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前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豹的变迁

20世纪前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豹的变迁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映前秦时即有虎、豹分布。“多有之”,表明2种“豹”的分布地域较广,数量较多。说明山西省在当时豹类分布地中占有突出地位。表16.2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华北豹类情况(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注:*表示详见正文。

20世纪前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豹的变迁

文献记载反映,历史时期的豹类曾在我国绝大部分省级政区有分布。

4.1 华北

历史上,华北各省级政区皆有“豹”分布。

4.1.1 北京

北京市较早就有“豹”记录。

清雍正十三年(1735)《畿辅通志·土产》记载:

虎:《山海经》:幽都之山上,有元虎,元豹。

按:此“幽都之山”,似指今昌平区之“幽都山”。反映前秦时即有虎、豹分布。

唐书·地理志》记载:“幽州贡豹尾。”

按:此“幽州”当是唐代幽州镇,治今北京城西南,辖境有房山区、大兴区等。

元代《析津志》记载:“豹(金钱毛色,甚雄伟。踯躅无停住,通有六七,随牵至靼靼山田则之,遇兽无有捕获)”(熊梦祥,1983),表明北京一带[63]有“豹”分布。

天府广记》记载:

自高梁[64]至徳胜,小山至众,兽有虎,豹,奇狸,豪猪,兎,狍。

按:据此,表明在明末清初,今西城区西北部与海淀区(以前者为主)一带还有豹等野兽分布。

《日下旧闻考·边障》记载:

中统二年,冬十有一月,大驾北狩,驻鱼儿泊。诏平章墖察公以虎符发兵于燕既集,取道居庸,合围于汤山之东。(遂)[逐]飞豹,取兽获焉。

按:据此,反映在元中统二年(1261)冬,元世祖忽必烈曾在今昌平区一带行围猎获豹子。

乾隆五十二年(1787)《日下旧闻考》[65]记述:

(原)兽有虎、豹、奇狸、狼、野干、白驳、豪猪、兔、炰[狍]《蓟丘集》。

(增)瑞兽之品:狮、象、豹、彪、虎、安塔哈、黄羊、骆驼、骡、驴……羚羊、獐、麂、麋、鹿、兔、野豕、炰香子[狍、麝香]、獾、狼、豺。

按:据此表明在明清时期有“豹”记录[66]

康熙十二年《昌平州志》记述:

豹:有数种。东人亦谓之失刺孙。《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则豹有变者。

按:尽管猞猁(失刺孙)为“豹”的别称之一,但此处确有金钱豹

4.1.2 河北

河北省较早就有豹类分布的记录。

魏书·灵征志》记载:“武定五年十二月,北城铜爵台上获豹一。”《隋书·五行志》记载:“东魏武定三年九月,豹入邺城南门,格杀之。五年八月,豹又上铜爵台。”按:所谓“东魏”,即三国时期的魏;所称的“邺城”与“铜爵台”(即“铜雀台”),皆在今临漳县,表明武定三年(545)与武定五年(547)分别有豹到达的记录。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贡“豹尾”的著名产地有“幽州”(包括今怀来县、固安县、永清县、涿州市等地)与“河东道”(包括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等)。

(明)章潢(1527—1608)《图书编》:

碣石最高峰,西望连岩,邃谷大。多虎,豹,熊,罴所伏游。

按:“碣石”乃碣石山,在昌黎县。由此反映在这一带曾有豹等野兽栖息。

清乾隆四十六年《热河志》记述:

豹:《唐书·地里志》曰:营州土贡豹尾。今塞山多有之,以金钱文者为贵,艾叶文者次之。

按:所谓“金钱文者”,当是金钱豹;“艾叶文者”,当是雪豹。从涉及的地方看,“塞山”主要指燕山东段与大兴安岭南段一带的山地。“多有之”,表明2种“豹”的分布地域较广,数量较多。

光绪十三年《承德府志》记述:

