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大学艺术教学改革成果直接展现

综合大学艺术教学改革成果直接展现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质量的道德维度德为才之先。(三)教学质量的适应维度首先是外适性,即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许多大学生在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身心和学业。普遍个体的质量才是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大多数。

综合大学艺术教学改革成果直接展现

(一)教学质量的道德维度

德为才之先。人才质量的评定要以德为先,世界观偏离、人生观消沉、价值观扭曲的人才可能会成为祸害。因此,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第一维度便是道德维度,这既与“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原则不相违背,也与“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评价标准相一致。

扩招后中国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艺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艺术界道德失范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在艺术上有天分的大学生即认为“艺高于德、艺高则德昭”,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而对西方艺术观念奉为圭臬,特别是在油画影视艺术、动漫艺术等领域尤为显著。这既是艺术与道德关系的歪曲,也是艺术实践道德价值的抽离,过于张扬艺术的审美而忽略了善意的诉求。艺术史证明“德艺双馨”才是艺术伦理的核心原则,是艺术人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衡量艺术人才的根本准则。在多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中,大学生容易被迷惑。这需要教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伦理为指导,对各种艺术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艺术兼有感染民众、塑造灵魂、宣扬文化、净化心灵、树立精神的社会效应,艺术人才则必先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扬正气、止歪风,承担社会赋予的大任。只有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才能完整地体现艺术的价值。

中国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首先是价值观的教育,这既是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特点,也是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优点。应把握艺术与道德关系的尺度,应区分个人的道德嗜好与学生的道德认可的界限,应倡导艺以载道、德艺双馨的道德准则,应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引导学生塑造美好的艺术形象、挖掘深刻的道德底蕴,在潜移默化之中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

艺术作品既不是宣泄个人感情的出气筒,也不是要获得“艺不惊人死不休”的轰动效应,艺术作品要接受社会大众检阅,要考虑该作品是否触及社会道德底线,是否会引起各领域的反感批评。产生负面社会伦理效应的艺术作品既破坏了社会公众的审美趣味,又会引起社会对艺术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忧虑,对当前的艺术院校教育质量产生怀疑。

(二)教学质量的发展维度

首先,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发展上。教育的目的是改变受教育者的思维与行为,使之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品行端正、独立、自信、具有创新精神和博学通识的受教育者。艺术教育的目标应当放长远,而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不能因某个奖项的获得而沾沾自喜不再思进取。教育是过程的学问和艺术,而不仅仅是结果。真正能受益终身的并不一定是某项殊荣与成果,而是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由此孕育出来的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品质。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更新,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做人的榜样、学术的引路人、人生的鼓舞者、人格自立的支持者、开放视域的引领者和价值观的塑造者。

其次,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体现在艺术院校本身的发展上。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获得同行的尊敬,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综合类大学要成为艺术家云集之所,办学个性化、学科现代化、充分国际化,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要脚踏实地,以学生为本位,形成教学、科研、创作上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类大学的招生规模与人才培养间要形成动态平衡,规模扩大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保持适应社会需求的招生规模,形成“有规模支撑的质量”和“有质量保证的规模”。

最后,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质量观自身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的质量观要与时俱进,形成不断进步和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比如,在大众化艺术教育时代不能固守精英艺术教育时代的质量观,要以时间、环境、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地办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高质量优秀艺术人才。

(三)教学质量的适应维度

首先是外适性,即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所谓适应是积极适应而不是消极适应或者被动适应,不能为了追求片面的适应而丧失自我独立性,即“和而不同”。

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既要与外部世界相融“和”,又要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原则,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的流行趋势。与世界“和”的途径是“实践”。艺术教学实践既是对环境的适应,又是对环境的改造,艺术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实践性特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人才,只有在深入社会进行深度体验之后才能知道,因此,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度的课余和假期社会艺术实践。要鼓励学生观察、了解、分析社会各种显性或隐性的需求,设计、创作出丰富的艺术作品,以满足、引导甚至引领社会生活,为人类生活提供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艺术教育最终要服务时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度,艺术院校就要积极建立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培养机制。

其次是内适性,即适应现阶段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要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做准备,使人才的发展有序进行,不因为要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而产生既不利于身心也不利于成长的过度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在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身心和学业。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与中学学习进行主动与内在化的衔接,而不宜实行颠覆性的培养方式。要积极引导艺术学生建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质量将决定教育的质量。

最后是个适性,即适应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质量的评定不仅仅要看拔尖人才,还要看普遍的个体适应情况。普遍个体的质量才是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大多数。艺术尖子或者明星固然能给一所院校带来荣誉与名声,但默默的大多数才是院校真正的主体。如果本末倒置地将个别优秀人才进行单独培养而对普遍质量漠不关心,那么,将导致艺术教育走向歧路,既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教育本质偏狭的理解,是短视而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因材施教,要考虑不同个体的特征和需要,即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不要用“一刀切”的方法去裁减艺术人才,既要有既定质量标准,又要有超越质量标准,还要有弹性质量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民族差异、生源差异、家庭差异和个性差异,给予让学生个性能充分发展的自由环境。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鼓励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发展,虽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全面并不以牺牲个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为代价,要辩证地看待教育质量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www.xing528.com)

(四)艺术教学质量的特色维度

1.办学特色

有特色的办学更能体现教育质量。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研创、文化产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办出自己的特色。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在学科建设上对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发挥特色学科的独特作用,将特色做足做强,并以特色学科引领其他学科的成长与发展。

2.人才特色

办学的特色还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独特之处。人才特色既包括个别突出人才,也包括整体质量提高。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关注和大力提倡学生的独创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交叉型人才。人才特色体现在创新作品和文化产品上,因此,要整合资源为特色人才培育提供多样的平台和环境,使人才特色真正得到凸显。

3.专业特色

鼓励积极建设各级特色专业,如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或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注重专业的特殊性与特色化,使艺术教育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专业的特色还可以体现为整合的特色,将本土与外来、本专业与他专业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机制使之自成特色。如果艺术教学能达到这种健康的平衡,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五)教学质量的通识维度

1.科学知识与思维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在通识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艺术教育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于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而言,学生的通识教育则更倾向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非本专业学科教育。已被公认的共识是,非理性思维对于偏重理性的科学发现具有独特的用处,艺术偏重于非理性思维或者感性思维,对于科学发现具有重要价值。而事实上,艺术也离不开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的帮助,艺术也有自身的规律性需要发现和总结,艺术的创作同样也有规律可循。因此,艺术教学也要讲究“科学”,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而且是艺术本身的科学性。较强的理性思维与自然科学知识对艺术的创造与研究大有裨益。因此,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理性思维的训练也是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2.艺术素养与思维

艺术素养是衡量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指标,如审美感受能力、创造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娴熟的技巧、深刻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性、坚韧的意志力、高度的专注力、对人类自身的悲悯关怀等艺术的天赋元素。有些艺术气质是天赋的,天赋的艺术气质还要有后天的呵护与培养,才能使这种气质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来。当代艺术教育的趋势是以艺术思维取代技术思维,综合类大学要想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变艺术人才培养中的技术主义。

3.人文修养与思维

艺术教学质量还体现在受教育者的人文修养与思维。学艺要先学做人,不仅要学会艺术的创造与演绎,还要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环境、艺术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起来,让艺术真正成为能体现人性、社会性、民族性的人文关怀创作过程,而不仅仅只有冷冰冰的技术。艺术要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要有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因此,综合类大学艺术教学要从艺术与人文的层面去思考是否对学生渗入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收获对生命的感悟,对幸福的体味,用丰富的人文情感来孕育、感悟、体验和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