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灵魂塑造场所

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灵魂塑造场所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观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真正的课堂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灵魂的塑造,教育重要的是引出受教育者的精神来,因为精神是人的价值和力量的表现。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唯一拥有至高无上的生命灵魂的教育,课堂始终对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而最终的着眼点是人的灵魂的塑造,这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灵魂塑造场所

课堂既然是文化的呈现,文化以其无言的穿透力,时时刻刻在塑造着人,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问题,因此对课堂的认知应该更进一步加深,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培养能力的地方,更是灵魂塑造的场所。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已经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从观念的传道转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如果说教学是学校重心,那么显然课堂是学校重心的重心,抓住课堂便抓住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核心。什么是学校?课堂就是学校。一个不重视课堂的学校,是工作没有中心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课堂的老师,是没有教育基本常识的老师。打造理想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下教育界关照的热点。那么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呢?构建一个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的课堂,在师生共度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以有生命力的激情、精要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评价,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习惯、思维、情感等得以提升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课堂追求。这里提出的课堂追求一是高效率;二是自主性;三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四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当下人们普遍对课堂的追求。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观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散播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然,洋溢生命的温暖,这是我们对于课堂的理想。这里提出的理想课堂,一是师生“心灵的相遇”;二是意义的“关照”及审美“感悟”;三是课堂要给人“阳光”“温暖”和“灿然”的感受。这里主要是从精神培养和审美关照的角度,对课堂提出的理想要求。而我们追求的课堂既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础要素——知识和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要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关注学生持续成长的因素——对心智的培养和灵魂的塑造。真正的课堂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灵魂的塑造,教育重要的是引出受教育者的精神来,因为精神是人的价值和力量的表现。教育不是仅仅把智力发展起来,也不是仅仅给予人知识,因为这并不能把人的精神引出来,智力与知识对人的生存是重要的,但却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性的重要的东西。如果把二者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就与人的真正的发展无关。简言之,教育是精神的培养及灵魂的建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那样,假如在大学的课堂里只讲书本,不谈哲学;只做实验,不研究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的概括;只有学术方法的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贫瘠的大学。这里虽然没有点名课堂,但从现在教育大都在课堂里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说这些同样是针对着我们的课堂而言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世界上唯一拥有至高无上的生命灵魂的教育,课堂始终对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而最终的着眼点是人的灵魂的塑造,这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达成其灵魂塑造的目标,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对生命给予尊重。教育是相对人来说的,这就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属性,必须以教育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基点。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对人的忽视,对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需要自由、需要自我意识、需要自主选择的人的忽视。任何课堂都要以学生为本,直面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才是能够触及心智、灵魂的课堂。教育也才真正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www.xing528.com)

第二,必须注重课堂体验。体验和生命紧紧相连,生命由于体验而走向深刻,走向丰富,走向多彩和亮敞。一般所说的体验,主要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即人对情绪或者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这种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情感、领悟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体验作为一种哲学概念,主要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在生命科学中,体验特指生命的体验,它是人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所谓课堂体验,它是各种体验的综合,而最根本的是在课堂生活中,对课堂经历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对知识、经验的验证与体悟,对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生活的体验。体验本质上是对问题的一种深刻认识。课堂体验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作为课堂活动和结果的体验,主要包括对知识、问题的反思、理解、感受、体悟、感动、发现、整合和建构等认知和情感因素;其次作为课堂活动过程的体验,这里强调课堂的情景创设与亲历过程,具有“过程和方法”的意义。再次作为课堂活动方式的体验,这里主要是把课堂体验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是生命的情感之旅,课堂学习、学生认知的投入往往只是局部的投入,课堂学习需要师生整个生命融入,需要感同身受,需要没有隔阂,需要获取共鸣。可以这样说,课堂中专心地学习,就是体验的学习,是生命的一种过程。不难发现,在课堂学习中,凡是不专注的同学,大都是对知识、对过程、对结果没有体验的同学。体验作为一种较强的课堂情感方式,需要进行一种长期的培育。体验本质上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当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由于体验而感悟、而陶醉、而感到精神富足的时候,也是灵魂发生变化的时候。

第三,必须注重情感培养。一个人一生中最基本的道德立场根源于潜在的情感能力。情商是让我们充分地展示人性的一系列特性品质,它们对我们的命运具有广泛的影响。情感从来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它往往具有无限的能力,推动一个人沿着某种方向坚韧地前进,有的时候这种力量使人难以想象,它是支撑信念的核心。课堂上情感的流淌是对心灵的一种沐浴、一种生命的洗礼。在课程中,特别是人文学科的课程中,情感的因素是比比皆是的。课堂是健康情感培养的良好场所,不仅人文学科充满着情感、情愫,就是看似冷漠的公式和数字,在学习探索中,同样有情感作为支撑,没有爱的学习是无效或是低效的,就是如此。比如数学,如果学生厌烦它、讨厌它,他们能学会、学好吗?人的生命既是感性物质的,又是精神超验的,不论怎样的生命状态,都会以情绪、情感表征出来,关注情感的质量也就是关注生命的质量。

第四,必须凝注于精神。教育即成长,教育即发展,本质的成长和发展应该是精神的成长和发展。精神是灵魂的内核,是灵魂的关键因素;灵魂是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精神因素的凝聚,是一种自觉化地对人的一切言行起自然支配作用的精神。发展是学生整体的精神变革(生命体在生活中是走向成熟的,而精神不断更新,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关系,因此,真正的发展是二者的统一)。精神的发展是生活层面上的,它是一种创造,是主体在对周围世界意义关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希望的引导下实现的。课堂指向、凝注于精神,就是实现我们的课堂真正地由表面走向深层,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浮泛走向专一。课堂是真诚、是大爱充溢的场域,这里是科学,是艺术,是探究,是生命的悦动,这里充满着神圣和敬畏,充满着生命的和谐、探索的欢悦,充满着精神的飞扬。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崇敬,能够使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自我的超越感。在这里所受到的一切能够把人带到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创造性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生活中,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使人们被崇高的信念所召唤、所引领,有准备去承受那些共同生活所带来的沮丧。这里经由宁静的沉思、潜心的创造、执着的追问、从容的表达,创获一种触及心灵的影响,使认知、交往和审美真正地培育人的精神,培养直面心灵和真实的勇气,生成洞幽察微的睿智和深刻。这种对生命加以尊重,注重生命体验和情感培养,凝注于精神的课堂一经建立,课堂才能真正达成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灵魂塑造的场所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