豹:营州土贡豹尾《唐书·地理志》。今塞山多有之,以金钱文者为贵,艾叶文者次之《钦定热河志》。

国朝查慎行《上亲射金钱豹恭纪诗》:朔漠回銮候,君王罢猎时。忽闻山下豹,正逐草间麋。詎纵颜行抗,还将余勇施。三驱争效命,七校复扬旗。金镞霜花淬,飞龙电影追。应弦疑树鹄,拔箭已连骴。直作摧穷寇,真如殪伏雌。右髃充上杀,全质少微疵。狸首斑斑血,猫睛移。须雄粗缩蝟,爪利善藏锥。自匿荆臻窟,初含雾雨滋。气曾吞虎兕,力肯让熊罴。缓死俄无路,偷生詎有期。但令供狝狩,犹得壮威仪。鎗桿风摇尾,鞍桥锦冒皮。呈文留炳蔚,取用及捐糜。师式当关险,兵韬示象奇。小臣愧献颂,何异管中窥。

按:据此看,唐代与清初皆有记载,且乾隆还亲自射杀金钱豹,表明确有该物种;同时还记载有“艾叶文者”,当是雪豹[67]

清《热河志·巡典》记载:

康熙【略】四十年【略】十二月,【略】驻跸喀喇河屯。乙丑,行围,殪豹二。

四十五年【略】十二月,【略】驻跸黄土坎。癸巳,行围,殪豹。

驻跸喀喇河屯。丁酉,行围,殪豹二。

驻跸恩额穆噶山。戊戌,行围,殪虎一,豹一。

[乾隆]二十六年,【略】驻跸扎克丹鄂佛洛。乙巳,行围,殪虎二,豹一。

二十九年【略】己酉,驻跸永安拜色钦。【略】九月辛亥,行围,殪豹。

按:由清代康熙与乾隆二帝在今承德市一带行围猎豹状况可见一斑。

4.1.3 山西

山西省较早就有豹类生息繁衍的记录。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贡“豹尾”的著名产地不仅有“河东道”(地域包括今山西省等),还有忻州定襄郡(今定襄县)、代州雁门郡(今右玉县)、朔州马邑郡(今朔州市)、蔚州兴唐郡(今灵丘县),占此类贡物著名产地的绝大部分。说明山西省在当时豹类分布地中占有突出地位。

明崇祯二年《山西通志·物产》在“兽属”中记载有:“獐(麝)、虎、豹、鹿、狐、猫、兔、黄鼠”等,表明当时山西(辖境略大于今)有豹栖息。

(明)陆应阳《广舆记》记载:“豹,产山西”。

清光绪十九年《扶沟县志》记述:

杜俊彦,子士美,广西賀县知县……子之昂,字叔抑,顺治丁酉举人。初,授山西平顺知县……时有豹入城,为民害。斋沐祷山祠。越三日,豹死。

按:综合记述情况,反映“顺治丁酉”(1657)在今平顺县一带时有豹入城危害。

4.1.4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就有豹类分布记录。

清乾隆元年《盛京通志》记述:

豹:似虎而小,白面,团头。色白者,曰白豹。黒者,曰乌豹。文圆者,曰金钱豹,最贵重。文尖长者,曰艾叶豹。

按:据此描述,说明有金钱豹与雪豹分布。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68]《蒙古志·物产·动物类》记载有“豹”。其时地域包括今内蒙古,说明当时金钱豹仍是广泛分布的物种。

4.1.5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华北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2)。

表16.2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华北豹类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同前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①略去辖境中今“宣武区”。②除有猞猁外,还有金钱豹。

4.2 东北

东北各省级政区历史上皆有豹类分布记录。《后汉书·东夷列传》称:

濊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多文豹。

按:据此表明在今东北地区汉代就普遍有豹类生息繁衍。

4.2.1 辽宁辽宁省历史上较早就有关于豹类分布的记录。《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贡“豹尾”的著名产地有“营州柳城郡”,说明朝阳市、朝阳县等地产豹。

