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课程监测案例和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监测案例和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我们走进下列案例中,一起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的重要性吧!该校有一至六年级教学班24个,该校有两名专职音乐教师和两名兼职音乐教师,“小叮当”的音乐教师是一位美丽大方的音乐教师,歌声特别动听。音乐监测工具大都由笔试测验和调查、才艺面试三部分组成。如果“小叮当”参与正规的音乐监测,也将会更加清楚如何关注音乐、学习音乐,从而接受更为全面的音乐熏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监测案例和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导读引言

课程发展到今天,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的运用越来越丰富,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运用监测工具指导音乐课程教学和管理呢?让我们走进下列案例中,一起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的重要性吧!

案例与素材

素材一

案例背景:××区××中学校是该区的初中示范学校,七、八年级共有32个班,音乐教学和音乐课程管理一直抓得很扎实。以下是该校的音乐教学质量测试方案,你觉得这个方案设计得怎么样呢?

××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测试方案

为进一步了解本学期我校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学生音乐素养水平,促进音乐教学,学校教学服务中心将组织开展音乐学科期末测试,现将测试的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测试方式:笔试+面试

二、测试对象:抽样调查,七、八年级各班派4名同学参加测试

三、测试地点:多功能厅

四、测试时间:60分钟

五、测试内容及分值比例

1.笔试内容(分值70%):七、八年级本学期教材内容

第一部分:填空题是要求学生写出曲名或演唱形式,主奏乐器或作者。(占30%)

第二部分:选择题和判断题,有民歌(地区、类别)、音乐符号。(占30%)

第三部分:知识构建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四小节旋律短句,编创四小节简单的旋律短句。(占10%)

测试评分: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知识水平予以等级评分。

2.面试内容(分值30%)

演唱一首本学期所学的音乐作品,由两名测评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表现予以等级评分。

案例

“小叮当”音乐期末成绩的“幕后”

“小叮当”是××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单发下来了,她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语文、数学英语都不错,可音乐那一栏却写着“良”,她有点儿迷茫,这个成绩是怎么来的呢?

该校有一至六年级教学班24个,该校有两名专职音乐教师和两名兼职音乐教师,“小叮当”的音乐教师是一位美丽大方的音乐教师,歌声特别动听。但是“小叮当”最喜欢的音乐课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上课了,班主任告诉孩子们音乐教师很忙,去排练镇上的文艺演出了,她失望极了……由于这学期接受了排练镇政府的文艺节目和“六一”演出,“小叮当”的音乐老师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期末音乐成绩的考核,音乐教师们就商量着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为期末音乐测试的结果,而学校也因为上级没有相关艺术学科监测要求而默许了这样的情况。

透视与聚焦

你们学校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素材第一个是一所区级重点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学质量测试方案,它和案例相比虽然进行了较为正规的测试,但是监测的方式和过程没有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学校音乐教学的水平。案例中,期末音乐测试“不测试”或用所谓的“平时成绩”作为期末监测和评价结果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更为严重。由于学习任务重,音乐学科师资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缺乏,这样的情况频频发生。

以第一个素材为例,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音乐课程监测存在的问题。

1.强调音乐双基能力,忽视过程和态度的监测。

片面地重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仅考查了学生对音乐学习和表现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监测。

2.监测辐射面受局限,忽略教育教学管理的监测。

监测范围的广度不够,测试卷仅关注到了学生方面学习水平的监测,忽略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更没有涉及学校对音乐教育教学的管理监测,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该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和问题。

3.监测形式方法单一,缺乏音乐学科特点。

测试指标单一、形式单调,只注重技能,忽视审美体验,注重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及最后的呈现,忽视音乐最重要功能的体现,破坏了音乐课程的审美性、艺术性、情感性。

4.“突击”应试,僵化音乐学科发展。

这类的监测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上音乐课时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背背书本上的“死知识”就能轻松过关,有的还能得高分。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分析出音乐课程监测工具对课程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因此,设计科学的课程监测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感悟与分享

沉思感悟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音乐课程监测则是一个以定性、定量技术为手段的科学处理过程,使用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决定着监测体系的效益、速度和质量,所以技术因素是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点。

一、什么是音乐课程监测工具?

音乐课程监测,是指监测专业机构通过对义务教育关键年龄段学生音乐学科定期进行测查,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搜集影响音乐课程教学的有关背景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纠正与调控,从而稳定与提高我国音乐教育质量。

音乐课程监测工具,即围绕着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和监测维度独立开发的一套测试题或任务。音乐课程监测工具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包含监测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监测团队等基础设施;软件主要是指音乐监测过程中所需要的监测方式——试题、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以及网络测试软件系统。音乐监测工具大都由笔试测验和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才艺面试三部分组成。

二、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的作用和意义(www.xing528.com)

