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和新闻这五个层面一一解读。(二)政治层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是阶级社会的舆论工具,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将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定位于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读

新闻观不是凭空而生的,它取决于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取决于经济基础。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和新闻这五个层面一一解读。

(一)哲学层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具体体现。它秉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其鲜明的特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从实践出发,服务于实践;并将其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从普遍联系的角度,从新闻与经济、文化等社会诸方面的现实联系中加以辨析,从物质基础中探寻新闻的本质和根源,从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中考察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从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在社会结构的变迁中阐释新闻业的变迁,从而科学地揭示新闻的本质、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

(二)政治层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是阶级社会的舆论工具,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的阶级服务。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闻事业受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控制,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并为其阶级利益所服务。新闻媒介不可能独立,本身也并不独立,而是作为权力的工具运转,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现存制度的工具,是实行社会控制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是维护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沟通交往、传播信息的传播工具。

在政策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承认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新闻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性,也强调政党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强调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一致性,讲求新闻传播规律和政治规律的统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尊重新闻自由,又要防止滥用自由;既要依法、依党性原则来管理和规范新闻业的发展,也要注重新闻媒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既要克服新闻业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不良现象,也要发挥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将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定位于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闻事业的目的、宣传原则与方针,为认识和处理新闻事业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三)经济层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维度,来剖析新闻观、新闻事业、媒体制度的本质与差异。认为,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上层建筑、决定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不同的经济基础产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新闻观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济基础不同,传媒所有制不同,新闻观也不同。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系统对于新闻业的总体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资产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新闻业的经济制度及新闻传媒的所有制形式,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传播宗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经营运作模式等内容皆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新闻传媒以私有为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新闻传媒为国有,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生产方式则决定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性质、方式、规模及水平。新闻传媒的属性取决于经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不同,传媒属性亦不同。如社会主义新闻业建立在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www.xing528.com)

(四)社会层面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就新闻传媒而言,社会便是其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在这里,社会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具体而实在的,需要从社会环境、政府及政党、受众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去认识、揭示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传播客体之间是统一的,二者之间是传播与接受、满足与反馈的关系,是彼此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它们统一于新闻传播实践。其中,社会环境与新闻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新闻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新闻业又通过信息传播影响着社会环境。政府、政党与媒体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一方面,政府组织通过制定政策,控制传媒,实施监管;传媒则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引导舆论,行使舆论监督功能。另一方面,政府组织通过新闻传媒,发布政令,沟通大众,提高执政效率,树立政府形象;传媒则及时反馈社情民意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引导舆论。从传播与接受、生产与消费、权利与义务的角度,作为微观层面的受众与传播者则是相互依存、互动共生的。受众对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手段和传播效果,都有具体、深刻而显著的影响。

(五)新闻层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张从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实践、发展的维度剖析新闻传播活动,揭示新闻传播规律。

对于新闻的起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分析了认识根源、心理根源,也分析了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剖析了新闻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观;同时阐释了新闻主体与新闻客体的关系,剖析了新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推动经济发展、传承教化的社会功能,揭示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并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判断,来剖析新闻自由与新闻责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新闻责任的实现条件;分析了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强调新闻是有立场的,阐述了新闻从业者的政治规范、法律规范与职业要求;论述了新闻媒介内容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对于新闻的影响与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刻画了新闻发展的基本图谱,呈现了传媒功能的不断深化,新闻传播观从宣传本位、新闻本位到以人为本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