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尧之节俭:古代贤君的仁慈办法

尧之节俭:古代贤君的仁慈办法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于是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④。而古代贤君“尧”,亲自提倡节俭。尧在执掌天下的时候,不贪图占有天下人民的财富,而安享国君之位,认为百姓常以武力相争,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的损害人少的。在这个时候,尧便亲自提倡节俭的办法,来表明爱民的仁慈之心,而使天下人民和睦相处。

尧之节俭:古代贤君的仁慈办法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下扰则政乱,民怨则德薄。政乱则贤者不为谋,德薄则勇者不为死。是故人主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驰骋田猎,出入不时,如此,则百官务乱,事勤财匮,万民愁苦,生业不修矣。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img绤绮绣,宝玩珠玉,则赋敛无度,而万民力竭矣

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民之富,而安人主之位也,以为百姓力征,强凌弱,众暴寡。于是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是故茅茨不翦,采椽不斫,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粢食不毇,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岂其奉养不足乐哉?举天下而以为社稷,非有利焉。年衰志悯,举天下而传之舜,犹却行而脱(蹤)[蹝]也

【注释】

①狡躁:凶暴。康荒:淫乐,荒乱。康、荒古字通。务:杨树达《淮南子证闻》:“务”假为“骛”。《说文》:“骛,乱驰也。”勤:劳。匮:缺乏。②img绤(chī xì):指葛织品。精细的叫img,粗疏的叫绤。③征:用武力征服。④和辑:谐和。⑤茅茨:用茅草盖的房子。采:《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贞索隐:“木名,即今之栎(lì)木。”椽:房梁上承屋顶的木头。大路:高诱注:“上路,四马车也。天子驾六马。”按:《礼记·月令》陆德明释文:“路,本又作辂。”画:文饰。越席:结蒲草为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越,叚借为括。”《左传·桓公二年》杜预注:“越席,结草。”大羹(ɡēnɡ):不和五味的汁。《礼记·郊特牲》:“大羹不和,贵其质也。”粢(zī)食:用以祭神的黍稷。毇(huǐ):高诱注:“细也。”按:指舂细。五岳:指古代五大名山。《尚书·禹贡》孔颖达疏:“谓嵩、岱、衡、华、恒也。”⑥“举天下而”二句:何宁《淮南子集释》:此“社稷”二字乃尊礼之义,犹言举天下而尊事之,尧不以为利也。《庄子·庚桑楚》:“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即此“社稷”二字之义。⑦悯(mǐn):忧虑。杨树达《淮南子证闻》:“悯”当读为“惽”。《说文》:“惽,不憭也。”文谓尧年衰老,神志惽忘。却行:退却而行。“蹤(zōng)”:《道藏》本同。刘绩《补注》本、《四库全书》本作“蹝(zōnɡ)”。当正。蹝,鞋。《孟子·尽心上》赵岐注:“蹝,草履也。”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中认为,作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自己成为天下的表率,这样才能具有号召力。而古代贤君“尧”,亲自提倡节俭。《淮南子》中说:

国君统治人民的方法,自己处于静虚状态来修养身心,勤俭节约来率领百官。静虚,臣下就不受扰乱;节俭,百姓就没有怨恨了,臣下扰乱,那么政治就会混乱;人民怨恨,那么恩德就变得淡薄。政治混乱,那么贤人就不为你出谋划策;恩德淡薄,那么勇敢的人不为国君去死。因此国君喜好凶鸟猛兽,金玉奇异之物,就会凶暴急躁,政事混乱,不爱惜百姓力量;奔驰打猎,出入不按照季节,像这样下去,那么百官务必混乱,事力辛劳而财力匮乏,万民愁苦不堪,产业得不到修治了。国君爱好高耸的亭台,深深的沟池,雕琢金玉,刻镂柱石,白黑青赤,色彩灿烂,衣饰华美,五彩缤纷;搜罗珍宝珠玉玩好,那么就会搜刮无度,而百姓的财力就会枯竭了。

尧在执掌天下的时候,不贪图占有天下人民的财富,而安享国君之位,认为百姓常以武力相争,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的损害人少的。在这个时候,尧便亲自提倡节俭的办法,来表明爱民的仁慈之心,而使天下人民和睦相处。因此,所住的茅草房不加修剪,栎树椽子不加砍削,大车不用文饰,蒲草席连边也不剪掉,汤汁不调五味,主食中的谷米也不舂,巡察天下,推行教化,为天下辛勤劳作,踏遍了五岳,难道是奉养不能够供他享乐吗?让整个天下来敬奉他,那种做法是不利的。尧年老体衰,忧心忡忡,把整个天下禅让给了舜,就像退却行走、脱去鞋子一样轻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