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曲和京剧-中国戏曲的瑰宝

昆曲和京剧-中国戏曲的瑰宝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曲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表演体系完整,基础深厚,遗产丰富,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昆曲《牡丹亭》(二)京剧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华戏曲大家庭中最完整、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同时最富有戏曲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其剧目之丰富、行当之齐全、表演艺术家之众、剧团之多、观众之广、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昆曲和京剧-中国戏曲的瑰宝

(一)昆曲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原名昆山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昆剧。昆曲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表演体系完整,基础深厚,遗产丰富,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因此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并于2001年5 月18 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1000 种以上。曲牌的来源,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如唐宋时期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昆曲的表演有其独特的体系、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徐疾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其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昆曲的表演,是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在念白上,主要以中州韵白为主,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昆曲的角色行当划分得十分细致,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

昆曲剧目保留了来源于南戏、传奇作品和少量元杂剧的400 多出折子戏。现存辑录折子戏的曲谱有《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昆曲大全》《集成曲谱》《粟庐曲谱》等。《审音鉴古录》是较早的身段谱。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洪昇的《长生殿》、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昆曲名剧,演出较多的有100 多出,如《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鸣凤记》(吃茶、写本)、《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玉簪记》(琴挑、秋江)、《渔家乐》(藏舟、刺梁)、《长生殿》(定情、酒楼、絮阁、惊变、哭像、闻铃、弹词)等。

昆曲《牡丹亭》

(二)京剧

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华戏曲大家庭中最完整、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同时最富有戏曲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其剧目之丰富、行当之齐全、表演艺术家之众、剧团之多、观众之广、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剧目有5800 余个,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剧目。一类是徽班原有剧目,以及汉调剧目或徽汉共有剧目,如《大回朝》《罗成叫关》《击鼓骂曹》《四进士》《李陵碑》等;一类是从梆子戏移植过来的剧目,如《铁弓缘》《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一类是昆腔剧目,如《思凡》《闹学》《游园》等。其他还有一些唱“啰啰”“纽丝”的小戏,如《打面缸》《小放牛》等,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流派纷呈,按行当分类,老生从清朝后期至今有“老三鼎甲”的程派(程长庚)、张派(张二奎)、余派(余三胜),有“新三鼎甲”的孙派(孙菊仙)、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自成一家的还有王派(王鸿寿)、汪派(汪笑侬)、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马派(马连良)、谭派(也称新谭派,谭富英)、麒派(周信芳)、李派(李春来)、唐派(唐韵笙)、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等;旦角流派有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小生行当有叶派(叶盛兰)、姜派(姜妙香);老旦流派有李派(李多魁);花脸流派有金派(金少山)、侯派(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各派都是名家辈出,各具特色,深受赞誉。《贵妃醉酒》《锁麟囊》《白蛇传》《龙凤呈祥》《赵氏孤儿》《四郎探母》《打龙袍》《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京剧《贵妃醉酒》

(三)秦腔

秦腔也称西秦腔、梆子腔、桄桄子、乱弹戏、西安乱弹、大戏等,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起源于陕西宝鸡一带,“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堪称敢与昆曲争高下的中国戏曲的鼻祖。清康熙年间,梆子腔就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种新兴的戏曲声腔。它一方面盛行于山陕地区,另一方面向外地流传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等十多个省份。梆子腔流传到各地后,逐渐与当地的方言土语相结合,演变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梆子腔,从而形成一个风格多样的梆子腔系,如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等,所以说秦腔是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鼻祖。清代中叶是秦腔的鼎盛时期,魏长生率领的秦腔戏班在北京城大胜京腔,使秦腔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几乎传遍了全国。辛亥革命之后,以易俗社为代表的新型剧社,编演了大量新戏,内容大多是表现才子佳人的生旦戏及丑角戏,秦腔就此进入城市,有了固定的演出剧场,这也促进了秦腔艺术自身的变革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秦腔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不仅挖掘、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如《三滴血》《火焰驹》等都被拍成了电影,并不断推出新剧目,涌现出大批名家新秀,使秦腔这一艺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秦腔唱腔为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的风格,又兼备缠绵悱恻、细腻柔和的特点。秦腔的唱、念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同时也融入了我国汉唐时期的诗、词、曲的语言,有专属于北方豪迈、高亢的感觉。第一次听秦腔的观众可能会被演员或高亢激昂或悲戚苍凉的吼劲所震撼,或被吓到。秦腔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六大板类,声腔分为欢音(花音)和苦音(哭音)两种。欢音的特点是欢乐、明快、刚健、有力,表现欢快喜悦、爽朗热烈的情感;苦音的特点是深沉哀婉、慷慨激越,表现悲愤、凄楚、怀念的情感。伴奏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是管弦乐器伴奏,武场是打击乐器伴奏。主要击节乐器是梆子。打击乐锣鼓曲共有200 多支,分为开场、动作、板头三大类。

