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中国梅花鹿分布情况-续下

20世纪中国梅花鹿分布情况-续下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据此表明,当地的梅花鹿延续到20世纪前半叶。

20世纪中国梅花鹿分布情况-续下

5.1 华北

尽管分布地锐减,但在20世纪,华北各省级政区仍有梅花鹿栖息。

5.1.1 河北

河北省在此阶段还有少量地方有梅花鹿分布。

唐山市称,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惨遭破坏,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虎、豹、黑熊、鹿、猴子等野生动物先后绝迹[66]。表明在唐山市、遵化市、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等地曾有梅花鹿分布。

《围场满族自治县志》追记(围场满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7):

木兰围场建立后,每秋狩时期都围猎狍、鹿数千计。清代皇帝139年围猎,使野生动物减少。20世纪初,尽放围荒后,林木采伐殆尽,鸟兽逐渐稀少。

按:该志称“兽类”有马鹿,但之前有梅花鹿,且此地马鹿、梅花鹿重叠分布,表明曾有梅花鹿,并延续到20世纪前半叶。

《迁西县志》(迁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1)记述:

明清时期,境内兽类有:东北虎、黑熊、金钱豹、梅花鹿、猞猁(俗称野猫)、麝、獐[麝]、狍、驼鹿(堪达罕)、貉(狗獾)、紫貂、獾(猪獾)、沙獾、黄羊、野猪、赤狐等……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虎、黑熊、金钱豹、梅花鹿、猴子等多种野生动物先后绝迹。

按:据此反映,当地梅花鹿延续到20世纪前半叶。

《丰宁满族自治县志》记述(丰宁满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94):

梅花鹿:属哺乳纲鹿科。体长约1.5米,毛色栗,冬褐,有斑似的梅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苏家店乡曾发现过。

按:说明确有梅花鹿分布。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兴隆”(张荣祖,1997)。说明兴隆县有梅花鹿。

5.1.2 山西

此时,山西省还有一些地方栖息有梅花鹿。

《穿越陕甘:1908~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记述(罗伯特等,2010):

10月3日……从米峪镇开始,道路沿着山谷向南迤逦而去……

考察队在这一区域停留了将近两周之久。看到许多鹿出没,为此我们组织了几次捕猎活动。

按:所称“米峪镇”,在今娄烦县西南。虽仅寥寥数语,却记录下当时有不少梅花鹿分布的事实。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太原、宁武岢岚忻州”(张荣祖,1997)。说明太原市、忻府区、宁武县、岢岚县有梅花鹿。

雁门关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称:“自2004年以来,查明该区哺乳动物6目18科43属53种”,据名录看,有梅花鹿等。所称“雁门关地区”,共涉及5市、30个县区:大同市(大同市、左云县、大同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阳高县、天镇县)、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山阴县、朔州市)、忻州市(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静乐县、宁武县、代县、繁峙县、五台县)、吕梁市(兴县、岚县、方山县)(邹波等,2008)。如此大范围内仍有梅花鹿存在,值得进一步查证,故暂将其作为20世纪分布。

5.1.3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在此阶段仍有一些地方有梅花鹿分布。

民国九年(1920)《布特哈志略》记载:

努敏、格尼、阿伦等河一带屯所,因处于山林野兽丰富,围猎狍,鹿,灰鼠,猞猁,狐,貉,豺,狼。赴山围猎,必须报官,缴纳照费大洋一元,领取进山营业执照,持证前进。

按:说明当时还有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但捕猎需要经过准许。

民国二十一年《黑龙江志稿》集解:

东女真善射,多牛、鹿。其人常作鹿鸣呼鹿而射之。统和九年,女真进唤鹿人《辽史》。好喇,即各色鹿,女真出《明一统志》。……黑龙江有麋,无鹿。清时行猎,春夏谓之青草围,秋日哨鹿围,冬日大围;进贡则有汤鹿、毛鹿合、子鹿及肠、肚、舌、尾。夏秋贡乾腌从及茸角筋皮《黑龙江外纪》。鹿,牡者有角,夏至则解;角初茁时,形如紫茄,渐长分歧,所谓鹿茸也。有麋似鹿而色青黑,亦有角,仲冬则解,所谓麋茸也。梅花鹿壮嫩,其茸为最上品《呼兰府志》。

