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指心灵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责任精神

直指心灵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责任精神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德、厚德是儒家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纵观中外历史,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这些嘉言懿行的背后都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直指心灵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责任精神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厚德是儒家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纵观中外历史,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

教育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崇高。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心灵是田地,美德是种子。在孩子们心灵的田地中播种美德,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在一个家庭中传承美德,是家庭最大的福气,是家道昌盛的重要保证;在一个国家弘扬美德,是国家人民的福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心灵丰富的人最主要的天赋就是爱。爱是人类的天性,爱具有无穷的力量。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只有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仁爱之心的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将爱传递下去。从仁爱之心,继而生发出感恩之心、悲悯之心、敬畏之心;从爱父母,爱师友,继而延伸至爱自然,爱天地万物,爱世间一切崇高而伟大的事物。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万物,让灵魂善良、丰富而高贵,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应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呵护孩子们心灵中的真善美,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在面对诱惑时有坚守,面对邪恶时有勇气,面对美丑时能分辨。(www.xing528.com)

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古代知识分子孜孜追求的人生境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为蜀汉奔走一生的真实写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铮铮铁骨的肺腑之言;“勇往直前,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不懈追求。这些嘉言懿行的背后都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有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将激发无穷的力量。

为了在学生心中播种爱、播种真善美、播种责任与担当的种子,在教育课程的设计中通过榜样教育、仪式教育,弘扬志愿精神、奉献精神。举行“身边的榜样”大型评选活动,评选出生活学习、日常表现、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与引领作用。学生志愿团是有深刻影响力的社团,新团员代表每年都会在开学典礼上向全校师生郑重宣誓: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志愿团的成员不仅在学校食堂、图书馆、操场等各个角落进行志愿服务工作,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敬老院进行临终关怀、奉献爱心,常年在宋庆龄故居进行义务讲解,风雨无阻。注重红色教育,教育学生铭记苦难历史,珍惜和平生活,弘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