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纳学区就学需求与空间计划研究

全纳学区就学需求与空间计划研究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源于工业革命后在欧洲形成的现代教育体系。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急需大量有知识的劳动者,工人家庭子女也急需新的教育机构提供新的培养教育模式。于是一种按年龄分级、一定人数分班、教师分科分班上课,按班(轨)级(层)管理的新型教育体系在工业革命的腹地逐渐形成。这种建立在工业化思维模式下的教育体系,对18、19世纪欧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不断传向世界各地。

全纳学区就学需求与空间计划研究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源于工业革命后在欧洲形成的现代教育体系。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急需大量有知识的劳动者,工人家庭子女也急需新的教育机构提供新的培养教育模式。于是一种按年龄分级、一定人数分班、教师分科分班上课,按班(轨)级(层)管理的新型教育体系在工业革命的腹地逐渐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大规模招生,并将学校体系划分为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再加上学前及托幼教育的发展,层级逐步完善,可实现人才的大量培养与建设金字塔式人才架构,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通过教育融入工业社会体系中。这种建立在工业化思维模式下的教育体系,对18、19世纪欧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不断传向世界各地。19世纪后期,我国接受西方新思想的先贤开始引进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兴办新式学堂,国家最早推行的现代教育模式应属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办学奏章”。从20世纪初到今日,现代教育模式在我国的教育实践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就中小学校舍建设而言,110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前50年、中30年与近30年,其基本特征为前50年从无到有、从局部设校到全国布点;中30年为从非标准化建设到标准化建设、从不均衡规划实施到均衡化规划实施;近30年为按标准规范建设、更新、改造,城乡均衡布点实施就近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提升显著,其中校舍建设及学术研究成果与世界接轨,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尊重。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方面的主要矛盾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且我国的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原因一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二是城镇化对原有基础教育布点平衡的冲击;三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期待与选择。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