生活之道;“概论”课理应探求中国发展进步之道,探求党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之道;“纲要”课理应探寻近现代史兴衰治乱之由,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道。而“成龙配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终归要探寻安身立命之本、为人处世之要、社会发展之纲、和谐共生之道。

同时,实现教育目标也需要适切的教学路径。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不是纯粹的学术性、学理性、知识性的教育。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面向真理敞开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应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不是僵死知识的堆积,也不是闪耀的思想片段,更不是“预设”现成的答案,而是探究世界、人生、国家、社会发展之真理的系统化理论成果。

2.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对话教学

教师应该走下“神坛”“讲坛”,将论坛、QQ群、网络学习平台建构成对话平台,运用“交往理性”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重叠冲达成价值共识。其中一以贯之的主线,便是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去追问:世界和人是不是可以更加完善、更加美好?怎样才能促使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的世界的到来?从而将“我-他”工具关系演进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我-你”关系,从而建构出主体间的深层对话关系。

3.融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1)优化教学次序:“学—教—学”三位一体依次展开。

第一步,在网络平台提前发布讨论主题,这些主题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各章节内容;

第二步,学生围绕这些主题在线上“预热”(主题讨论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要和教学视频及练习作业一起提前发布,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避免在课堂讨论时不经思考地随意发言);

第三步,教师在课堂导入主题讨论;

第四步,学生展开主题讨论(鼓励、提倡乃至要求融入“时事评论”“读写议”“家乡美”);

第五步,教师总结主题、提炼主旨。

在上述意义上,主题讨论是师生一起面对现实生活世界对真理的阐释过程。

教学案例:艺术生的思政课怎么上?于希勇跨界教案设计。

课程开始,老师在讲台上拿出厚厚的一叠学生作品。不久前,老师要求班上的学生以红色记忆为主题作画,他手上拿着的正是学生交上来的随堂作业。

这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思政课老师,正尝试跨界给学生上一堂红色设计课。

课程先从点评学生的作业入手。PPT上出现一幅铅笔画作品,以带着五角星的地图为背景,地图上方一只头戴孙悟空头饰的熊猫乘云飞翔,画中还融入了茶元素。

“上次上课忘记带水彩笔了。”这幅画的作者、美术1701班的李紫晨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这幅画我想用茶、祥云菊花、熊猫、孙悟空及五星红旗等元素体现中国特色,茶杯里的水汽慢慢上升形成熊猫脚下的祥云,这只变身为孙悟空的熊猫,正乘着祥云在祖国大地上飞腾。”

“看了这些作品,大家不难发现,所有的作品都是用特定的元素和色彩,去表达作者的设计理念。既然主题是‘红色记忆’,几乎所有人都用到了红色,所有的设计都融入了五星红旗的形象。”老师点评说。(www.xing528.com)

在点评作业时,有人提到了五星红旗,于是趁热打铁,跟学生聊起了国旗的故事。“你们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党的十八大主题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问题。所以旗帜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设计,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老师说道。

接着,PPT上出现了许多用美食拼出来的国旗,意大利面、热狗、鸡蛋等。“大家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老师笑着问。

因为早上第一堂课,许多学生还没来得及吃早饭。见到黑板上出现用食物拼出来的国旗,大家立马来了兴致,盯着画面仔细地看起来。

吃货看到这些图片,注意到的往往是美食。而在艺术家眼里,这些作品的设计元素都有着特别的寓意。越是优秀的艺术家,文化素养越深厚,许多艺术作品都有非常深刻的政治寓意。”

“就拿国旗来说,一面旗帜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民族精神。” 老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是革命的象征,象征着党和国家的朝气和进步,也蕴含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做出了精辟的解读,它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上课内容和环节,是于希勇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他曾让学生分别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朗读,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快就浓了起来。

教师心得:“许多老师都怕给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上思政课,因为觉得他们太有个性,课不好上,我倒觉得给他们上课挺有意思。”

学生评价:

“我们很喜欢上于老师的课,他经常让我们在思政课上设计创意作品。”浙工商大美术1701班的姚文君说。

“我能感觉到于老师很努力地在用新时代更接近年轻人的方式给我们讲课。通常,这些思想政治课程会很枯燥,而于老师用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释这些看上去很复杂的理论知识,会让我们觉得新鲜有趣,学起来更容易。”姚文君说。

“于老师上思政课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他在布置作业时,总是能和艺术结合起来,比如这次的红色记忆主题的设计。他讲课时,也会加入很多艺术设计的元素,感觉于老师备课时花了很多心思。”环境设计1701班的周家妮说,“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里布置一些有趣题目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又都和我们的专业有些关系,因此大家都很积极。比如前段时间他提问,为什么人民币上的头像是毛泽东。这些问题我们以前从来没想过,查了不少资料才弄明白。”

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大学生慢慢接受了一些价值观念,乐于接受思政教育了。

附:艺术生思政作品示例。

这幅作品画的是Q版军人,旨在表达“军人是最可爱的人”。

这张画的是祖国的花朵,寓意各民族团结。

中国书法。背景是米字格,“中国”两个字由各地的一些地标,如长城、东方明珠塔、水立方、央视大楼等构成,寓意祖国繁荣昌盛。

化身孙悟空的熊猫,脚踩祥云,寓意祖国蒸蒸日上。(根据《钱江晚报》等媒体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