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新闻报道体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和写作

传统新闻报道体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和写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通讯是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是对工作中有创造价值的事实和有规律性的经验进行的总结,但绝不类似于工作总结,而是通过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反映工作样貌。

传统新闻报道体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采访和写作

传统的“新闻文体”说始于印刷/报刊媒体,即指以文字表达为主的形式,之后随着电子媒体的广泛流行,新闻在广播、电视媒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体,因为不是以文字符号为主,所以往往被称为“体裁”。

(一)印刷/报刊类新闻文体

印刷时代的新闻因体裁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指一切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纪实报告、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一般专指消息。各种文体在内容、结构、字数、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特点,格式相对固定,在篇幅、字数、内容、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的文体特征。

1. 消息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使用最多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新闻体裁”,表明了消息的叙事方式及其地位。

消息也是人们阅读报纸看到的最多的一种文体形式,它有着鲜明的体裁辨识特征。

(1)迅速及时。

最及时地反映新情况,这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最显著的特点。尽管其他新闻样式也强调及时性,但由于采访、写作构思和篇幅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总不如消息迅速及时。新闻界有句俗话:昨天的报纸只适合用来包鱼。这就是说,消息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挤压,稍加延误,就成了“明日黄花”。

(2)文字简约。

消息一般是一事一报,文字简约,篇幅为400~500字,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成为一则消息;最长的消息则为1000~2000字;广播、电视之中的消息一般在2分钟左右。消息中的句子、段落常常是简短的,表达方式直接,篇幅短而有力。

(3)直陈其事。

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向受众提供最新消息,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叙述性的。即用最简练的语言向受众报道新闻事件或者新闻现象,不讲求含蓄,不拐弯抹角。它不像通讯、深度报道等,除了叙述,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表达手法。

(4)结构稳定。

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消息的结构比较稳定。从外在结构来看,有倒金字塔式、编年体式、双混式和并列式等;从内部结构来看,有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等,特征比较明确,便于读者的阅读和记者的采写。

根据不同的标准,消息也有更具体的类别之分,较为常见的几个标准是:

根据篇幅分:有简讯、一般消息、长消息的区别。简讯在200字以内,通常只有一段,用最为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与新闻相关的新闻要素,不会涉及过程的描绘和原因的解释,且主要是针对事件性新闻;一般消息在400~1000字左右,是各类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常用的文体,从阅读心理看,由于新闻写作传统的浸润,人们比较习惯这种长度的新闻,这类新闻通常在交代清楚主要的新闻要素后,还要简要地叙说细节和原因等;长消息通常在1000~2000字,是消息向通讯过渡的一种形式,文中通常加几个小标题,主要针对新闻现象比较复杂的且需要相对详细报道的情况。

根据时效性,分为事件性消息与非事件性消息。事件性消息具有明显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主要情节及其直接原因的限定,它是由清晰的新闻要素构成的完整的新闻性事件,是客观环境发生突变的明显标志。非事件性消息往往针对客观环境发展变化进程中呈现的具有新闻意义的趋势、问题、征兆做报道,主要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其与事件性消息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另外,还可以根据性质,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根据报道内容,可以分为经济消息、人物消息、法制消息、文艺消息、科技消息、体育消息和社会消息等等。

2. 通讯

“通讯”一词始于远在异地的记者通过电报发回新闻报道,后来发展为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更长篇的和深入的报道;虽然“通讯”是中国新闻界对这类新闻文体的特有称谓,但与西方新闻文体中的特稿相似,是传统印刷/报刊记者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文体。

和消息相比,通讯是更详细、写作手法更灵活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兼有文学写作笔法与特征,详细生动且特征鲜明。

其一,内容具延展性。通讯不是勾勒概貌、浓缩式的报道,而是展现新闻事实的全貌和过程,完整的演绎新闻的诸种要素,展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细节,这样可以形成动人的力量。

其二,手法具灵活性。通讯要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综合运用的结果,文学的因素要多一些。

其三,效果具多层性。好的通讯作品经传播后,常常能形成多层次的效果,如使人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使人受到感动和感染,使人得到理性的启迪等。所以通讯的内涵要远远大于消息,这是因为在通讯的作品中融入了作者更多的理性思考。