据称,辽阳市在“300年前,境内仍见有虎、熊、豹、罴、豺、狼、野猪、獐[麝]、狍、鹿、貉、水獭、黄羊、野马、野羊以及鸥、鹭、鸳鸯、翡翠、丹顶鹤白头翁、天鹅、大雁、雕、鸨、鹜、鹰等。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群的自下而上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其种类和数量逐年减少,有的物种已经消失”[69]。表明在今辽阳市、灯塔市、辽阳县等地曾有豹类栖息。

4.2.2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东北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3)。

表16.3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东北豹类情况

(续表)

注:**表示同前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

4.3 华东

历史时期,华东仅上海市未见有豹类分布记录。

4.3.1 江苏

江苏省历史上有豹类分布记录。

清光绪八年《宜兴荆溪县志》记述:

豹:豹有金钱、艾叶二种。如虎而啸。《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故古语称虎为豹之兄也。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云豹与金钱豹。

4.3.2 浙江

浙江省历史时期也有豹类存在记录。

元史·列女传》记载:

至大间,建徳王氏女父出耘舍傍。遇豹,为所噬,曳之升山。父大呼,女识父声,惊趋救。以父所弃锄击豹脑,杀之,父乃得生。

按:据此表明,在元至大(1308~1311)年间,今建德市有豹伤人而被王姓女子打死的记录。

清康熙五十七年《钱塘县志》记述:

豹:毛色黄,其文黑如钱而中空,骨节强直而中实少髓。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豹,能噬虎。按:据此表明,曾有金钱豹分布。

清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记述:

豹:《本草·释名》:豹性暴,故曰。豹性勺物而取,程度而食,故字从勺。祝汝玉诗:仙岩有元豹,迹不肯出。

按:据此描述,当地曾有金钱豹生息繁衍。

清同治九年《湖州府志》记述:

豹:《安吉伍志》:似虎而小。俗传:虎生三子,必有一豹,斑斑有文者。《胡志》:万历二十九年,长兴有豹飞入嘉会门蔡家,堕于夹墙中,获之。

按:此处不仅引用他人对豹的描述,而且还记载有猎获豹的事实,证明确有豹栖息。

清光绪四年《宣平县志》记述:

豹: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自惜其毛采。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

按:据此表明,当地曾有金钱豹与云豹。

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记述:

豹:身似虎而小,圆斑,尾长。亦间见《至正志》。毛赤而文黑,谓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谓之白豹陆玑《诗疏》。大洞山上有豹洞《乾隆志》。按:此处有不同时期豹分布的记录。

清光绪十七年《上虞县志》记述:

豹:《埤雅》:豹花如钱,黑而小于虎文。《本草·集解》曰:豹自惜其毛采。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按此亦不多见。相传,虎生三子,必有一豹。

按:据此,说明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分布。

清光绪二十五年《上虞县志》记述:

豹:《本草·集解》:豹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案:此亦不多见。相传虎生三子必有一豹。

按:据此表明,当地虽有金钱豹与云豹,但数量已不多。

4.3.3 安徽

安徽省较早就有豹类分布记录。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麢、

按:此“大尧之山”似在今霍山县,表明当地曾有较多豹、虎等野兽栖息。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记述:

豹:如虎而稍小。虎文直,豹文员,皮值略与虎等。■无所取。今虎既潜踪,豹亦绝迹矣。按:据此表明,当地分布的金钱豹已经绝迹。

4.3.4 福建

福建省自宋代以来就有豹类分布记录。

清光绪十六年《闽产录异》记述:

艾叶豹:……色青。视犬略大,不伤人。以其能食獐,土人呼“獐虎”。闽诸州、郡皆产豹,其大如虎,有色黄而点黑者。

金钱豹:色黑而点稍黄。豹胎炖食、炒食,味极美;唯恐不鲜,则害人。猎户每自私以觞客。按:据此表明,福建省当时有云豹与金钱豹分布。

明嘉靖十七年《仙游县志》记述:

