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广延积学的教员与人才思想

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广延积学的教员与人才思想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之好,最重要莫过于拥有真才实学的高水平教师,拥有顶级教师是创造良好学风、校风的不二法门。蔡元培到北京大学后花费极大的精力“广延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网聚了大批中国最优秀的大师。蔡元培求贤还要求“热心”,也即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一时间,北京大学风云际会,大师云集,他们一起创造了北京大学的传奇,也开启并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启蒙时代。

民国初期大学制度研究:广延积学的教员与人才思想

大学之好,最重要莫过于拥有真才实学的高水平教师,拥有顶级教师是创造良好学风、校风的不二法门。蔡元培北京大学后花费极大的精力“广延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网聚了大批中国最优秀的大师。

蔡元培求贤首先要求“积学”,即“新知深沉”“旧学邃密”。他提出,“在大学,则必择其以终身研究学问者为师”[6],“所以延聘教员,不但要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不但世界的科学区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他。这种标准,虽不是一时就能够完全适合,但我们总是向这方面进行”[7]

蔡元培求贤还要求“热心”,也即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1920年9月,他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说:“我们此后聘任教员,总要请专门的,并要请愿意委身教育,不肯兼营他事的。”[8]认为“查本校聘设教授之意,不外欲受聘者专心致意于功课之教授,乃学术之研究,此意至善,亦即任教授者之所乐于从事者也”[9]。(www.xing528.com)

以“积学”和“热心”,蔡元培通过各方推荐或登门求访等多种渠道,让那时的北京大学拥有了众多闪耀的名字:陈独秀胡适梁漱溟李大钊鲁迅、章士钊、周作人、李石曾、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辜鸿铭、黄侃、沈尹默、马叙伦、沈兼士、朱希祖、李四光、翁文灏、丁燮林、朱家骅、马寅初,等等,不可胜数。一时间,北京大学风云际会,大师云集,他们一起创造了北京大学的传奇,也开启并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启蒙时代。当时,北京大学的在校生仅2 000人左右,却可以从这么多大师的言传身教中吸取营养。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合影(192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