秦腔的表演,唱、工架、特技都非常讲究。它的表演技艺质朴、粗犷、细腻、深刻、优美,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程式严谨,技巧丰富,各类角色都有独特的技艺。

秦腔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 本,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备受观众喜爱的曲目有《游龟山》《窦娥冤》《赵氏孤儿》《三娘教子》《铡美案》《玉堂春》《血泪仇》《斩秦英》《火焰驹》《三滴血》《周仁回府》《生死牌》等。秦腔名家马友仙、肖玉玲、贠宗翰、李爱琴、康少易、刘随社、李淑芳、任哲中、全巧民等都是戏迷非常喜爱的演员。

秦腔《三滴血》

(四)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讴、靠山吼,是河南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从声腔系统来分析,属梆子腔系。它是西秦腔等梆子腔流传到河南后,结合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戏曲。清乾隆年间,河南已经流行梆子戏。清代中叶以来,河南梆子作为“汴人相沿之戏曲”而流行于民间。豫剧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开封的祥符调、漯河的沙河调、商丘的豫东调、洛阳的豫西调。这四支流派又分为两个体系: 豫东调体系和豫西调体系。其中,豫东调体系包括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辛亥革命后,豫剧开始进入城市演出,在开封、郑州、信阳、洛阳、商丘等地的茶社和戏园中相继出现了豫剧的班社表演。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豫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河南开封的相国寺建立了永安、永乐、国民、同乐四个豫剧剧场,一时间豫剧名家云集开封。1935 年初,豫剧艺人樊粹庭带头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废除了一些旧戏班的不合理制度,对豫剧的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提高,陈素贞演出了樊粹庭创作的新剧《义烈风》《霄壤恨》《涤耻血》等。1936 年,常香玉到了开封,在“醒豫舞台”演出豫剧。永安舞台的马双枝、王润枝、杨金玉、彭海豹等也演出了一大批剧目。豫剧各名角的竞相演出,使豫东调和豫西调合流,也促进了豫剧的发展和进步。1938 年,日军侵占了开封,演出团体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地区的城乡演出,从而扩大了豫剧的流传范围。新中国成立后该剧种正式定名为豫剧。

豫剧的音乐丰富多彩,欢快奔放;唱腔酣畅,吐字清晰,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豫剧的唱腔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唱词一般都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豫剧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唱腔特色。豫东调体系的唱腔、发音多用“假嗓”,音域较高,属于“上五音”;豫西调则用“真声”,音域较低,属于“下五音”。在音乐上,豫东调体系的音乐较激越明快,豫西调的音乐则显深沉低回。豫剧的伴奏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伴奏曲牌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两种,共约300 首。豫剧的传统表演程式有着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不断的改革创新,表演艺术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日益完善。豫剧的角色行当有四生、四旦、四花脸之分,有着不同的表演分工和表演要诀。在豫剧早期,生行占据首要地位,后来女角在豫剧中占据主导地位,先后涌现出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六大名旦,奠定了豫剧在全国地方戏曲中的地位。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 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如《对花枪》《三上轿》《宇宙锋》《桃花庵》《春秋配》等。1949 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等。其中,《花木兰》《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均摄制成影片。改革开放以来,豫剧紧跟时代步伐,涌现出了许多新作品和现代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豫剧《穆桂英挂帅》