豹:毛黄,小于虎,文黑如钱,比比相对。古云: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余。言狼贪,豹廉也。按:根据描述,是指金钱豹。

明嘉靖三十二年《建阳县志》记述:

豹:毛黄,小于虎,文黑如钱,比比相对。古云: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余。言狼贪,豹廉也。谢眺诗云:“虽无玄豹姿,且隐南山雾。”

按:此处不仅指金钱豹,而且引用南朝齐才子谢眺的诗句。

清乾隆三十年《将乐县志》记述:

豹:……《正字通》:豹状似虎而小,白面。毛赤黄文黑如钱,曰金钱豹。文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浪坂山有青豹。西域有金线豹。屠州有黑豹。皆见经传。将唯穷乡鄙壤,出害牛、犬。间存之。

按:此处除引用前人论述外,还提到当地有豹类,但数量不多。

4.3.5 江西

江西省历史上有较多豹类分布记录。

明正德十一年《新城县志》记述:

豹:似虎而小,色赤黄,有黑圆文■几比比相对。时偷大豕,不敢与人争也。《埤雅》传曰:文豹雾隐,十日不食,欲以泽其衣毛成文彩也。

按:据此描述,有金钱豹分布。

明正德十二年《建昌府志》记述:

豹:斑纹如钱,故谓之金钱豹。性廉,有所程度而食。故字从勺。古诗曰:“饿狼食不足,饥豹食有余”,是也。

按:所描述的是金钱豹。

明嘉靖五年《广信府志》记述:

豹:毛黄而文黑如钱。传曰:玄豹隐雾,十日不食,欲以泽其衣毛而成文然。能勺物而取焉,故名豹。

按:虽描述稍异,但还是提及金钱豹特征。

清光绪二年《抚州府志》记述:

豹:如虎而矫捷过之。有伭豹、赤豹、金钱豹。豹性廉,有所程度以食,故字从勺。尾最贵,故车驾卤簿之后,有豹尾。

按:描述的主要是金钱豹,同时提及“豹尾”的作用。

4.3.6 山东

山东省较早有豹类分布记录。

晋·郭璞注《尔雅注疏·释地》记载:

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注:虎豹之属,皮有缛彩者。

按:有“文皮”的虎豹之属,乃有“文豹”之称的金钱豹;“斥山”,在今荣成市南。表明曾有豹分布。

4.3.7 台湾

台湾历史上有云豹分布记录。

《高雄县志稿》引述(谢向岑等,1968):

《隋书·东夷列传》中琉球国载:“……编苎为甲,或用熊、豹皮,王乘木兽……有熊、罴、豺、狼,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厥田良沃。先以火烧,而引水灌……”其中对番族人物,姓氏,政教,风俗习惯,文化礼仪,赋税刑罚,起居饮食等叙述较详,与台湾实际情况,亦颇符合,近代学者谓台湾发现始于隋代者,非无故也。

按:据此可见,在隋代就有“豹皮”记载,当是云豹皮。

清康熙五十六年《诸罗县志》记述:

豹:《说文》:豹似虎,圜文黄纹,黑如钱,比比相对。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曰金钱豹,宜为裘。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台谓之乌云豹。土产者稍大于犬,而无所害于人,或名之曰獐虎。

按:此处尽管有《说文解字》中“金钱豹”的描述,但台湾有的“豹”仅是云豹。

清光绪十六年《闽产录异》记述:

艾叶豹:产台湾。色青。视犬略大,不伤人。以其能食獐,土人呼“獐虎”。闽诸州、郡皆产豹,其大如虎,有色黄而点黑者。

按:据此表明,云豹曾分布较普遍(“闽诸州、郡皆产豹”,而台湾曾属福建)。

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通志》记述:

豹:《说文》:豹似虎,圜文黄纹,黑如钱,比比相对。圈中五圈,左右各四者,曰金钱豹,宜为裘。

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台谓之乌云豹。土产者稍大于犬,而无所害于人,或名之曰獐虎《诸罗县志》。

金钱豹色类云豹,而黑点较黄《福建通志》。

按:此处虽有“金钱豹”描述,但修志者只知是“豹”。从目前所知最早的台湾志——清康熙三十年《台湾府志》:“金钱豹(似豹而小。搏鹿、豕以食,不啮人)”看,“似豹而小”实为云豹特征之一;康熙五十六年《诸罗县志》始见台湾对云豹较确切的记载。

4.3.8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华东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4)。

表16.4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华东豹类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

4.4 中南

历史时期,中南各省级行政区皆有豹类分布。

4.4.1 河南

河南省较早就有豹类栖息记录。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阴多丹艧,多金。其兽多豹、虎。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多玄豹,多闾、麈,多麢、

按:此处的“女几之山”,似在今宜阳县西;“堇理之山”与“即谷之山”,似皆在内乡县。反映此二地曾有豹等多种野兽栖息。

清乾隆五十三年《杞县志》记述:

明……崇正[祯]……十六年癸未春正月,雷电大雨雪。是岁,县境皆水,村落一空,蓬苇,豹、狼、野猪之属皆生焉。

按:此处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当地因水灾而有豹等野兽横行。

4.4.2 湖北(www.xing528.com)

湖北省历史上也有豹类分布记录。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牦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櫾。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黄金,多鲛鱼,其兽多闾麋。

又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榖、柞、柤、栗、橘、櫾,其兽多犳(豹)。

按:古籍中有多处“荆山”,此处似指南漳县西南,漳水发源地;“铜山”,在今麻城市。由此表明此二地曾多豹与虎等野生动物。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鄂州》记载:

樊姥庙西去州一百七十三里。《武昌记》云:孙权尝猎于樊口山,见一姥。问猎何物。答曰:得一豹。

按:据此表明,在三国吴时,今武汉市一带有豹分布。

清同治五年《来凤县志》记述:

豹:其花如钱,黑而小于虎文。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毛赤,文黑,曰赤豹;毛白文黑,曰白豹。

按:据此表明,当地曾有金钱豹与云豹分布。其中所称“白豹”,似并非“豹类”。

清光绪二十年《利川县志》记述:

豹:别种曰马豹,犬喙,马尾,牛腰,豹爪,好食野猪。野猪尽,遂食牛、马。产忠路十五保。

按:我国猫科大型猛兽仅虎、“豹”,此处似为金钱豹。

4.4.3 湖南

历史上,湖南省有较多豹类分布记录。

清嘉庆二十三年《龙山县志》记述:

豹:陆玑《诗疏》:毛赤而文黑,谓之赤豹。毛白而文黑,谓之白豹。《正字通》:状似虎而小,面毛赤黄,文圈黑如钱,左右各为圈者四,故又名金钱豹,皮可为裘。

按:此处较确定的是有金钱豹。而所称“白豹”者,似非“豹”的食肉目野兽。

清同治七年《石门县志》记述:

豹:性暴,脊长毛赤黄,纹黑如钱而中空,比比相次。无纹者为土豹。《列子》:青宁生程,程生马。东胡谓失刺孙。有金钱豹、艾叶豹。西域有金线豹。海中有水豹。貘为白豹,能食铜铁。《淮南子》:蝟令虎申,蛇令豹止。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

清同治八年《慈利县志》记述:

豹:似虎而小,面白,身毛赤黄,文黑如钱,中五圈,左有[右]各四圈者,曰金钱豹,可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且可与毗邻的石门县相互印证。

清同治九年《祁阳县志》记述:

豹: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自惜其毛采。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皆可为裘。《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则豹有变者。

