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专业性解读的研究概况与价值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专业性解读的研究概况与价值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的价值从时代要求看,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更新。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专业性解读的研究概况与价值

一、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的背景

当前,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文本的解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研究被广泛关注。语文界针对文本阅读的无效和低效问题、文本解读的社会学层面的机械反映论和多元乱读问题、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的紧迫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解决当前语文教学所处的尴尬境地与诸多老大难问题:如,中学语文教什么?怎样教?给谁教?谁在教?……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生是老一套,是保守,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所谓“语文课改”则太空太虚,难以把握,不知如何进行知识的积累与系统训练,现有的语文训练也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而忽略了语文的主体——学生在语文中的作用。还有语文教学本身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语文阅读训练的无序现实,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课改的瓶颈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围内,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问题也引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注意。王荣生教授认为,在评价教得好不好之前,应该先问教得对不对。因此,他主张根据文章体式和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他批评语文教师病态、变态的阅读,建议语文教师借鉴别人的研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对“教什么”的问题研究得非常深入,他本人的课例研究也把语文的病象解剖得很清楚。李海林教授的《言语教学论》,提出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区别,应该说对中学语文教学很有价值。其课例《跨越百年的美丽》也对“教什么”做了很好的探索。特级教师余映潮在全国上过400多节语文课,讲了100多篇不同的课文,出版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等书。他作为“板块式”教学的创始人,主张“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其“版块式”教学对“怎样教”进行了充分的实践,很有操作性。尤其是他的一课多案和对课文的多角度阅读,值得一线教师借鉴和学习。至于“谁在教”这个语文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与语文专业提升问题,对其研究的人及成果就更多。

上述研究虽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探索,但仍有必要把阅读教学的“文本”(有效的文本解读)与“人本”(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针对“文本解读的专业性”这一语文教学核心问题展开专门研究,以解决“有效语文”的诸多问题。故此,对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解读与语文专业成长问题作宏观把握,并提出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性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也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把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成果”加以梳理,推陈出新,去粗取精,优化内容,使之成为一线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规。对学界诸多成功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还需要进行理论概括,使之体现出语文教育与语文专业提升的规律。

二、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的价值

从时代要求看,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更新。2000年以来,在全国推广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按新课程与课标设计编写,内容变化大、文化含量高,以能力为序的新体系,更与以前迥乎不同。如果不优化阅读教学,就难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甚至难以做到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正确性。当然,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也需要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优化,需要教师自身语文专业的提升。(www.xing528.com)

从教学实践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影响了师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者或者没有选择教学内容的意识,或者盲目选择教学内容,或者选择不恰当的教学内容,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能否选择和优化与师生语文能力提高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益,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从语文教研方向看,正在从研究“怎么教”向研究“教什么与怎么教”并重、“给谁教与谁在教”并行的方向转变。以前不被重视甚至忽视的教学内容问题,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的增长点,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王荣生博士及团队发表系列文章讨论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问题,这在王博士所著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也有专门论述。他在《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中谈到,“大量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所生产的‘教学内容’在‘教什么’的正确性和‘用什么去教’得对路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样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种种严重问题,缺乏反思;有的甚至对‘教什么’的正确与否、对‘用什么去教’的对路与否,缺乏自觉。这种状况亟须改变”。时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文本解读的专业性问题引起了中学语文界的重视,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与文本解读的正确性成了亟待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提出“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的课题研究,从人本、文本结合的角度审视并改革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1)通过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与文本专业解读的研究,为丰富语文课程研究提供经验,有助于充实、丰富语文课改理论。(2)解决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阅读能力形成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思考文本解读的正确性与专业性、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将有助于确立教师的学科教学管理思想与高效教学观,提升其语文素质化教学理念。

实践价值:(1)指导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效改变当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混乱与语文教学的低效问题。(2)帮助语文教师建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观念,增强课程意识,重视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引导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重视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帮助教师提高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把教师从繁重、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

基于教学内容优化的文本专业性解读研究,是在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师生语文素质的高度,对“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的知能架构进行的论证和实践。该研究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提出实践的原则、载体和思路,而且要在微观上提出具体的目标及案例、步骤、方法和课堂教学的参考模式,才能较好地阐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宏观扩展与微观把握等问题。在语文教学的操作层面上,该研究也需要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能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建立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