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学业压力易感性问题

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学业压力易感性问题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是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学生融入学校环境的程度。刘万伦等把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评价维度确定为对学校的喜欢程度和对学校环境的适应程度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已有的研究文献大多从学习适应、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行为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对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学习适应和同伴、师生关系是学校适应的典型评价指标。

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学业压力易感性问题

在绪论中,我们对学校适应的性质做了初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着重综述已有的关于学校适应的研究和观点。

(一)关于学校适应的界定

学校适应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基于自己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适应作出不同的界定。国外的学者 Ladd等(1997)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环境下快乐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的情况”。Birch等(1997)则指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学校活动参与程度,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环境、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同学等的态度。在国内的研究中,刘万伦等(2005)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的在校投入度、情感发展、学习行为、人际关系等其他状况。邹泓(1997)认为,学校适应是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任务,并良好地度过学校生活的程度。侯静(2013)认为,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参与学校活动和情绪适应方面表现成功的状况。这些概念界定大致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包括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和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否愿意参与学校的活动。这是学生学校适应的动机层面。第二是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学生融入学校环境的程度。这当然是学生学校适应的行为层面。我们也认为,学生的学校适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顺应型、调控型和孤立型。顺应型的学生对学校有一个积极向往的态度,主动融入学校环境,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学校环境找到自己成长的条件和机会,并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动机。调控型的学生不仅积极融入学校环境,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而且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校这个舞台上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争取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孤立型的学生则一开始就很难融入学校环境,也无法利用学校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他们在学校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譬如焦虑、挫败、无助、孤立等。于是,他们总想利用各种机会逃离学校,逃离课堂,逃避学习。

(二)关于学校适应的评价指标和测评工具

不同的学校适应概念界定必然导致学校适应衡量指标的多样化和不统一。Chen等(1994)把学生取得的学习成就以及跟同伴之间的交往情况作为学校适应的评价指标;Ladd等(1997)认为儿童学校适应的评价指标是学习行为、班级参与、自我指导、学校喜好、学校回避5个维度。国内学者曾琦等(1997)把学习成就、同伴关系、社会性、攻击—破坏性、羞怯—抑制作为儿童学校适应的评价指标。刘万伦等(2005)把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评价维度确定为对学校的喜欢程度和对学校环境的适应程度两个方面。胡发稳等(2010)通过学业事业、行为偏差、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社会技能等维度考察中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李晓巍等(2009)以情绪问题、师生关系、外化问题和学业问题来考察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李文道等(2003)采用孤独感问卷、学校态度问卷、同伴喜欢程度评价问卷、行为问题问卷、学习成绩等来研究初中生的学校适应情况。Birch等(1997)将学生对学校喜欢与否的态度、班级活动参与率、对待学习的态度等作为学校适应的指标。黄宁等(2007)通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焦虑情绪、问题行为和同伴关系来衡量学校适应状况。综合看来,已有的研究文献大多从学习适应、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行为适应和自我适应等方面对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学习适应和同伴、师生关系是学校适应的典型评价指标。

已有的学校适应测评量表主要分为学校适应的单维度测量量表和综合量表两种类型。部分单维度量表说明如下:

(1)学校态度问卷 (SLAQ)

它首先是1987年由 Ladd等最早提出的,后来Kochenderfer等(1996)又对其进行了修订。测验过程采取的是儿童个体施测,喜欢分量表由九个项目构成,回避分量表则由五个项目构成。我国学者李文道等(2003)、屈智勇等(2004)使用该量表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实施了大面积的测量,该问卷的信度在0.80 以上。

(2)学习适应量表(www.xing528.com)

周步成(2011)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使用比较广泛。为了更适合各个年级的中小学生,此问卷按年级高低分成不同的类别。王耘修订的学习行为测验也是较好的测试学习适应的量表,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效能感3个维度,共有16个题项。

(3)人际适应量表

Pianta(1994)编制了师生关系量表,分为亲密性、冲突性和依赖性3个维度,该量表共28个题目。我国研究者王耘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维度被修改为亲密性、冲突性与反应性三个维度。后来,邹泓对王耘的师生关系量表再次进行了修改,指标扩展为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和满意度四个维度。此外便是同伴关系,同伴提名法在儿童关系测验中用得较多(Chen,2000)。首先让每个同学提出三名他最要好的和最讨厌的同伴的名字,然后把所有数目加起来,标准化后整体进行比较。积极提名数减去消极提名数,最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其社会偏好性,即儿童受到同伴欢迎的程度。

(4)情绪适应量表

国外使用最广泛的是Cassidy 等(1992)编制的孤独量表。中文版是邹泓(2003)修订的,它包括社交能力评价、同伴社会地位评价、社会需要缺失和孤独感4个指标。

前面有关学校适应的问卷大都是从学校适应的其中维度进行测量。下面是研究者编制的包含学校适应多个指标的综合性测量工具,从多维度去考察学校适应状况(如表5-1所示)。

表5-1 学校适应综合量表汇总

以上关于学校适应量表的综述可以看出,学校适应的测量工具繁多,学校适应的实证调查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不过,大多数测量是为了某一目的而针对某一特定团体提出和编制出来的,维度不统一,缺乏通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