通讯的分类通常包括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也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特写、速写、采访札记、小故事、素描、专访、花絮等等。在不同的场合和写作情境下,各类通讯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常用的四种通讯类型为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1)事件通讯。

详细深入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件的新闻体裁。这种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具体包括政治性事件、社会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和文化性事件。

(2)人物通讯。

指专门写人的通讯,其报道对象主要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新闻人物等。这些人物包括有创造精神的精英人物,如公共知识分子、有改革精神的企业家、有突出表现和成绩的明星等;有争议的人物,如一些既具有借鉴性又有思考性的人物等;有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如一些做出了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和具有真善美品格、乐于助人、赞助社会的人等。

(3)工作通讯。(www.xing528.com)

报道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如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件或事实,介绍某项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反映工作中某些带倾向性的苗头,及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引起重视。工作通讯是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是对工作中有创造价值的事实和有规律性的经验进行的总结,但绝不类似于工作总结,而是通过有新闻意义的事实反映工作样貌。

(4)风貌通讯。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以及风土人情的报道。它反映新貌一般抓住特色、点面结合,以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现场感和美感。其报道形式有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纪行、掠影、游记印象记等。

3. 深度报道

在中国20世纪末的都市报浪潮中,深度报道文体与深度思潮出现,成为新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始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成为世界深度报道的起源,后面发展成为广泛运用在印刷、电视、广播媒介的“新闻特稿”。特稿与通讯也有几分相似,但更为接近“深度报道”,原因在于深度报道背后的社会思考,其选题更有批判性与反思性,往往采用暗藏观点的事实报道。中国《新闻学大词典》对深度报道的定义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中国的深度报道始于印刷纸媒。1990年代《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与《南方周末》周报开始有相当专业性的深度报道,通常以整版的文字诠释最新的社会热点,使人们在新闻事件发生不久后能全面了解实际情况。与此同时,电视与广播也纷纷尝试开设深度报道的栏目,深度报道开始进入广电领域。21世纪伊始,在中国连续数年经济出现高增长率后,各种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让人们目不暇接,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服务社会和受众成为一些市场化报纸的追求,于是《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以经济类深度报道为主的专业性报纸相继创立,开创了中国媒体专业深度报道的新纪元。以深度报道为主要新闻体裁的新闻报道格局在中国新闻界初步形成。

深度报道不是横空出世的新生事物,而是对以前发展比较充分的新闻文体的有效整合,它有自身明晰的分类:从篇幅角度看,可以分为单篇式报道和多篇式报道;从功能模式来看,可以分为调查型、解释型和预测型报道;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可以分为连续式、系列式和组合式。

(二)广播、电视新闻体裁

作为继印刷/报刊类媒介之后出现的新型电子媒介,无线电广播与电视合称为“广播”(Broadcasting),最早都是以娱乐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随后出现以实用功能为主的新闻传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无线电广播电台与电视台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体裁类型。因为都是以栏目的形式作为新闻节目制作的单位,所以两类媒介的新闻体裁在设置与表现中基本相似。以印刷/报刊新闻的体裁为基础,广播电视新闻体裁稍做延伸与发展,大致分为“动态新闻节目”与“深度新闻节目”两大类。

1. 动态新闻节目

动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事实的报道,所谓“动态”在于时效性较强,从发生到报道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给人以新鲜资讯的感觉。因此,动态新闻的篇幅不会太长,内容相对集中,表述直接而简明,也是发布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广播电视新闻。因为其特点与消息一致,因此动态新闻也被称为“消息类广播/电视新闻”。但与报纸媒体的消息不同,每一则动态新闻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以集合的方式出现在一个栏目之中,这一类栏目就被称为“动态新闻节目”。

一般意义上,动态新闻节目专指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包括早间档新闻、午间档新闻、傍晚档新闻和晚间档新闻节目以及整点播报的各档新闻节目,这些节目通常由多个动态短新闻组成。典型代表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午间快报》《晚间新闻》,以及地方台的诸多新闻栏目,如东方卫视《东方早报》、辽宁卫视《说天下》等;广播电台的代表栏目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中国之声》等。也包括不同内容领域的动态新闻节目,如时事新闻、财经新闻、民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等。

