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受教心理的常见因素:深度分析

学生受教心理的常见因素:深度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许多“问题”学生,尤其是某些缺憾学生,在进行教育帮助的同时,常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沟通方法和深刻的沟通认识。一些同学由于不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异性之间的情感问题常难以解决,且又无法避免,如不能正确地释放和处理,就会导致产生困惑抑郁心理,如果是情感受挫,更会促成心灵苦闷,一蹶不振,焦躁厌世,形成心理上的障碍,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学生受教心理的常见因素:深度分析

素质教育向施教者提出了从学生的身、心两方面实行整体教育的新目标,它要求教育者必须以整体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生理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规范系统的全面施教。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的微小变化都与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施教者能抱着尊重和关心的态度,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求知困惑,通过疏导、解释、鼓励和安慰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使他们的消极情绪转化为战胜学习困难的积极因素,创造一个主动受教、配合施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必将帮助学生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个体认知因素

一是性格缺陷。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孤独、抑郁、固执,常隐藏自我知能缺陷,甚至抵制学习;性格外向的学生易激动急躁,常因逾矩犯规而对施教要求有抵触。二者共有的心态是,都担心自己不能成龙成凤,完不成父母期望的任务而难求进取,而这又造成其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产生自卑心理。

二是方向迷惘。因自我认同的偏离,思想偏激,易导致学习方向上的茫然心理。不清楚上学是为了什么,没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和学业归宿感,知行常脱离学习生活,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常习惯于别人为自己铺好路、指好方向,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三是人际失调。因学生个体的自傲或自卑,缺少与别人沟通的意愿和能力,不敢抛头露面,拒绝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社交心理障碍,学习常被动回避,交流常徘徊害羞,受教常恐惧排斥。不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是兴趣缺失。主要指由理想、目标落空等方面造成的内心困惑而失去学习兴趣。在现实面前遇到困惑或挫折时,没有能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自己顺利渡过这一心理期,造成了学习目标实现的困难。缺乏发现、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二、环境竞争因素

一是适应障碍。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对学习环境不了解、不适应、不满意。对从被动“灌输”式学习方法到主动“开放式”学习方法无法适应。或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常产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焦虑、烦躁不安的心理非常强烈,经常失眠,并由此衍生出了学习心理障碍。

二是学业压力。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不能冷静、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差的同学,不仅要忍受父母、老师、同学等的压力,而且甚至要经受自身心理的煎熬。一些优生也因为学习紧张,心理负担过重,昔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就会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这些学业上的失落感对于学习生活非常不利。

三是竞争激烈。学习生活中的矛盾总会多多少少出现,“成王败寇”的思想左右着一些学生的认知体系,愿望实现的落空造成落差心理。一些学生因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微妙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压力、学习的落伍,也容易引起自己痛苦的回忆,从而诱发或加重自身的竞争压抑。

四是依赖苟安。一些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追求个性化的个人本位思想严重,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格格不入,唯我独尊,往往不被别人接纳认可。一些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习惯于依赖家庭,他们除了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心理之外,又往往进入一种得过且过心理,不能及时地走出迷茫,及时地找到自我。(www.xing528.com)

三、教师施教因素

一是关注不够。关注、信任、认同学生是成功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未能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进行调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给予他们人生的教育以完善人文教育的不足,没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作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

二是沟通欠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许多“问题”学生,尤其是某些缺憾学生,在进行教育帮助的同时,常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沟通方法和深刻的沟通认识。施教者有意无意的消极言行,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暗示,甚至出现“抗教”心理,从而增加了施教的困难。

三是手段僵化。如果教师的施教手段不吸引人,易使学生疲倦厌学。教育方法欠佳,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拙劣的施教手段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乏力,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面对学习中的困惑,也难以使学生化悲观为乐观,变绝望为希望,难以建立迎难而上的信心。

四是理念落后。施教环境在发生变化,教育思维也随之进步。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仍故步自封,给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不能因时而化,就难以让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定位和受教认同,难以在疑虑、困扰中获得真知,难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意外突发因素

一是情感受挫。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要么孤僻独行,要么易于激动,正是情感的多事之秋。一些同学由于不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异性之间的情感问题常难以解决,且又无法避免,如不能正确地释放和处理,就会导致产生困惑抑郁心理,如果是情感受挫,更会促成心灵苦闷,一蹶不振,焦躁厌世,形成心理上的障碍,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是突发意外。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强,心理承受力弱,抗压性差,挫折教育不够,当面对罹患疾病伤痛、意外悲剧等突发事件,或学业理想、价值目标突然落空而造成人生的重新洗牌时,便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内心挫折,往往会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学校、社会等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关怀与帮助,学生又不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受教心理。

三是身心打击。或因上当受骗,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令其烦恼并陷入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给学生身心造成沉重打击。或因家庭不和谐、交人不慎、遇人不淑,造成心灵上的打击。或因在与同学交往中被羞辱、在受教过程中被体罚或变相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这一切均可给学生的身心产生终生的影响,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影响学生受教心理状态的因素还有许多,若施教者能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的指导下,洞察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施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更好地达到因时授业,因材施教,促进教育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