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者阶级是非劳动者阶级的手段和工具,非劳动者阶级是劳动者阶级的目的”。只有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才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哲学领域,劳动者概念的内涵极为广泛,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称为劳动者。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一)劳动

有关劳动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将人类活动划分为理论、实践、创制3类(田青禾等,2016)[12]。理论是人类社会把握的事物本质与规律,是闲暇人自由从事的工作;实践指免于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主要包括政治实践和伦理实践两个部分;创制指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生产活动。“劳动者阶级是非劳动者阶级的手段和工具,非劳动者阶级是劳动者阶级的目的”。可见,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创制就是劳动。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认为,商品可以进行自由交换的原因在于商品之间存在着“劳动时间”这种相同的东西,在所有商品里面均蕴含着劳动(田青禾等,2016)[13]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认为劳动不仅是单纯的、具体的活动,而且是财富的源泉。人们出于个人欲望进行劳动并创造产品,劳动是生产力发展、国民财富增加之源[1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进一步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思想,认为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顾海良等,2002)[15]。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提出了“劳动所有权”概念,认为劳动行为具有所有权,且属于劳动者本人,“劳动是劳动者无可争辩的所有物”[16]。约翰·洛克也认为,劳动权也可以作为商品交换。唯心主义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体系”包括“物质生活本身”和“劳动”两个因素。劳动具有历史性,其社会意义在于使市民社会由特殊性向普遍性回归[17]。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认为,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是“自己劳动的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劳动价值论(Marxist Theory of Labor Value)[18]

当今社会,应将劳动理解为一切创造价值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19]。只有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才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劳动者(www.xing528.com)

从字义分析,劳动者指“劳动的人”,是从事劳动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在哲学领域,劳动者概念的内涵极为广泛,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称为劳动者。可见,该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所有参加劳动的人;二是以劳动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人。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推动了历史前进,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条件[20]。在社会学领域,劳动者指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内的多阶级政治集合。在法学领域,劳动者存在着消极主义和积极主义立法例两种概念,前者未直接界定“劳动者”的概念,而是规定了劳动概念的外延(吕琳,2005)[21]。如德国《一般劳动契约法(草案)》将受雇者规定为徒弟、使用人、官公吏和劳工4类,除了徒弟、使用人、官公吏以外的受雇者就是劳工;后者直接界定了“劳动者”的内涵。如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本法所称之劳动者,指不同职业种类,受前条之事业或事物所使用,而获工资之给付者而言”。秦国荣(2012)认为,劳动者指达到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就业年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或限制行为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有就业欲望并能够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与用工者依法订立用工契约,通过独立向用工者有偿出让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参与到按用工者指令要求或按照约定要求从事相关活动,与用工者形成隶属和管理关系,并按照约定获取相应工资报酬的自然人[22]。本研究采用秦国荣(2012)的概念,并将劳动者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前者指以脑力消耗为主的劳动者,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行政和经济管理人员、医务工作人员、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后者指以消耗体力为主的劳动者,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建筑业等产业(行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2013)指出,劳动者历来都是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的声誉,备受人民尊敬。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23]。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