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职业培训的基点放置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实现以就业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1]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第9~14页。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既体现了政府提升人力资本存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志,也将满足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提升收入水平的要求,实为利国利民之举。因此,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均是发展中的衍生问题,必须按照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需求,在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管理与服务协调”“培训与就业协同”的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给予及时、妥善的解决。充分发挥家庭培训的作用,以良好的家风家教促使劳动者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注重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成人教育机构、劳动保障机构的作用,准确把握本区域劳动力资源、企业用工需求等状况,为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活动提供信息保障,使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培训形式能够有效满足劳动者需求,实现以服务带动管理、以供给带动需求。将职业培训的基点放置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实现以就业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仿照各级电视媒体“选秀”的方法,组织开展全国性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升对终身职业培训效能的认知,逐步培养一批支撑《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的“大国工匠”。合理分工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设职责,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使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形成监督、管理、执行等强制推动力[59]

【注释】

[1]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第9~14页。

[2]赵德成、梁永正、朱玉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教育科学》2010年第5期,第64~68页。

[3]Allan L.,Training Needs or Training Wants Analysis?,Training &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Apr.,2009,pp.25-27.

[4]Gilbert T.F.,Praxeonomy,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Training Needs,Management of Personnel Quarterly,Fall,1967,pp.20-23.

[5]Houle C.O.,The Inquiring Mind,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1,p.22.

[6]Sheffield S.B.,The Orientations of Adult Continuing Learners.In Daniel S.(ed.),The Continuing Learner,Chicago: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s,1964,p.5.

[7]Burgess P.,Reasons for Adult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ducational Activities,Adult Education,Vol.22,1971,pp.3-29.

[8]肖凤翔、陈潇:《企业员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动机调查》,《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第4期,第547~551页。

[9]Lynch L.M.,Private-sector Training and the Tamings of Young Worker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2,No.1,1992,pp.299-312.

[10]Green F.,Felstead A.,Mayhew K.,et al.The Impact of Ttraining on Labour Mobility:Individua land Firm-leve lEvidence from Britain,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Vol.38,No.2,2000,pp.261-275.

[11]Cross K.P.,Adults as Learners,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1,p.176.

[12]Darkenwald G.,Mearriarn S.,Adult Education:Foundations for Practice,New York:Harper& Row,1982,p.211.

[13]陈潇:《企业员工参与职业培训的动机和障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3年。

[14]黄富顺:《成人心理与学习》,台北:师大书苑出版社1989版,第112页。

[15]张绘:《“后4%时代”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需多维度改革并举》,《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1期,第27~33页。

[16]陈颖:《国有企业培训工作的思考》,《中国培训》2001年第2期,第30~31页。

[17]刘妍彬、张喆:《国有企业培训投入不足的成因分析》,《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第12~14页。

[18]闫志利、邵会婷、张帅:《职业教育PPP模式:域外经验与我国实践》,《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7期,第9~14页。

[19]黄娜:《关于教育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继续教育》2016年第2期,第21~23页。

[20]《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至2~3年》,《时事报告》2010年第2期,第7页。

[21]李茹:《基于社会培训适应性、有效性问题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6期,第168~169页。

[22]王晓丽、路宏、贾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宁夏“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为例》,《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第108~113页。

[23]韦龙银:《高铁信号人才适应性培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铁路运营技术》2016年第3期,第61~62页。

[24]樊改霞、闫婷:《中小学新教师岗前适应性培训效果研究——基于甘肃省的调查》,《教育导刊》2014年第8期,第31~34页。

[25]《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2010年10月25日(http://www.gov.cn/zwgk/2010-10/25/content_1729591.htm.)。

[26]《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2011年7月6日(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109/20110900179107.shtml.)。

[27]桂杰《我国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30%》,《中国青年报》2014年8月7日第11版。

[28]杜宗明:《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探究》,《晋图学刊》2016年第2期,第33~35页。

[29]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版,第284页。(www.xing528.com)

[30]刁丽丽、闫志利:《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社会责任与规制建设研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07~111页。

[31]程亚,沈纪威:《哄骗群众拍照套取24.75万补贴,咸丰县劳动局两任领导班子如此损农》,《武汉晨报》2010年12月30日第6版。

[32]姚启慧、花耀兰、尹萍:《武汉曝套取农民工培训金窝案,虚报数千人骗补贴》,《湖北日报》2011年6月15日第3版。

[33]肖雷:《10天培训课收费2140元,课可以不上钱必须交》,2011年6月22日(http://www.yangtse.com/news/sh/201106/t20110622_811292.htm.)。

[34]焦哲:《花数千元考个“营养师”竟是假的》,《扬子晚报》2011年6月8日第17版。

[35]林慧婕、袁江力:《培训机构人去楼空,数十名学员被骗》,《武汉晚报》2011年6月30日第15版。

[36]梁快:《我国职业培训的政策法规研究》,《职业》2009年第2期,第90~92页。

[37]注:本研究将技工学校纳入中职学校范围。

[38]钱振波:《企业外部培训资源的选用与管理》,《中国人才》2005年第11期,第48~49页。

[39]楼一峰:《构建职业培训评估的运行机制》,《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11期,第100~102页。

[40]景宏华:《澳大利亚职教培训框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4年。

[41]西蒙·马金森:《澳大利亚教育与公共政策》,严慧仙、洪淼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101~108页。

[42]刘育锋:《从重要报告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轨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4期:第18~19页。

[43]周祥瑜、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体系及其优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3期,第37~40页。

[44]Toyne P.,Educational Credit Transfer:Feasibiliy Study,Londo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1979,p.84.

[45]杨晨、顾凤佳:《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第8期,第29~39页。

[46]赵宇辉:《中央电大日本放送协会开始联合编写制作“视听教材培训包”》,《中国电大教育》1988年第7期,第46~47页。

[47]李德荣:《澳大利业国家职业培训包及执行情况》,《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62~64页。

[48]李丹:《中德合作开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日第2版。

[49]卢文澈、苏宏志、韩伟:《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与实践探讨》,《继续教育》2014年第11期,第40~42页。

[50]《关于推进职业培训包工作的通知》,2016年10月28日(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duiwujianshe/zcwj/201610/t20161028_258332.html.)。

[51]《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01年8月17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56/2004071825.html.)。

[5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1年12月13日(http://www.moe.gov.cn/.)。

[5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http://www.moe.edu.cn/.)。

[54]《上海市教委关于成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通知》,2012年7月23日(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26ai32873.html.)。

[5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http://www.ahedu.gov.cn/30/view/322620.shtml.)。

[56]吴遵民:《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为何难以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3期,第27~32页。

[57]杜宏伟:《利用“互联网+”助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中国培训》2016年第16期,第26页。

[58]注:因西藏自治区数据不全,未纳入分析范围。

[59]王宇飞:《杂说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方方面面》,《劳动保障世界》2016年第22期,第66~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