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跳跃项目不同年龄段训练特点与要求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跳跃项目不同年龄段训练特点与要求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撑竿跳高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特点与要求1.基础训练阶段此阶段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内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弹性和可塑性大,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撑竿跳高技术属于很复杂难掌握的项目,所以,此阶段对运动员技术要求不宜过急,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掌握各技术环节。撑竿跳高不同于其他跳跃项目,它对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要求很高。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跳跃项目不同年龄段训练特点与要求

(一)跳高不同年龄段训练的特点与要求

1.基础训练阶段(11~14岁)

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年规划事关成败的关键环节。在初级基础训练阶段,必须有长远打算,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

(1)在这个年龄段,人的大脑皮质兴奋性较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强,反应速度快。训练中应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先导,促进生长发育,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特点及运动机能发展规律,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时要以发展速度为主,同时发展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素质。

(2)训练应侧重于采用多项技术教学内容,学习、掌握各种运动技能,重视专项基本技术的教学和各种身体训练手段的要领教学。采用与专项技术结合比较密切的专门手段或发展专项技术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专项负荷强度较低,要使运动员运动成绩逐年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其对跳高训练的兴趣爱好。

(3)此阶段在训练方法安排上,应考虑儿童少年的特点,可安排生动活泼一些,最好把练习方法和手段编排在一起,进行组合训练,并带有游戏性,这可使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4)速度对跳高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而此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阶段。跳高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有其专项特点,因为跳高运动各技术环节结构不同,要求的速度形式也不一样,所以,发展速度素质必须结合跳高特点进行。

2.初级专项训练阶段(15~17岁)

(1)此阶段运动员的身高增高逐渐缓慢,肌纤维日渐增粗,肌肉蛋白质含量增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亦日趋完善,承担负荷的能力和恢复能力明显增强。

(2)要在全面发展一般运动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但是专项运动素质训练比重分配要合理。初期要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继续提高速度、速度力量、协调、柔韧等素质,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大专项运动素质训练,除了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助跑、起跳和过杆的速度,重视技术环节的衔接,特别是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衔接。

(3)此阶段后期是掌握正确跳高技术的重要时期,也是初步形成跳高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技术风格的时期,因此,在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技术训练,通过大量的技术专门练习和完整技术训练,使运动员跳高技术日趋合理、完善,逐渐形成个人特点和技术风格。

(4)要加强专项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增强比赛意识,逐步积累比赛经验,提高心理素质,使运动成绩逐年提高。

3.专项提高训练阶段(18~20岁)

(1)从生理角度看,这个阶段的运动员趋于成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完善,肌肉开始横向增长,骨骼更加坚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不断完善,因此,此阶段应逐步进行大强度训练。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强烈,神经冲动强,能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同时强烈的神经冲动刺激肌肉,使之进行强有力的收缩,可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进行大强度训练中,要突出技术训练、专项身体训练,要在不断提高专项平均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专项极限强度。

(2)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能促进有机体各器官协调发展,所以,此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加大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在手段选择上要符合跳高技术特点。如提高助跑与起跳速度是跳高发展方向,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较高的速度能力,训练要以速度为核心。

(3)掌握正确的跳高技术,必须要加大完整技术训练的力度,采用较大强度和量的完整技术练习,巩固合理的技术动作,形成具有个人特点和技术风格的跳高技术。

(4)多参加不同规模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刺激强度,培养比赛意识,提高心理素质、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

4.高级训练阶段(21岁以上)

(1)这个阶段生长发育过程已经全部结束,各机体器官系统均达到完善成熟状态,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掌握程度、心理素质、个人技术特点与风格基本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个时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时期。

(2)大强度训练是提高专项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迅速掌握先进技术动作的主要方法,也是锻炼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比赛作风,丰富比赛经验,使之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发挥人体机能的潜力。因此,训练中所选择的方法与手段都要为大强度训练服务。

(3)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主、客观因素,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保持一般与专门身体训练,不可忽视基本技术训练,而且基本技术要经常练,这可以保持竞技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与熟练技术。

(4)随着运动员跳高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训练强度、运动量等越来越大,因而恢复训练也日益重要,它已经成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采用合理的恢复手段来加速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使肌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另外,运动员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恢复比较慢,所以运动量与强度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略有减少,训练次数也适当减少,每次训练都要考虑运动员的恢复。

(二)撑竿跳高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特点与要求

1.基础训练阶段(11~14岁)

(1)此阶段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内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弹性可塑性大,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

