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策略概述及其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考虑

教学策略概述及其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考虑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教学策略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第二个定义强调了目标性之外,还强调了教学策略的行为特点。只有在具体的条件范围下,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价值。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时,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调控性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教学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

教学策略概述及其对教学过程的综合考虑

(一)策略与教学策略

1.策略

古汉语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书中的观点是:“策略的概念包括下面三个观点:①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②估计到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偶然事件。③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而加以控制的意志。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所需要采取的行动。”布鲁纳在研究概念获得的策略时认为:“策略是指学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习得、保持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决策的方式。”

看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给策略下定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策略的一些特点。古汉语中对策略下的定义的特点主要是,指对方法手段的计谋性思考。《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下的定义的特点主要是,指出了策略的指向性和艺术性。《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了策略的主要特点是,对具体行动考虑和规划的整体性、计划性,对偶然事件的控制性等。布鲁纳的概念的主要特点是指获取信息过程当中的决策性的方式。通过以上对各种策略概念的分析和评说,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策略: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整体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技艺的方式。策略具有目标性、计谋性、技艺性等主要特点。

2.教学策略

邵瑞珍在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还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还有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美国学者埃金等人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人们对教学策略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第一个定义突出了教学策略的目标性特征和教学策略的一般性框架特征。第二个定义强调了目标性之外,还强调了教学策略的行为特点。第三个概念强调了教学策略的调节性和控制性。第四个概念突出了教学策略的两个特点:任务的要求;方法的选择。通过以上对几种教学策略概念的分析和评说,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充分分析教学过程要素的基础上,采取最佳方法手段技艺的方式。

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理论、观念的具体化,即教学策略应用了某种教学思想、理论、观念,并使之得到了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部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运用时,又必须考虑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包含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中,必须考虑和确定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策略中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甚至有人认为,“教学模式系统地归纳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因此,自然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策略包含了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在教学策略中,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问题,它们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二)教学策略的特点与结构

1.教学策略的特点

(1)指向性

教学策略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不存在适合一切问题和内容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只有在具体的条件范围下,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价值。当完成了一定的任务,解决了相应的问题时,这一策略就达到了目的,与其相应的手段、技巧不再继续运用,而转向新的教学策略。

(2)操作性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

(3)整体综合性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这三个过程并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每一个过程依据其他两个过程而做相应的规定和变化。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时,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做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这些必须是统整的过程。这一特征强调的是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4)调控性

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它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其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当教师具有了教学元认知能力,能自觉认识和调节教学的进程时,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调控性表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及时把握和调整,表现了教学活动的动态性。

(5)灵活性

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能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了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教学中不同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6)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加涅把教学分为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四种水平,我国学者江山野把教学分为四层教学过程、五种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可以来自理论的推衔和具体化,也可以来自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推衍和经验概括水平和程度不同,形成的教学策略也就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层次。可见教学策略的层次性是确实存在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另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尤其是相邻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策略可分解为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指导和规范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认识教学策略的层次性,有助于我们正确选择和运用它们,恰当发挥它们的价值。

2.教学策略的结构

任何教学策略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策略的结构是由它所包含的诸要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1)指导思想

即某一教学策略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它能对具体的教学策略作出理论解释,是教学策略的灵魂。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作支撑。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思想,就会导致不同的教学策略出台。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贯彻教学理论,更好地发挥理论的价值,否则有可能陷入盲目和混乱。

(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创立的。目标是教学策略结构的核心要素,对其他要素起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策略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并且总是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细节、活动方式,或者是活动的程序及其每个环节,都是指向教学目标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存在。比如知识教学的讲授策略,其目标是通过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通过语言的表达,使教学内容简化成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达到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的目的。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又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目标,其中又有主次之分。主要目标是区别不同策略的特点,也是适用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这是在制定和运用教学策略时应当注意的。

(3)实施程序

即教学策略按时间展开的逻辑活动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等。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相互组织起来的程序化设计,因此有其自身的操作序列,它指出教师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有一定的前后顺序,但没有定式,可以随着教学条件的变化以及教学的进程及时调整和变换。(www.xing528.com)

(4)操作技术

即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方法和技巧。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和可靠,就必须提出一整套明确易行的行为技术和操作要领,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策略中的角色、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②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学策略的根据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③教学手段方面,除平常教学所需的教学手段外,还包括运用本策略所需特殊教学手段;④使用范围方面,包括本策略适用的学科性质、问题性质或年级层次等。

以上几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它们完整地构成一定的教学策略。了解了教学策略的基本结构,就掌握了教学策略建构的要领,抓住了它的实质。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总结和建构自己的教学策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总结归纳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

从前述有关教学策略的内涵、特征、结构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也是众多的,这就涉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问题,要求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和运用必须有一定依据,坚持一定的原则。

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去完成。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

(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而某一学科中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又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所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的准备水平,要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每个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都要考虑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诸方面条件,尽量能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最能表现自己才华,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策略。

(5)依据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某种教学策略对于某种学科或某一课题是有效的,但对另一课题或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可能是完全无用的,如传授新知识的谈话策略,是以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用谈话策略去传授新知识是困难的,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制定和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策略的运用

制定和选择了适当的教学策略,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虽然教学策略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具有可模仿性,但由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量,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在运用中有所变化,有所创造。

(1)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策略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错误的教学思想干扰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树立完整的观点

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和具体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节及具体情况的变化,注意各种教学策略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

(3)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应以此为根本指导思想,应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4)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

配合和变通运用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又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多种策略,不可能一种策略从头到尾用到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学生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班级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