按:据描述看,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生息繁衍。

清同治十年《保靖县志》记述:

豹:陆玑《诗疏》。《正字通》:状似虎而小,面毛赤黄,文圈黑如钱,左右各为圈者四,故又名金钱豹。皮可为裘。

按:此处描述表明,当地有金钱豹分布。

清光绪十一年《耒阳县志》记述:

豹:《禽虫述》:虎生三子,一为豹。《字说》:豹性勺物而取,程度而食,故字从勺,又从程。《说文》:豹似虎,圆文。

按:此处主要是金钱豹的特征。

4.4.4 广东

广东省历史时期也有较多豹类分布记录。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广东通志》“毛品”记载有“豹”。说明“豹”分布较普遍;当时“广东”辖境大于今广东省,还包括今香港、澳门与广西部分地区。

清雍正九年《揭阳县志》记载:

豹:豹似虎,为种不一。有金钱豹,有艾叶豹,有土豹、元豹、赤豹之异。

按:虽称有多种“豹”,但实际上仅有金钱豹与云豹。

清乾隆二十八年《潮州府志》记述:

《广志》:豹:色苍白,其皮温暖。潮郡诸山有金钱豹、艾叶豹、土豹、元豹、赤豹。

按:虽强调“潮郡诸山”有多种“豹”,但实际上只有金钱豹与云豹两种。

清道光十年《西宁县志》记述:

豹:状似虎而小。文散者,名艾叶豹。文如钱者,名金钱豹。亦食犬、豕,皮可为裘《容县志》。按:邑产同。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云豹与金钱豹。

清道光二十三年《英德县志》记述:

豹:小于虎,身有金钱斑点。属内近山常有。虎畏之,其山有豹则无虎,不咥人。虎生三子,必有一豹。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较多金钱豹栖息。

清宣统二年《南海县志》记述:

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廿七日,下金瓯堡儒村冈背人余满在镇岭下突见虎从隔河竹林中出,直来攫噬,即凫水。虎相随跳下,被爪伤,没水得脱。有携竹篓临水取浮萍者见之,即将竹篓加头上奔呼打虎。乡人齐出,或用火枪轰之,机发不响,被爪伤臂。有余猷者,年方十六七,有武力。遇虎,遽取旧棺板掷击之,为所攫噬其手。乡人百余合围,持械纵击,遂擒之。重七八十斤,其文斑然,俗所谓金钱豹也。三人被伤,调治数月始愈。至今,人犹指霍港为打虎处云据《采访册》修。

按:前虽称虎,但据其“重七八十斤,其文斑然,俗所谓金钱豹也”描述,小于虎,又俗称“金钱豹”,且有擒获的实体,故应为金钱豹。

4.4.5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有较多豹类分布记录。明嘉靖四十三年《南宁府志》记述:

豹:毛黄而文黑如钱。传曰:玄豹隐雾,欲泽其衣毛而成文然,能勺物而取犬,故名豹。按:据描述看,是指金钱豹。

清光绪四年《新宁州志》记述:

虎:山峝时有之。豹,似虎,毛黄而文黑如钱。性忌虎,见之辄斗。跳跃便捷,虎甚畏之。

按:此处虽称虎,但从“毛黄而文黑如钱”及《罗城县志》与《三江县志》等的类似记述看,是描述金钱豹。

4.4.6 海南

海南省历史上也有不少豹类记录。

清乾隆三十九年《琼州府志》记述:

豹:如虎而小,白面,团头。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如艾叶者曰艾豹。性畏蛇。《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本草纲目》。

按:据描述看,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

清乾隆五十七年《陵水县志》记述:

豹:如虎而小,团头。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如艾叶者,曰艾豹。性畏蛇。《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

按:由此表明当地曾有云豹与金钱豹。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琼州府志》记述:

豹:状如虎而小,白面,团头。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性畏蛇。《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