鹿角:《礼·月令》:仲冬,麋角解;仲夏,鹿角解。今考麋鹿俱于夏至解角。角可煎膏、入药,亦有用骨作胶者《盛京通志》。牡鹿有角,夏至则解;牝鹿无角。宗爽云:鹿茸以如紫茄者为上,然此太嫩,血气未具,其实少力;坚者又太老,惟长数寸,破之肌如朽木,茸端如玛瑙红玉者最善。人有以麋角伪为者,不可不察麋角顶根上有黄毛若金线兼旁生小尖色苍白;麋鹿茸、角今人罕能分别陈自明;以小者为鹿茸,大者为麋茸,亦臆见也。不若亲视其采取时为有准《本草纲目》。

按:此处多种鹿科物种混述,其中有梅花鹿。

《巴林右旗志》记载(《巴林右旗志》编纂委员会,1990):

鹿:旗北部各大山,中部巴彦套白山、达尔罕山、南部巴彦汉山都有。旗内的鹿种分为梅花鹿和马鹿。梅花鹿,当地称小羊鹿,较少,唯于旗北部赛汗罕乌拉发现。

按:据此反映,当地梅花鹿与马鹿重叠分布。

《乌拉特前旗志》记载(乌拉特前旗志编纂委员会,1995):

清以前,乌拉山栖息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曾有虎、豹、狼、鹿、团羊、青羊、扫雪、黄羊、石羊、狐狸、野狸、野兔等,常常成群出没。发生森林火灾[67],虎、豹、鹿已不见。

按:说明当地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延续到20世纪后半叶。

《内蒙古珍稀濒危动物图谱》(凤凌飞,1991)

梅花鹿 蒙名:孝—包格。别名:花鹿。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四川和甘肃等地。内蒙古除巴彦淖尔盟的贺兰山上还能见到少量的个体外,基本上没有野生种类了。按:据此说明,在阿拉善左旗有梅花鹿分布。

5.1.4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华北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8)。

表24.8 方志记载20世纪华北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

5.2 东北

本阶段,东北梅花鹿分布地点虽锐减,但各省级政区仍皆有分布。

5.2.1 辽宁

辽宁省此时还有一些地方有梅花鹿分布记录。

民国十九年(1930)《开原县志》记述:

狍:……与之同类之鹿、獐[麝]等,近三十年,因围荒开垦殆皆绝迹。

按:据此表明,当地的梅花鹿延续到20世纪前半叶。

抚顺县志》记载(杜景琴,1995):

旧志记载,在县内已绝迹的兽类有:紫貂、梅花鹿(今均有人工饲养)。

按:今梅花鹿由人工饲养,说明曾有野生梅花鹿栖息,延续到20世纪。

辽阳市称,据记载,古代此地野生动物200种以上。300年前境内仍有虎、熊、豹、罴、豺、狼、野猪、獐、狍、鹿、貉、水獭、黄羊、野马、野羊以及鸥鹭、鸳鸯、翡翠、丹顶鹤白头翁、天鹅、大雁、雕、鸨、鹜、鹰等。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群的自下而上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其种类和数量逐年减少,有的物种已经消失[68]。说明到20世纪,在辽阳市、灯塔市、辽阳县一带还有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分布。

5.2.2 吉林

吉林省此阶段仍有一些梅花鹿分布。

清宣统二年(1910)《长白汇征录》记述:

鹿:《释名》即斑龙。按《乾宁记》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则鹿之称龙,或以此欤。马身羊尾,长颈高脚,性淫而乐。群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外向,卧则口朝尾闾。喜食龟,能别良草。清洁自爱,不与恶畜伍。《埤雅》所谓仙兽者,是也。其贵在角。《本草》云: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色,俗称麀。鹿孕六月而生子。今人谓黄色白斑为梅花鹿,其茸角最佳。色苍无斑者,为马鹿,其茸角次之。统以近夏至日获之,为良。至于鹿胎,鹿尾,鹿鞭,均入药品,为用甚广。长白猎户岁入,以此为大宗计。终所获牝牡,价值四千余金。

