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及接受教育的人来看,官学所设的太学、国子监以及私学所设的部分高水平经馆及书院,共同构成了封建时代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高等教育“学在官府”,被政府官僚阶层把控,接受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官员子弟,高等教育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封建时期的高等教育基本没有明确的学制,也没有分班教学和根据学习程度而递进上升的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封建社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

纵观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教育一直以官学和私学两条主线存在并发展,在丰富和繁荣学术、统一社会思想、促进政治统治存续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晚清之前的高等教育与我们今天讲的高等教育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核心内容与指导思想上都有本质区别,表现出明显的封建特征,与民国初期的现代高等教育表现出断裂性。

从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及接受教育的人来看,官学所设的太学国子监以及私学所设的部分高水平经馆及书院,共同构成了封建时代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国家庞大的人口,这些少得可怜的教育机构的培养能力极为有限。同时,高等教育“学在官府”,被政府官僚阶层把控,接受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官员子弟,高等教育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即便私学书院一直存在,科举制也重点考察人员的才学而非身份阶层,但与主流相比,高等教育的重心一直居于社会上层。

从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看,从“明人伦”到“三纲五常”,再到“存天理、灭人欲”,封建时代大学阶段的教育主导思想都是“修己治人”,让接受教育的人接受并服从、服务于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以维系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

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看,一直是在为朝廷培养统治人才,重点是培养官员子弟,“兴太学以养士”。无论哪个阶层人员接受教育,都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考取功名为封建朝廷效力成为读书的唯一和终极目标儒家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便是其集中体现。

从高等教育的内容看,西周的“六艺”、春秋时期的“六书”、汉代以后的儒家经典、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以儒家经典为主,佛、道、玄、文等各家融合,构成封建社会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内容反映社会的开放程度和价值取向,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一直围绕封建道德和伦理规范开展,其选士制度固化、内容僵化,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封建时期的高等教育表现出对道德宗法教育的极度重视,而对生产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严重忽视,使得自然科学的发现和科技的进步极其缓慢。(www.xing528.com)

从选士的主要制度看,西周的世卿世禄与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士”的身份、等级都有严格的限制,选士基本都在官员子弟中产生,是少数人的特权;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实现了官僚系统的开放性,使得一般平民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而成为官僚系统中的一员,但数量及影响毕竟十分有限。选士的核心内容是考试,而考试的内容是以忠、孝等为核心的儒家经典。选士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导向和统治基础,阻碍了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吸收,无法实现文化的更新和拓展,使文化视野固化,丧失了进取精神。

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封建时期的高等教育基本没有明确的学制,也没有分班教学和根据学习程度而递进上升的教学组织形式。

科举考试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