科学的音乐课程监测工具旨在能更有效、更全面地围绕音乐课程监测目标进行数据收集,它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基础,依据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和监测维度制订监测流程,将获得的结果汇总、分析并加以整理,形成有指导性的报告,揭示当前音乐课程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为今后在音乐课程的发展指明方向,对音乐课程教学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监测工具的引导下,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水平,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课程监测内容和方式有计划地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小叮当”的音乐教师如果认真开展期末音乐学科测试,并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科学系统的音乐教学,也就不会发生前面的那一幕了。如果“小叮当”参与正规的音乐监测,也将会更加清楚如何关注音乐、学习音乐,从而接受更为全面的音乐熏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犹如一根带有魔法的指挥棒,引领音乐课程朝着正确方向前行。

三、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的设计及涉及范围

音乐课程监测工具程序设计上主要有构建专业化团队(工具研发、数据采集分析、组织实施、报告撰写、监测报告反馈等团队),加强监测组织和技术培训,加强工具与数据采集全过程保密性,按照严格的实施流程进行现场实测,按照严格的标准对试卷评阅,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数据采集分析,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报告开展监测反馈指导等。

音乐课程监测工具设计的涉及范围:

1.音乐监测试题(笔试和面试)的设计。

2.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设计。

3.网络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

例如:网络测试软件的运用开创了音乐监测方式的先河,它能更加全面地、直接地进行测试,如问卷调查、笔试部分都可以让师生以及学校管理者进行网络测查,改变传统的抽查方式,拓宽了接受测试的范围,监测结果的全面性也得到提升。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传统的监测方式没能将音乐听赏相结合,网络测试软件能有效地将听觉与测试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单一的测试方式,更全面地考查了测试者的音乐素养。

附件:××区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测查方案

一、测查内容

以现行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加入地方教材、学校自主教材等,但总体比例不得超过10%。

二、测查方式

1.两个方面:笔试和面试(理论素养和音乐实践)

2.比例分配:

三、测查要求

一个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音乐教学为目的,全面测查、评价学生音乐学习情况。

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均要有所涉及。

四个领域:小学和初中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各年级段的目标要求为主,音乐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可以有所侧重,但要有所涉及。高中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音乐鉴赏为主,必修模块为侧重点。

四、测查对象样本的抽样

在进行音乐课程监测的过程中,监测对象区域的选择要遵循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以确保监测结果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测查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区域内全方位的测查,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和地区抽取样本进行抽样监测,这一部分学校既要包括经济和教育资源较发达的城市学校,也要包括偏远的农村学校。监测对象个体要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段对象。

分享链接

……

建立国家音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开展全国性的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势在必行。国际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的模式和经验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因此,创新音乐课程监测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合国情的监测模式。

我国开展音乐教育质量监测,选择“国家独立监测”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因为这种代表国家行为的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与地方政府展开的监测或各教育单位开展的评估相比,在影响力、效果、作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权威性、法制性、多效性、全面性、公平性、开放性、低利害性等多重优势,保证了监测数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适用性。可以回避各地方政府自行监测可能导致的盲目攀比和恶性竞争,甚至造假作弊现象等不利因素,以便发挥监测的最佳功效。

2.先进的指导思想和严谨的运行机制。

国家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各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着眼于诊断、改善、激励、提高的功能目的。特别是对创造性的表现和学生个体音乐潜能以及环境背景等综合因素给予了高度关注,对音乐素养进行了多维度的考量。它吻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5》中所倡导的“学生的认知因素要与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的监测理念,也使我们认识到音乐监测要回归人本主义思想,评价的重点不仅要关注知识、智力,更要关注人性、自信、兴趣、情感态度、创造性等。监测要以国际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才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宗旨。

健全的运行机制是教育质量监测的保障。音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机构设置、制度和实施程序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实施是由“命题—取样—测查—反馈”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3.合理的监测框架

制订监测维度必须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基础和依据,但未必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翻版再现,完全可以体现高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思维模式。比方说,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拟定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维度界线不明显(鉴赏已经介入了“音乐文化”及“评价”的领域,“表现”与“鉴赏”“创造”领域均有交叉的内涵),那么在制定监测维度时,就要敢于打破旧有框架,将音乐素养的全部内涵重新整合,体现出音乐监测的前瞻性。

4.科学的工具技术。

(1)工具媒介要尊重听觉艺术的规律,体现感性的特点。尽量用音响作为刺激材料,并具备足够的便携性、经济性、安全性,且在学生的操纵能力范围之内。

(2)任务设置必须结构化。即严格遵循既定程序,按照事先制订好的评价指标,运用特定的问题发问,以标准格式记下被试者的表现。

(3)测查任务的焦点应该体现出多视角的包容性,即每项任务以一个主题贯穿,同时辐射多项测查内容,使任务呈现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执行流程要求练习围绕一个艺术主题或是特殊的工作而建立起来,以便学生能聚集于单一的任务议题。并附于严谨的说明和引导,保证能够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以上国际范式与经验对我国开展全国性的音乐教育质量监测,完善我国音乐教育机制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摘自《人民音乐》2014年12月1日。作者:雷美琴《音乐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视野及对我国的启示》)

讨论与思考

1.有的学校对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监测依据来源于对学生的期末检测成绩,这样的方式可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2.你们学校或地区现行的音乐课程监测工具有哪些?你觉得是否科学有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