按:据此说明,当地不仅分布有梅花鹿与马鹿,而且当时数量不少。

民国四年《辑安县乡土志》记述:

麋鹿:《月令》:仲冬,麋角解。仲夏,鹿角解。本二物,今通呼曰鹿,有花者曰梅花鹿,大者曰马鹿。

按:据此明确,当地所谓“麋鹿”,实际是鹿(包括梅花鹿与马鹿),证明确有梅花鹿存在。

民国十六年(1927)《辉南县志》记述:

鹿:大者曰麋。考《通志》,盛京、吉林有麋,无鹿。按:大者曰麋,小者曰鹿,今俗通以鹿呼之。本产分马鹿、花鹿二种。马鹿高大,性驯。花鹿较小,牡皆有角,桠槎如枝。牝无之。遍体各有斑纹,灿烂可观。长颈,短尾,形相似也。

按:据此看来,当时所称“麋”,乃今马鹿;而“鹿”“花鹿”,则是今梅花鹿。其称“考《通志》,盛京、吉林有麋,无鹿”,恰与前文《黑龙江述略》《黑龙江外记》相反,故窃以为,两物种皆有,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中国东北地区珍稀濒危动物志》记述(赵正阶,1999):

吉林省梅花鹿调查组(1979)在吉林东部汪清县发现野生梅花鹿有两种类型,不仅指出两种类型间个体大小不同,在毛色、花斑、臀斑等形态特征上亦明显不同,因而[曾经]提出重新考虑它们在分类上的地位问题。

按:说明当时在汪清县有梅花鹿存在。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安图、长白山”(张荣祖,1997)。说明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龙市、安图县等地有梅花鹿。

《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称:“梅花鹿曾广泛分布的汪清、桦甸舒兰、和龙、集安、通化、靖宇县(市)已经绝迹。”(国家林业局,2008)即当时在桦甸市、舒兰市、通化市、集安市、通化县、靖宇县、和龙市、汪清县有梅花鹿分布。

5.2.3 黑龙江

黑龙江省此阶段依然有梅花鹿分布记录。

民国九年(1920)《瑷珲县志》记述:

麋:似鹿而色青黑,亦有角,仲冬则解,所谓糜茸也。均应俟其未解时,取之。糜茸皆药剂上品。鹿茸青毛多,黄毛少。以糜花鹿壮嫩之茸为最上品。

按:据此看来,此处将麋鹿与梅花鹿相混,而当地的麋鹿其时应已绝迹。

清宣统二年(1910)《呼兰府志》记述:

麋:似鹿而色青黑,亦有角,仲冬则解。所谓糜茸也。均应俟其未解时,取之。糜茸,鹿茸皆药剂上品。鹿茸青毛多,黄毛少,以梅花鹿壮嫩之茸为最上品。

按:此处的“麋”虽以麋鹿为主,但同时含有梅花鹿。

民国八年(1919)《方正县志》称:

鹿:分二种:一曰马鹿,尖喙,长颈,其性最驯,高三尺余,长五尺余;一曰梅花鹿……

按:据此说明,当地将梅花鹿与马鹿混称为“鹿”。

民国九年(1920)《瑷珲县志》称:

麋:似鹿而色青黑,亦有角,仲冬则解,所谓糜茸也。均应俟其未解时,取之。糜茸[,鹿茸]皆药剂上品。鹿茸青毛多,黄毛少。以糜花鹿壮嫩之茸为最上品。

按:此与《呼兰府志》略有差异。

民国十三年(1924)《宁安县志》记述:

麋鹿:鹿大,麋小。《礼·月令》:仲冬,麋角解;仲夏,鹿角解。今考麋、鹿,俱于夏至解角。盛京、吉林有麋,无鹿,见《御制鹿角解诗》。后说,凡猎,春夏谓之青草围,秋曰哨鹿围,冬曰大围。进贡则有汤鹿、毛鹿、合子鹿及肠、舌、尾。夏秋贡干腌肉及茸、角、筋、皮。《新唐书·渤海传》俗所贵者,扶余之鹿。扶余即今开原以北地,正为田猎之所。鹿分两种:一种花鹿(满语:松不长),一马鹿(满语:不长)。