(2)撑竿跳高技术很复杂,对运动员体能标准的要求很高,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要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此阶段是打基础阶段,主要发展全面身体素质,要以发展速度素质为重点,以发展动作速率及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为辅,要掌握与专项相关的跑、跳等技能,要培养运动员的兴趣、爱好。

(3)学习与初步掌握正确的撑竿跳高基础技术。撑竿跳高技术属于很复杂难掌握的项目,所以,此阶段对运动员技术要求不宜过急,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掌握各技术环节。

2.初级专项训练阶段(15~17岁)

(1)此阶段运动员骨骼逐渐成熟,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日趋完善,有承受中等运动量和强度的能力。

(2)撑竿跳高不同于其他跳跃项目,它对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要求很高。因此,在这个阶段应继续提高、发展全面身体素质,高度发展以速度为中心的运动素质,加强体操训练,提高灵活、协调、柔韧性,逐渐加大专项运动素质训练。

(3)此阶段是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最主要时期,也是形成运动员个人特点与技术风格的时期。除了发展与提高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学习、掌握与专项相关的器械体操技能和专项力量外,应完善撑竿跳高的完整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专项能力。

3.专项提高训练阶段(18~20岁)

(1)此阶段运动员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均趋于完善,特别是肌肉由纵向发展开始向横向发展,肌肉力量的增长十分明显。在这个阶段应继续提高、发展全面身体素质,加大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训练的比重,不断提高撑竿跳高所需要的运动技能。

(2)此阶段基本进入了高水平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运动成绩在不断地提高。在这个阶段中应采用大强度训练,特别是完整技术训练的强度。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能力,充分挖掘运动潜能。

(3)此阶段是运动员形成个人特点和技术风格的最佳时期,也是改进撑竿跳高技术、提高其专项素质的时机。在这个阶段应努力提高撑竿意识和腾越速度,使技术精益求精,形成自己的技术和训练特点。

(4)多参加国内外各级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比赛意识和心理素质。

4.高级训练阶段(21岁以上)

(1)此阶段运动员已发育成熟,经过多年系统的训练,运动成绩、运动技能处于鼎盛时期。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应尽量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延长运动寿命,不断地创造优异成绩。

(2)完善专项技术,提高身体与专项素质,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独立技术风格。

(3)减少训练次数,保证一定的训练强度,保持、提高稳定的心理素质。

(4)积极参加比赛,不断提高比赛时心理素质水平。由于这个阶段的运动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员可凭个人感觉和医务检测来掌握和控制训练过程。

(三)跳远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特点与要求(www.xing528.com)

1.基础训练阶段(11~14岁)

(1)儿童少年在这一年龄段处于快速生长时期,身体主要是纵向生长,骨骼发育快于肌肉组织,身体各部位肌肉发展不平衡,大肌肉群、上肢肌群和屈肌发育较早,小肌肉群、下肢肌群及伸肌发育较迟,心肌发育未完善,收缩力量较弱,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

(2)跳远运动成绩的好坏与跑的速度有很大关系。跳远是运动员通过高速度助跑和快速起跳创造尽可能远距离的水平跳跃项目,它对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快速力量和运动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这个时期儿童少年具有反应灵敏等生理特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着重发展动作速度及跑的步频。

(3)身体素质是基础,基础不雄厚,难以在专项上有大的作为。因此,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训练中要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和游戏方式来提高技能和跑跳能力,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防止单调枯燥,避免过早突出专项。

(4)学习田径运动各种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正确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跑的技术和各种跳跃技术。

2.初级专项训练阶段(15~17岁)

(1)加速生长期结束,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肌肉开始横向增长。由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发育日趋完善,机能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承担较大负荷的训练。

(2)这一时期是速度、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发展最佳期,除了继续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外,应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专项素质训练要以发展速度为核心,同时注意提高快速力量及专项弹跳能力。

(3)此阶段是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形成个人特点与技术风格的主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应着重提高运动员对跳远动作结构和动作节奏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准确完成动作的能力。在掌握技术动作时,应在提高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及效率上下功夫,要在逐渐提高助跑速度的前提下,改进和完善助跑技术节奏,并使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紧密地衔接起来。

(4)加强跳远比赛意识,有目的地积极参加不同规模、形式的比赛,可将比赛作为一次高强度训练,使他们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提高心理素质。

3.专项提高阶段(18~20岁)

(1)生长发育过程基本完成,逐渐进入成年时期,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完善、成熟,骨骼更加坚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不断提高。这一时期是运动成绩的“突长期”。

(2)此阶段运动员已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主要集中在与专项关系密切的内容上。速度训练仍是中心任务,并在继续不断提高绝对速度的同时,努力提高在助跑中发挥利用速度的能力。快速起跳能力必须与速度水平相适应。

