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文化的审美与价值:《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

精神文化的审美与价值:《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通过人陶醉于理想和幻想中以发现和显现自身的新的品质、自身与外在世界新的和谐自由关系的活动,审美价值就是在这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淳朴、善良的紫阳人民在民歌中有相当一些作品反映了道德观念。在当地传统酒文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紫阳人热情好客、善良本分的性格。有的歌曲提倡夫妻和顺,反对家庭暴力。这类歌曲作为历史文化现象,更多的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和宗教学研究中,显示着它们珍贵的资料价值。

精神文化的审美与价值:《西部乐韵》王晓平音乐研究文集

作为民间艺术的审美活动是人从性情的角度确认人本质力量的文化活动。“是通过人陶醉于理想和幻想中以发现和显现自身的新的品质、自身与外在世界新的和谐自由关系的活动,审美价值就是在这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文化价值。”[5]民歌的操纵主体通过直觉体验、陶醉,使自己在性情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并从这个境界来观照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显现自由与和谐。

一把扇子二面花,小郎爱我我爱他;小郎爱我人勤快,我爱小郎做庄稼

这首情歌语言平实,但却反映了汉水儿女在恋爱中选择对象的首要标准是勤劳。勤劳是心中的诗,爱里的画。

有情不怕郎家穷,无情哪怕金成山。人家有钱妹不爱,有情人只恋有情人。

在这里勤劳被融入爱情高炉,成为真情的锻造。纯真高洁的爱情宣言,表现出来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执着,感人肺腑。还有诸如情歌中所唱“鱼儿爱的汉江水,情妹爱的劳动人”“小妹不贪屋和地,只爱庄稼种田人”“小妹爱我会车水,我爱小妹会采茶”等都反映出是对勤劳的赞颂。劳动与爱情的融合,酿成醇厚香甜的美酒,令人听之、唱之,陶醉其中。

十劝我情哥,莫把酒儿喝。喝了酒儿乱说话,说话讨人嫌。

淳朴、善良的紫阳人民在民歌中有相当一些作品反映了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本质上是淳朴忠厚的、教人向善的。紫阳当地人热情好客,既讲劝酒,也讲酒德。在当地传统酒文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紫阳人热情好客、善良本分的性格。有的歌曲表达了妻子劝郎歌不要赌博,列举了赌博的害处,刻画了赌徒们的丑态,并且正确地指出:赌博的恶习是与懒惰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贪玩耍”“懒如蛇”,不劳而获,选择赌博,丢家弃妻的恶习要不得,代表了正派的劳动者对于赌博这种社会恶习的态度。

起得三日早,当得一日工,免得穷人落下风。

有些歌曲提倡勤俭持家,其中上句已成为至今流传的民间谚语。(www.xing528.com)

劝郎酒九樽,夫妻要和顺,莫学嫌妻爱别人,倒转淘了神。

有的歌曲提倡夫妻和顺,反对家庭暴力。

哭嫁是一种古老的婚俗。会哭(包括哭嫁和哭丧)女性学习人生仪礼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充当“十姊妹”成员去陪哭,是姑娘们学习哭嫁方法、技巧、内容的机会,以便为自己以后出嫁做准备。谁哭得好会受到众人的称赞;谁不会哭会受到嘲笑和指责。当地的两首《小妹子哭嫁妆》,一首字数和行数整齐,每段都押韵,前者是小调歌曲,曲调委婉柔和,节奏平缓,富于歌唱性,偏于艺术审美的功用;另一首比较自由,是风俗歌曲,以诉说为主,诉说中带着哭腔;每段首句都是带拖腔的呼号;段中每句结尾的语气助词都是下行旋律,偏于实用价值,更接近哭嫁的生活真实。哭嫁歌毕竟不同于哭丧歌,虽然都是关于“哭”的歌,但表达的是“生离”而非“死别”,更何况姑娘到了一定的年龄,她也盼望着幸福的婚姻生活。所以,哭嫁更多的是一种礼仪性质。

亲人去世,长歌当哭,而“哭丧歌”就是把这种悲伤的哭诉加上音乐的规范,在唱中哭,在哭中唱。没有事先编好的固定歌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虽有大致规范,但大可自由突破。一切都视哭的具体对象、亡人与歌者的关系和感情以及当时的具体环境,由歌者自由发挥。紫阳是著名的“歌乡”,民间学唱孝歌的风气较浓,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的孝道之心,也同时表现了当地人对人生死的态度。

传统的紫阳民歌有一部分是与一定的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的。这类歌曲作为历史文化现象,更多的是在地方文化研究和宗教学研究中,显示着它们珍贵的资料价值。如:

三月是清明,劝郎挂祖坟,后代儿孙照样行。麻绳子打草鞋,一代传一代,后代儿孙照样来。

此歌表现了当时民间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情形。人们把清明祭祖作为对后代进行尊老传统教育的一种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