(五)越剧

越剧是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其前身是落地唱书,在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阶段后,从1938 年开始,正式称为越剧。20 世纪40 年代,涌现出袁雪芬等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旦行主要有袁派(袁雪芬)、傅派(傅全香)、王派(王文娟)。袁派影响很大,戚雅仙、吕瑞英、金采凤、张云霞等都师承袁派后又自成一家。小生有范派(范瑞娟)、尹派(尹桂芳)、徐派(徐玉兰)、毕派(毕春芳)、陆派(陆锦花)、竺派(竺水招)。老生有张派(张桂凤)、徐派(徐天红)、吴派(吴小楼)、商派(商芳臣)。

越剧的表演长于抒情、以唱为主,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的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全部由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唱词的句式包括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和十字句等,音乐的基本板式为中板。越剧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唱腔风格,袁派柔婉细腻,尹派辗转缠绵,范派淳厚质朴,傅派俏丽圆美,徐派高亢洒脱,戚派朴素流畅,陆派婉约柔和。越剧的伴奏,开始只采用笃鼓、檀板击节,后加梆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在吸收了绍剧的音乐成分后,丰富并创立了自己的板式。越剧的腔调包括四工调、尺调、弦下调等。越剧的角色分为六大行当,包括小旦、小生、老生、小丑(也称小花脸)、老旦、大面。

越剧经典剧目众多,如《沙漠王子》《碧玉簪》《盘妻索妻》《盘夫索夫》《白蛇传》《柳毅传书》《孔雀东南飞》《追鱼》《珍珠塔》《何文秀》《祥林嫂》《打金枝》《浪荡子》《血手印》《情探》《赖婚记》《西厢记》《春香传》《拜月记》《九斤姑娘》《双珠凤》等都盛演不衰,经典唱段深入人心。尤其是《梁山伯祝英台》《红楼梦》堪称越剧代表作,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越剧《红楼梦》

(六)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其前身是湖北黄梅县的民间采茶调,因此也称黄梅调、采茶戏

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清朝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流传于皖、鄂、赣三省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等,受当地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一些故事情节简单的小戏,进而又形成故事情节完整的本戏。第二个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前,黄梅戏演出活动已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开始从农村草台走向城市舞台,并与京剧合班演出。因受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的影响,黄梅戏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植、编排了新剧目,改进了唱腔,取消了梆腔,开始吸收借鉴京剧的表演形式。第三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成立了几十个专业黄梅戏剧团,对传统黄梅戏进行加工整理,改编了一批传统剧目,创造了一些新的唱腔,丰富了伴奏乐器,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的舞台语言为安庆地方语言,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它的唱腔,根据传统习惯和曲调的结构、旋法、曲趣、使用等,基本分为三大声腔系统: 花腔、彩腔和主调。花腔是黄梅戏小戏中所有唱腔和部分大戏插曲的总称,具有健康、明快、朴实和优美的特色。彩腔是在黄梅戏的班社职业化后,演员向观众讨彩时使用的。彩腔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曲调联用。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彩腔逐渐被用在本戏中,又吸收了花腔中的音调,并派生出数板。主调也称正腔,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里经常使用的唱腔,分为男腔与女腔。

伴奏在早期为“三打七唱”,三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堂鼓一人兼奏竹根节和钹,小锣一人,大锣一人,传统锣鼓点有质朴、凝练的特点。抗战时期,增加了京胡,并试用二胡和高胡伴奏。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胡被确定为主奏乐器。

黄梅戏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雅俗共赏,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黄梅戏的表演艺术可分为小戏和大戏两种类型。小戏的表演只有一两个角色,多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生动活泼而富于情趣。大戏的表演在初期也有歌舞成分,呈现出自然朴实的特色。生角或旦角上场时,会表演手巾花、扇子花等舞蹈,并把生活动作运用到表演中,如在戏中表现纺纱、行船、推车、挑菜等动作,十分细腻生动。黄梅戏由农村进入城市后,表演艺术得到提高,吸取了其他剧种的长处,有了水袖、甩发和跌扑等表演程式和技巧。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吸收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艺术,在人物塑造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蓝桥会》《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因被搬上银幕,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演员严凤英、王少舫凭借《天仙配》使黄梅戏天下闻名,马兰、吴琼、韩再芬、黄新德、张辉等也为黄梅戏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黄梅戏《天仙配》

【阅读经典】

1.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 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昆曲《牡丹亭》杜丽娘念白

2.海水无边无际,沙场无极无垠。无亲无眷又无邻,况又无家可奔。日里无衣无食,夜间无被无衾。又无历日记时辰,不知春夏来,哪识秋冬尽?

