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莫高窟:永恒的敦煌瑰宝,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永恒的敦煌瑰宝,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人指的敦煌石窟,往往是莫高窟。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莫高窟:永恒的敦煌瑰宝,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的地理位置在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中原通往西域及欧洲唯一便捷的陆上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南北道的汇合点。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敦煌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之间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中西交通交流枢纽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及当时世界文化重要的交流、汇合和扩散地之一。东汉地理学家应劭解释敦煌为“敦,大也;煌,盛也”,大和盛就是开拓和发达,概括了敦煌的历史地位和状况。敦煌的西面是库姆塔格沙漠,北面是戈壁,南面是祁连山脉。祁连山终年积雪,冰雪融化时,形成众多小河,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早在莫高窟创建之前,佛教就已经随着贸易的商队传到了敦煌,一直到明代海上航运繁盛之前,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中西贸易的主要路线。对于许多贸易经商的旅人来说,走进敦煌西行之后的茫茫荒漠,就像是进入一个死亡随时都会降临的未知世界。由于对未来有着深深的不安和迷茫,他们对宗教情感也变得异常强烈了。信仰佛教,开石窟造佛像,便成为当时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一种表现,象征着他们对未来的一种寄托和希望。商旅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恐惧,在离开敦煌之前,都要来石窟室进行布施,祈求佛祖的庇佑,借以增加自己的信心与勇气。而从荒漠里归来的人,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也要到石窟室礼佛造像。这些数量众多的贸易商队,其经济实力的雄厚,大大地扩展了莫高窟的开凿规模。在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历史上是先有敦煌城再有莫高窟。作为一个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中心,最初在此定居的人是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商客。但是滚滚的财富并没有让他们沉溺于都市的享乐,对于信仰的追求,也让这座戈壁中的城市更添几分圣洁的华彩。

一般人指的敦煌石窟,往往是莫高窟。事实上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敦煌石窟还包括安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以及肃北的五个庙石窟。目前已经发现石窟812个,其中分别为莫高窟735个、榆林窟42个、东千佛洞7个、西千佛洞22个、水峡口下洞子石窟1个,以及肃北的五个庙石窟。他们散布在甘肃省敦煌市周围的一些河岸的峭壁和峡谷之中。

图24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的一颗明珠。

图25 敦煌鸣沙山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是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www.xing528.com)

图26 莫高窟佛教造像(第185窟)

图27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407窟三兔莲花藻井)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这里,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并似有祥云环绕,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陆续有不少附近的信众也闻讯赶来习法,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的建造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得比较快。到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加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北宋、西夏和元朝三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的洞窟很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2]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目前仍保存有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735个。这些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他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莫高窟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1961年,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它以数量浩繁、技艺卓越的壁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千余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敦煌莫高窟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和敦煌文书四大部分,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其内容极为丰富,古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恒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图28 飞天

虽然被看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莫高窟也曾历经浩劫。自古弱国无尊严,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政府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对西北一隅的莫高窟进行保护。从1907年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只用了200两白银就从王圆箓手中骗走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珍品,从此莫高窟的文化宝藏就浩劫连连!之后英、法、日、俄、德等国的盗宝者将宝物运往国外,终于将洞窟掠夺得所剩无几!1914年斯坦因又一次掠走570部汉文经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但是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却一直没有放弃对莫高窟的关注,他们奔走呼吁,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这座艺术宝库给予了更大的保护;60年代又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从80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的时期。

莫高窟的魅力是无法言说的,她的美丽是无法复制的,虽然她不再完整,但她依然喷射着绚丽的色彩,吟唱着壮丽无比的乐曲,挂着千年不哭的吟笑和娇嗔,正如余秋雨所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己,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