一档具体的动态新闻栏目因为时长的不同往往包括少则 5 条、多则 20 条则的动态新 闻,这些构成整个节目内容的小新闻也可以叫作“动态消息”,特征与纸媒的文字消息大同小异,都以“短”“平”“快”著称。其中也有时长的不同形式,如:简讯、消息、小专题等。

简讯:最短的动态消息,一般时长为30秒左右。

消息:常规的动态新闻,也是狭义的动态消息,时长一般为1~3分钟。

小专题:这类新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时长较长,一般为3~5分钟;二是新闻内容比较重大,或是主题设置下的系列报道,或是为突发重大事件设置的特别专题。

2. 深度新闻节目

与动态新闻节目相对的就是深度新闻节目,主要表现在时长与报道的深度上。在时效性上深度新闻节目比动态新闻节目稍弱,因此这类节目有的是日播制节目,有的是周播制节目。深度新闻节目每一期不会包括太多主题的新闻报道,往往是一事一报,专注于对该事件或事实的深度报道;但也有时长更长的杂志类新闻节目,每一期会包括3~4个不同子栏目,因此会涉及不同的选题与事件。

继印刷媒体的深度报道之后,广播电视的深度新闻节目也首先在美国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特殊的战争事件给新兴的广播新闻带来深度报道的机会,一些评论员出现在电台广播节目中,使评论节目成为深度新闻的代表;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CBS)电台主持人爱德华·默罗开创的战争现场专题报道《这里是伦敦》和新闻节目《现在请听》开启了新闻现场报道的开河。爱德华·默罗在报道中的杰出表现使他在1950年代转战电视业的时候,延续了他在深度报道中的成绩,相继开办了《现在请看》《面对面》两档电视节目。1970年代的“五角大楼事件”,使美国的电视深度报道达到与报纸一样的影响力。1971年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送了长达1小时的题为《五角大楼的出卖》的节目,揭露了国防部宣传机器的内幕,被认为代表了最好的揭露丑闻的传统。

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深度新闻报道的历史也有一些标志性事件,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的录播新闻可以算作是最早的广播新闻特写;1980年代诞生的《观察与思考》是最早的电视深度新闻节目,但影响力并不大。一直到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新闻纪实性栏目《焦点访谈》以“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为宗旨,正式拉开电视深度报道的序幕。199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天新闻报纸和摘要节目后开办《新闻纵横》栏目,由记者的现场直播评说和主持人的串说组成,并附有大量的背景材料,很快在中国广播界引来风潮,争相仿效。

广播电视深度新闻节目的分类也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可以根据时长来分,最少的时长也会保证在10分钟以上,一般为30~60分钟,有的特别深度报道会长达数个小时甚至数天;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时政、经济、民生等;还可以根据手法的不同,划分为特写类、调查类、评论类等。最为常见的是以节目形式做出的分类,包括专题类、连续类、访谈类和特别类(以下做详细阐述)。

(1)专题类深度新闻节目。

每一期节目只报道一个主题,故称“专题”。它往往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经验,或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某一行业、地区新面貌新气象等内容。专题类新闻节目可以分为新闻特写节目、新闻调查节目和新闻评论节目等类型。

(2)连续类深度新闻节目。

会连续多期播出同一新闻事件或主题,在播出上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分为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两种类型。前者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持续的报道;后者是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的报道,在主题上具有同一性,传播具有系统性和信息密集化的特点。

(3)访谈类深度新闻节目。

以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面对面谈话的形式,就某一新闻事件展开交流的新闻节目形式,分为人物专访和谈话节目两种类型。前者是采访者通过与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把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融为一体,以人物为视角来解读新闻;后者是在主持人的驾驭下,由嘉宾和观众共同参与,就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为各种意见和观点提供沟通平台。

(4)特别类深度新闻节目。

广播电视媒体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节目形态和表现手法,对已经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具有深远和持续影响力的事件进行细致、全面、深入报道的方式。每逢重大事件,各大广播电视媒体会不惜全台之力投入这类节目报道,尽管其报道持续时间长、制作难度大、形式多样化,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多,但是社会效益突出、影响力明显。以事件的性质为标准,重大事件特别报道还可以划分为可预知的程序性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和不可预知的突发性重大事件特别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