(3)此阶段是运动员最重要的一个训练时期,要进一步强化专项训练,使运动员专项技术达到高度熟练、完善的程度。技术训练要以完整技术练习为主,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与技术风格,深挖潜力,使专项运动素质不断提高。在进行身体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本身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另外,训练的负荷和强度明显增长。

(4)多参加比赛,并将比赛作为提高训练强度和训练水平的手段,通过比赛使运动员逐渐成熟起来,不断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比赛意识与心理素质,为参加重大比赛创造条件。

4.高级训练阶段(21岁以上)

(1)此阶段生长发育过程已经全部结束,各机体器官系统均达到完善成熟状态。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运动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一时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时期。

(2)跳远技术趋于完善,专项力量和速度训练均达到很高水平。训练中,应在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使专项素质尤其是速度、力量素质达到更高水平。训练负荷和强度应接近或达到最高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3)技术训练应强调速度再上一个台阶,克服速度障碍,努力提高运动器官的支撑缓冲能力、缓冲技巧和专项力量,减少速度损耗,提高助跑速度的使用率,使最后助跑与起跳形成自动化。

(4)此阶段必须特别重视训练量,保持良好的准备状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据,充分发挥和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潜力。加强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突出专项练习强度。

(四)三级跳远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特点与要求

1.基础训练阶段(11~14岁)

(1)此段从生理角度看,与跳远运动基础训练阶段相同,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和抑制不平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鉴于这些生理特点,在训练安排上应符合儿童少年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2)这个阶段属于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征进行安排。三级跳远技术相对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速度、力量、专项弹跳能力、协调和柔韧等素质要求很高,而此阶段是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训练中应重点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3)除掌握三级跳远基本技术外,应掌握多种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中应多采用与专项技术结合比较密切的专门训练手段,训练手段要多样化,训练的量和强度要适度。不宜承受过大的训练负荷,因为长期进行大强度的刺激会引起儿童少年运动员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所以,训练负荷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进行大负荷训练。

(4)在这个阶段训练中,一定要防止片面追求运动成绩,要对儿童少年的身心成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初级专项训练阶段(15~17岁)

(1)此阶段运动员加速生长期基本结束,各器官发育日趋完善。在经过基础训练阶段后,运动员的体能、运动素质和基本技术得到了发展,负荷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此阶段中应在继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开始发展专项素质。

(2)三级跳远成绩的高低,取决于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在技术方面每迈出新的一步,都与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直接相关,而三级跳远项目对速度、力量、专项弹跳能力、协调和柔韧等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速度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加大发展速度与速度力量素质训练的力度,不断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积极发展专项素质。训练中应使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相结合。

(3)掌握正确的三级跳远技术,逐步形成个人特点与技术风格。这一阶段应重点掌握助跑、起跳及三跳的衔接技术,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三跳比例。

(4)发展专项负荷和比赛能力,多参加不同级别与规模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加大运动训练强度,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为今后参加大型运动会打好基础。

3.专项提高训练阶段(18~20岁)

(1)此阶段运动员已基本进入了成年时期,各器官机能均已完善,在经过几年的训练后,专项运动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技术达到完善和熟练的程度,心理素质达到较高水平,竞技能力接近高峰。

(2)此阶段是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应强化专项身体素质,逐步加大专项素质训练的比重,在手段运用上,应选择针对性强、密切结合专项技术的训练手段,技术训练应以完整技术练习为主,使运动员形成具有个人特点和技术风格的三级跳远技术。

(3)在保持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提高训练强度,因为采用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会产生适应并出现各种机能节省化现象。另外,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强烈,使肌肉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可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经常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训练强度,同时在比赛中逐渐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比赛意识与心理素质,为今后比赛打好基础。

4.高级训练阶段(21岁以上)

(1)此阶段运动员从生理角度来看已完全成熟,运动成绩已达到较高水平,运动员应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

(2)突出训练强度,打破已形成的素质、技术的平衡,在高一层次上建立起新的平衡。要重视完整和薄弱技术训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运动员度过最佳训练年龄后,体能呈下降状态。由于多年紧张训练与比赛,使之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加上伤病的影响及年轻队员的成长,对创造成绩开始缺乏或动摇信心,但运动员仍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所以,此阶段训练量应减少,训练次数也相应要减少,但仍保持较大的强度。此阶段重要的是保持和提高心理稳定性。

(4)积极参加比赛,尽量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断提高比赛时心理适应水平。由于这个阶段的运动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员可凭个人感觉和医务检测来掌握和控制训练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