——昆曲《牧羊记·望乡》苏武念白

3.纵然是狼,我有打狼的汉子,纵然是虎,我有擒虎的英雄。想我陆炳,乃二甲进士出身,为官以来,一不欺君,二不罔上,三不贪赃,四不卖法。我做官,做的是嘉靖皇上的官,又不曾做他严府的官,也不是他严府家人走狗、使用的奴才!今奉天子命诏,审问莫怀古的人头。你不过奉了严大人一句话呀,过得衙来会审人头,我与严大人一殿为臣,这才赐了你个座位,这叫作看其上啊,我敬其下呀! 你就该坐在一旁耳闻目睹听其自然的才是。怎么,你一不耳闻,二不目睹,又道人头是真,又道人头是假,真假难辨,反复无常,势力的小人! 你来在我这锦衣卫大堂之上这么摆来摆去,呵呵,我又不买你的字画呀! 真乃是无羞无耻不知自爱! 左右! 撤座!

——京剧《审头刺汤》陆炳念白

4.卑职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怎能擅入白虎节堂。只因卑职在长街之上,购得宝刀一口,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正在欣喜之际,陆谦奉太御之命,传唤卑职带刀进府,与太御观看。陆谦之言我是怎得不信,太御之命我是焉敢不尊。因此,带刀进府。不想他,引来引去,将俺引入白虎节堂。太御到来,不分辩道,道卑职持刀行刺,就要斩首。太御要斩卑职的人证就是引俺前来的陆谦,要斩卑职的物证,无非是太御要看的宝刀。如今卑职人证,成了太御人证,卑职物证,成了太御物证。我纵然浑身是口也难辩明此冤,这这这,这岂不是冤沉海底。

——京剧《野猪林》林冲念白

5.尊万岁在上听,细听我灯官报花灯: 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捉魁灯,六国封相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些个灯,那些个灯,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瞧罢了一篇又一篇,昭君打马和北番。不好了,不妙了,天雷打死张继保。

——京剧《打龙袍》灯官念白

6.(定场诗)忆昔当年居卧龙,万里乾坤掌握中;扫荡狼烟归汉统,方显男儿大英雄。(念白)老夫,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受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需要重振汉室,扫荡中原,闻得司马带兵夺取街亭,想街亭乃汉中咽喉之路,必须差能将防守。

——京剧《空城计》诸葛亮定场诗及念白

7.哎呀呀老夫人呀,既然他二人木已成舟,若不消灭此事,一来玷辱咱相府家声,二来张生还在青春,满腹经纶,前途不可以限量,老夫人既然施恩于人,再让他受辱,岂不是前功尽弃,反成恩将仇报? 倘若到在官厅,老夫人嫌有治家不严之罪,忘恩负义之嫌! 况那张黉与崔府也算门当户对,若不恕其小过成其大事,就将我那小姐许配张生,一可消灭旧辱,二可以德报德,三可言不失信,四可以理至亲,老夫人心事打定,岂不知奴言谓长出也?

——豫剧《拷红》红娘念白

8.公公,你哪里知道,我是个行路之人,方才我从上大路行走,这位大姐拦阻了我的去路,二次我就从下大路行走,谁知这位大姐又来拦阻我的去路,是我二人言语之中争吵起来,她与我见礼,我就与她还礼,她说我肩背包裹,手拿雨伞,慢说是一礼,就是十礼百礼也是算不得的。二次我就放下包裹雨伞与她还礼,谁知她,她就把我的包裹雨伞拿了去了,公公,你说哪个有理呀?

——黄梅戏《天仙配》董永念白

9.你我两家自八盘山大战,爱华山面理,杀的孤家屡屡大败。孤家闻言心中胆怯,差去从人押了二十四锅紫衣金币,心想以贿赂求和,将军闻言心傲如尊,拷打来人,以在来人脸上刻字,项上戴牌,捎言代语,叫骂孤家是何道理?

