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1.自负自负是个体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与教师讨论“厉害”对学生自我的影响时,发现教师对学生厉害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厉害的教师所带的班成绩都普遍好。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和觉察,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等。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对自我认知和评价容易产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

1.自负

自负是个体过高地估计自己。自负心理是小学生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在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身上更多一些。家长过多的关注、溺爱及迁就助长了他们的这种心理。有自负心理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上的优势而变得自大,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其他同学,嫉妒心理强,看不得他人比自己好。人际交往中,他们很少关心别人,却要求别人为他们服务。

2.自卑

自卑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有人对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发现,有35%的人存在中度自卑,17%的人存在重度自卑、缺乏自信。自卑是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很少与周围人群交流,学习上表现得不积极,胆怯怕羞。由于自卑的小学生缺少与他人的沟通,容易导致看问题的片面和极端。

3.自责

小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存在比较突出的自责倾向。他们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他们对自己失去心理依赖的不安或恐惧。当他们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父母、教师对他们的过分严厉或专制,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时,他们都会出现自责心理。

(二)自我意识问题形成的成因(www.xing528.com)

对于小学生出现的上述自我意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说,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的素质水平较低,在家庭中缺乏促进自我意识必要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培养也同样很匮乏,而在学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小学生进行自我反观的重要他人。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观察,访谈发现学校环境(好友数量、成绩、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及教学方式)和家庭环境(父母个性、家庭和睦程度、经济状况)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从内部来看,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很难客观地分析问题,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主要是从外界获得的。直接经验是他们获得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

1.家庭因素

考虑到学校中一部分小学生是农民工子弟,广大农民工常被社会看作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支撑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获得一些优越条件,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家庭环境。而这一切迫使学生自己去承担更多的压力,让他们在学校里、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觉得低人一等,不敢与他们玩耍、交流,自卑心理非常严重。但他们的内心也希望得到父母、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2.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其感受的能力较弱或者说相当缺乏。比如,当学生不能大声回答问题时,教师会很生气地质问学生:“你说得那么小声给谁听呢?”学生往往感到无地自容。教师希望学生优秀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如果不知道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含有责备的语气去教导学生,教导也就变成了训斥,学生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是不利的。

教师的无意识搭配学生有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意识到学生作为主体的感受。在课堂上主要是呈现知识,而后练习,并通过不断提问知识点以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出现所谓的迟钝也在所难免,这时如果教师缺乏耐心地引导,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被欣赏和接纳,自我体验受挫。二是在课堂上学生主要以听为主,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机会很少,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这种互动过程如果太多的表现于教师对学生的“明确指导”,学生就很难体会到“自我”的能力和成功的喜悦。其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体验也就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学生的自我处于被动接受的信息过程中,促进积极自我意识形成的机会就会很少。三是在课堂管理上。教师主要采用高压政策控制学生的话语,所以多数学生在教师面前谨小慎微、害怕、焦虑、紧张的情绪体验较多,这对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也是不利的。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的自我意识不能获得发展,那么个性的发展就难以实现,个体就很难以正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因此,在学生个性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良问题。

3.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忽略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性格上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认为只有“厉害”一点,学生才会听自己的话。所以就会出现,某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害怕老师,在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说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形成胆怯、自卑和焦虑的性格。这从上课过程中的微小细节就能看出。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小学生小声作答,当教师请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却没有一个人举手。学生长时期处于一种害怕教师的环境下,学生的自我力量是弱小的,他们很难找到自身优点来尊重自己。在与教师讨论“厉害”对学生自我的影响时,发现教师对学生厉害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厉害的教师所带的班成绩都普遍好。由于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导致教师缺乏理性思考,只能采用厉害的手段管制学生。这样做确实能使班上纪律教好,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却是非常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