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中国古代戏曲的最佳代表

京剧-中国古代戏曲的最佳代表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剧的产生源于四大徽班进京,这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他们的勃兴与次第晋京,对国剧京剧的形成至关重要,跟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三庆班是乾隆中叶徽戏的发源地安庆组成的戏班。善唱二黄的高朗亭为其主角,在扬州、杭州等地流动演出,声名鹊起。四喜班到北京后,以擅长昆曲的演唱而名声大振。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中的尚意追求,是中国戏剧区别于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京剧-中国古代戏曲的最佳代表

京剧的产生源于四大徽班进京,这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适逢皇帝八十华诞之期,闽浙总督指令浙江盐务当局承办祝寿典礼,决定选派徽班进京参加庆贺演出。四大徽班指的是三庆班、春台班、四喜班与和春班。他们的勃兴与次第晋京,对国剧京剧的形成至关重要,跟扬州的关系极为密切。

三庆班是乾隆中叶徽戏的发源地安庆组成的戏班。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同台演唱,所以名为“三庆班”。善唱二黄的高朗亭为其主角,在扬州、杭州等地流动演出,声名鹊起。高朗亭生于1774年,大约死于1834年,艺名月官,扬州宝应县人。他专攻旦角戏,主唱二黄,并擅昆曲小调,以《傻子成亲》一剧名扬南北。进京以后,任三庆徽班班主,成为徽班鼻祖,同时还担任北京的戏曲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成了梨园领袖。1790年八月,三庆班自扬州启程,进京参加祝寿演出,盛况空前,历久不衰。三庆班留在京都从事营业性演出后,以排演连台整本戏著称。据杨懋建《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戏,必徽班”。可见徽班独霸京华的盛况,发展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庆班便出现了以程长庚为首席老生演皮黄戏的新局面。

春台班是由徽商江春在扬州创建的。江春本籍徽州,祖孙三代从事盐业。乾隆南巡,唯独他家接驾6次,作为两淮盐商总领,有钱有势,声望极高。他不仅征集本地乱弹,且征聘来自苏州、安庆,乃至四川的著名花部演员组成扬州最大的花部戏班——春台班。春台班演员大多是少年童伶,其中扬州籍有17人,男旦吴福寿16岁成名,小三元14岁成名,范添喜17岁成名。春台班以标新立异、无所不能享有盛名。嘉庆元年(1796)以后,春台班进京演出同样名噪都下。(www.xing528.com)

四喜班的来历虽有多种说法,但班中多扬州名伶,并在扬州唱,进京前,又曾到扬州演出,这些都是公认的事实。据史料记载,四喜班中的扬州籍名角有姓可考的就有20人之多。四喜班到北京后,以擅长昆曲的演唱而名声大振。有所谓“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和春班的来历也众说纷纭。《中国戏剧史》认为:“和春班是嘉庆八年(1803)由庄亲王府出资,由安庆艺人组成的。时称‘王府大班’。”但实际上18位名伶中,扬州人就多达11人,以演出乱弹戏《收妲己》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和春班以武戏最为擅长。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即全部唱腔由各种板式组成,板式均源于同一腔调。因徽班到北京后是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且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民间曲调融合、演变、发展而成,以徽调的二黄(湖北黄陂黄冈)和汉调的西皮(西边的曲调)为主,所以有“皮黄戏”之称。西皮有导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反西皮等,适合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有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散板、摇板、二黄反调等板式,适合于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伴奏乐器为胡琴、月琴、京胡,称为京剧三大件,另有南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和鼓、板、大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扬鞭表骑马,划桨表行船,抬轿动作表坐轿,开关门动作表有门。甚至髯口也表动作,推表沉思,撕表气愤,捋表自得,抖表生气。这“以虚运实”的写意手法,比真实道具更具文化意蕴和艺术品位。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中的尚意追求,是中国戏剧区别于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方面。念白具有音乐性,有京白、韵白,还有带有地方方言的念白,形成“唱、念、做、打”的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个大的行当,每一行又可进行多层次的划分,老生、小生、武生,小生中的中生、冠生、穷生、纱帽生、翎雉生、扇子生,各种角色的性格品行,唱腔念白,动作造型,穿着打扮都有严格规定。京剧服装基本依照明制,描龙绣凤,色泽鲜艳,不分朝代,不分南北东西,不分春夏秋冬,但分汉族和少数民族,分男女,分贫富贵贱。按人物身份有蟒、官衣、褶子、帔等,大都宽袍长袖,劳动人民穿茶衣、老斗衣、袄裤。武将扎靠,民间武将着紧身包衣、包裤、夸衣等。京剧化妆,均有谱式,尤其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整脸、碎脸、歪脸、象形脸、六分脸、元宝脸、水白脸、三块窝脸、十字门脸,不同颜色赋予不同含义,红表忠烈正义,白表阴险狡诈,黑表鲁莽豪爽,紫表刚正稳健。京剧重流派,按地域分有“海派”“京派”两大流派,其他生、旦、净、末也有按姓氏分的流派,如四大名旦: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老生行当中马派马连良,周派周信芳,言派言菊朋,谭派谭鑫培,杨派杨宝森等,可以说百花争艳,流派纷呈,美不胜收。京剧长于演历史故事,传统剧目有13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其中《将相和》《宇宙锋》《追韩信》;三国戏《群英会》《空城计》《甘露寺》;水浒戏《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下书杀惜》《打渔杀家》以及其他戏《贵妃醉酒》《二进宫》《拾玉镯》《铡美案》等流行很广。现当代曾有过数次改革,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杨门女将》和《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等。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对京剧艺术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