——秦腔《岳飞》金兀术念白

10.万岁容禀: 当年阖扉受辱,民妇羞愧万分,回得房中,思过闭门,本想从此了结残生,谁知亡夫入梦,晓我夫死从子,不容轻生,我才苟存薄命,决心守儿终身。为能改邪归正,挥刀自斩,断指自警。从此清门,寂寞平静,十年教读,养儿成人。只因郊儿不知往事,不明隐情,为母请旌,使当年塾师真相挑明,致使我儿欺君罹罪,冤案铁成。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请教英明君王,兼问众位大臣。我儿上表请旌,先因不知,后为孝亲。不知者也加罪,孝亲者遭不幸,如此处裁,公与不公? 平与不平?

——越剧《断指记》颜秀念白

【资源推荐】

1.纪录片《昆曲六百年》,总导演陈丽、万娟,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和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摄制。

2.《中国戏曲经典唱腔集》,杨瑞庆、张玄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3.电影《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

4.中国戏曲网,包含戏曲新闻、名家名段、戏曲视频、戏曲音乐、戏曲伴奏、戏曲文献、戏曲铃声、戏曲台词、戏曲曲谱等栏目,内容涵盖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以及其他曲种。

5.纪录片《中华戏曲荟萃》,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www.xing528.com)

1.中国戏曲形成于( )。

A.先秦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2.中国戏曲的最高奖项是( )。

A.白玉兰奖 B.飞天奖 C.百花奖 D.梅花奖

3.2010 年11 月16 日(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京剧 B.越剧 C.豫剧 D.黄梅戏

4.( )起源于“落地唱书”。

A.京剧 B.越剧 C.豫剧 D.黄梅戏

5.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 )。

A.河南 B.江苏 C.安徽 D.山东

6.( )习称蹦蹦戏、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

A.京剧 B.越剧 C.豫剧 D.评剧

7.( )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A.京剧 B.越剧 C.豫剧 D.评剧

8.( )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A.京剧 B.越剧 C.豫剧 D.评剧

9.《牡丹亭》描绘的是( )的爱情故事。

A.李益、霍小玉 B.侯方域、李香君

C.杜丽娘、柳梦梅 D.蔡伯喈、赵五娘

10.豫剧大师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米格战斗机,因此被称为( )。

A.洛阳牡丹 B.爱国艺人 C.豫东红脸王 D.快板大王

二、多选题

1.中国戏曲主要是由( )综合而成。

A.民间歌舞 B.说唱 C.滑稽戏 D.唱腔

2.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 )。

A.综合性 B.虚拟性 C.程式性 D.优美性

3.戏曲音乐包括( )。

A.唱歌 B.跳舞 C.声乐 D.器乐

4.豫剧唱腔的板式包括( )。

A.二八 B.慢板 C.流水 D.散板

5.戏曲中唱腔的类型有( )。

A.抒情性唱腔 B.叙事性唱腔 C.戏剧性唱腔

6.在甘肃境内流传的戏曲类型有( )。

A.京剧 B.秦腔 C.豫剧 D.陇剧

E.眉户 F.评剧

7.京剧四大名旦是( )。

A.梅兰芳 B.张君秋 C.尚小云 D.程砚秋

E.荀慧生 F.马连良

8.魏良辅提出的“曲有三绝”是指( )。

A.字清 B.腔纯 C.板正 D.声美

9.目前京剧的四大行当是( )。

A.生 B.旦 C.净 D.丑

E.末

10.元曲四大家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

E.郑光祖

11.《千里送京娘》里的主要人物有( )。

A.赵匡胤 B.京娘 C.唐明皇 D.赵普

三、判断题

1.京剧中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

2.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

3.梅兰芳是豫剧大师。( )

4.戏曲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它是戏曲音乐的主体。( )

5.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是越剧的起源。( )

6.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

7.《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代表作。( )

8.《牡丹亭》的至情体现在超越世俗、超越生死两个方面。( )

9.《长生殿》中有一折戏是“贵妃醉酒”。( )

10.《邯郸记》反映的是明代上层政治的特点。( )

四、思考练习

1.戏曲的“四功五法”包含什么内容?

2.简述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特点。

3.简述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4.怎样理解“戏比天大”?

【实践体验】

实践项目一 学习表演黄梅戏《天仙配》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实践项目二 戏曲进社区交流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