按:据此说明,曾有金钱豹与云豹。只是该府相当于今海南省,更具体的地点待查证。

清咸丰七年《琼山县志》记述:

豹: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其文如钱者,曰金钱豹。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性畏蛇。《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本草纲目》。

按:此记述基本沿用《琼州府志》,表明当地有不止一种“豹”。

4.4.7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中南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5)。

表16.5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中南豹类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①注释原文不清晰。②亦即曾有豹。

4.5 西南

历史时期,西南各省级政区皆有豹类分布。

4.5.1 重庆

重庆市较早就有豹类记录。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椫,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麋,多麈、豹、虎。

按:此“风雨之山”,似指巫山县之巫山。反映曾多有豹、虎、鹿科动物等分布。

清光绪十九年《巫山县志》记述:

豹:似虎而圈文花如钱黑,而小于虎。《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

按:据此表明,当地分布的是金钱豹。

4.5.2 四川

四川省也较早有豹类栖息的记录。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按:此“女几之山”,似为什邡市、绵竹市、茂县一带的九顶山,说明曾有较多的虎、豹分布。

(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陵州铁炉山有青豹子”。

按:所称“陵州”,即今仁寿县,反映曾有豹栖息。

清嘉庆二十三年《邛州直隶州志》记述:

豹:《说文》:豹似虎,圆文,黄黑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又西域有金线豹,其文如金线。

按:据此表明,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繁衍生息。

清咸丰九年《邛巂野录》记述:

豹:《府志》:西昌、冕[冕宁]俱产。《会理州志》:州产。按:别名曰程,曰失刺孙。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毛赤黄色,其文黒如钱而中亦比比相次。《冕[冕宁]县志》:金钱为上,艾叶次之。

按:据此说明,当地有金钱豹与云豹。但其中似有非“豹”记述。

4.5.3 贵州

历史上,贵州省有较多豹类记录。

清《贵州通志·地理·山川·遵义府·正安州》记载:

豹子山:在旧州北八里,多产豹。虽晴明,亦常有雾。

按:所谓“正安州”,乃今正安县。说明当地曾有较多豹类分布。

清道光二十一年《遵义府志》记载有:

虎:……《觉轩杂著》:俗言,三虎一豹,常疑之。近地线鸡水有虎乳子山洞中。其母觅食,村为不宁。村人乘母出,至洞缚二子置树颠。其母至,咆吼,掘树。以此知,虎生子无多,大约每乳一虎、一豹云。

山水豹:《居易录》:李刑部又云:遵义有山水豹,皮有斑文,自然成山水形,宛如图画。

花豹:《仁怀物产记》:友人刘君得一皮,其章如鼠而状似豹差小,名曰松花豹。盖《尔雅》豹鼠也。

按:此处所称“山水豹”,当是今云豹,“松花豹”与“豹”皆金钱豹,说明这一带不止一种“豹”。

4.5.4 云南

历史时期,云南省有不少豹类分布记录。

清嘉庆十三年(1808)《滇系·赋产》在“常产·毛之属”中即记载有“獐(麝)、麂、兔、鹿、麋、猿、猴、虎、豹、熊、豺、狼、獭、狐、狸、麢羊、野猪、蝟、鼠”等。

按:《滇系》是一部补充《云南通志》的志书,“常产”表明是全省较普遍分布的物种,所列举的“豹”当不止金钱豹一种。

清《云南通志》记载:

万历……二十一年,……豹入临安南门。康熙……十九年,……豹入禄劝城。

按:所称“临安”,乃今建水县;“禄劝”,即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表明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601)与清康熙十九年(1680)分别出现“豹”进入城市的异常情况。

4.5.5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西南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6)。

表16.6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西南豹类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

4.6 西北

历史时期,西北各省级政区皆有豹类分布。

4.6.1 陕西

陕西省历史上较早就有豹类栖息记录。

《山海经·西山经》记述: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

按:“女床之山”约指六盘山东南麓陇山一带山岭,有豹生息繁衍。

清雍正十三年《陕西通志》记述:

豹:赤豹黄罴《诗经·大雅》。毛赤而文黒,谓之赤豹。毛白而文黒,谓之白豹孔疏。南山多猛豹《西山经》。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郭注。陶谷子妻曰: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衣毛,成其文章也《列女传》。穆王猎漆泽,得玄豹《潜确类书》。沈氏《笔谈》云:秦人谓豹为程。至今,延州犹然《本草纲目》。文豹,初生无文。稍长,隐南山雾雨中,七日则文彩蔚然。玄豹毛泽,而色黒美于文豹,远甚出终南山中《马志》。

按:此处多转引前人的诠释,其中“豹”似指大熊猫(详见本书大熊猫),但陕西省20世纪尚有云豹与金钱豹,且分布仍较广。

清乾隆四十七年《蒲城县志》记述:

豹:《西山经》郭注: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笔谈》:秦人谓豹为程。

按:据此表明,当地曾有豹栖息。

清光绪十八年《渭南县志》记述:

邑南涧峪至(顺治)十一年后,虎、豹游于平川,直至邑城左右。日暮,路断行人。

按:据此表明,当地在清初就有虎、豹下到平川,直至城周伤害人类

4.6.2 甘肃

甘肃省历史上有较多豹类分布的记录。

(明)陆应阳《广舆记》记载:“豹,产陕西洮州卫、岷州卫”。

按:“洮州卫”即今甘肃省临潭县,“岷州卫”即今岷县,辖区约为当今岷县以西、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说明当时因豹类较多而著称。

民国二十四年《镇原县志》追记:

清……乾隆……四十九年春三月,陨星如斗,天皷鸣;有二豹,乡人毙其一。

按:据此表明,乾隆四十九年(1784)当地出现2只豹,被乡民打死1只。

4.6.3 宁夏

历史上,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有豹类记录。

弘治十四年(1501)《宁夏新志·物产》记载有:虎、狼、鹿、麝、狍、艾叶豹、土豹、野马、羱羊、青羊、野豕、夜猴儿、獭、兔、跳兔、獾、狐、沙狐、貍、熊、豺、黑鼠、黄鼠、黄羊等兽。其时“宁夏”辖区小于今,约辖今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利通区、青铜峡市、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地。其中“土豹”似为猞猁,“艾叶豹”似为雪豹。

4.6.4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上分布的豹类,据晚近情况看,基本上就是雪豹。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西域图志·土产》记载:“准噶尔·羽毛鳞介之属……有豹,名伊尔毕斯”“回部……羽毛鳞介之属……豹(名伊勒必斯)”。所称“准噶尔”,亦即“准部”,指北疆;所称“回部”,亦即指南疆,进而说明新疆南北皆有雪豹分布,只是南北地方名称不同。

4.6.5 方志记载

尽管方志记载较简略,但可以反映不同时期西北多地豹类分布情况(表16.7)。

表16.7 方志记载20世纪前的西北豹类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

4.7 20世纪前的豹类分布状况

20世纪前,豹类在我国的分布不仅较密集,而且范围广阔(图16.65、表16.8)。

●历史上,全国文献记载有豹类分布的地方达1 934地。

●豹类分布地除上海市外,各省级政区皆有分布。

●豹类分布地,县级及其以上政区约占全国政区的81%。

●豹类西部分布较密集,东部分布较稀疏;南部与北部分布较密集,中部分布较稀疏。这与我国分布的豹类种类状况相关。

●豹类分布地各市县均有的省级政区,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外,还有: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台湾、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全国省级政区的59%。

●有豹类分布(绝对数)的地区排序为:中南(占6个省级政区)、西北(占5个省级政区)、华东(占4个省级政区)、西南(占3个省级政区)、东北(占2个省级政区)。

图16.65 20世纪前中国的豹类分布图

表16.8 20世纪前豹类分布概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