按:此处前部似沿袭《盛京通志》之说,存有些许瑕疵;后提及“鹿分两种:一种花鹿”,反映其中含有梅花鹿。

民国十七年(1928)《桦川县志》记述:

麋鹿:大者为麋,小者为鹿,肢细长,性温顺。雄者生有肢之角,每年脱换,年增一枝。老则否。壮时,茶褐色,有白星斑纹,俗称梅花鹿。雌者无角,毛色较淡,分为二种:一花鹿,满语曰松不长。一马鹿,满语曰不长。有养以供负载者。茸、角、筋、皮、肠、肚、舌、尾,清代皆入贡。鹿角初生如芽,有皮覆之,皮上有肿处,状如■盖之未开者,谓之鹿茸,可煎膏,或为胶入药,为吾国特产,东三省著名。

按:可将此与《宁安县志》比较,纠正谬误,同时证明当地有梅花鹿。

《黑龙江省兽类志》记载(马逸清等,1986):

梅花鹿(别名:花鹿):东北梅花鹿,目前仅见于长白山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据1976年调查资料,黑龙江省还见于东宁、宁安、海林、林口、尚志、延寿等县。

按:据此反映,当时在尚志市、延寿县、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等地还有梅花鹿栖息。

《黑龙江省志·地理志》记载有梅花鹿分布记录,摘录如下(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

【哺乳纲】现代生存在黑龙江省的哺乳动物见有6目、19科、90种……在全省分布较广的动物主要有……梅花鹿

梅花鹿(花鹿;东部山地)

“东部山地亚区(长白山亚区北段)”划分3个动物地理省;一、“小兴安岭省”位于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三江平原以西的大片山林地区,包括伊春林区以及绥棱、庆安、木兰、通河、汤原、鹤岗、(罗)[萝]北等县市的山林地带……梅花鹿在小兴安岭省地区尚有分布……二、“东南山地省”主要位于松花江南岸,包括牡丹江、穆棱河流域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等山地,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尚志、延寿、依兰、勃利、密山、东宁、五常等20多个市县的全部或部分土地……有……梅花鹿……东南山地动物省划分为3个动物州:(一)张广才岭州:位于牡丹江以西,包括海林、五常、尚志、延寿、方正、宾县、林口、依兰等县的全部或部分土地……野生动物主要有……梅花鹿……老爷岭州:位于牡丹江以东,倭肯河以南,包括东宁、穆棱、宁安、鸡东、鸡西、林口、勃利、依兰、牡丹江市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土地……栖息的动物主要有梅花鹿。

【毛皮动物资源】“黑龙江省毛皮兽种类及地理分布表”……31梅花鹿(花鹿;松花江[69]、牡丹江、合江[70])。

【保护区和狩猎场·自然保护区】十二、洪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抚远县和同江县交界处……属于国家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

按:其中自然、行政等名称交织或重复,整理后约为哈尔滨市、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伊春市、鹤岗市、萝北县、绥滨县、佳木斯市、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勃利县、鸡西市、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牡丹江市、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庆安县、绥棱县等地,反映当时仍有梅花鹿分布。

5.2.4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东北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9)。

表24.9 方志记载20世纪东北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表示同前文。***表示本省级政区已有类似记录。①繁昌县.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 Xxf Qq HLIVHVlJ5XGWcIC3p-lClj M4Btm-hl T6jO2qo ANoF9LXPY4ee-K59PV4s K即梅花鹿别称。

5.3 华东

华东虽然20世纪前半叶各省级政区仍有梅花鹿存在,但已然不多,有些到后半叶则消失了。

5.3.1 江苏

江苏省分布的梅花鹿在此阶段已经不多。

《滨海县志》记述(滨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

解放前荒滩多未开垦,野生兽类较多,有獐、鹿、狼、野猪、貂等,因土地开垦,现已绝迹。

按:说明梅花鹿延续到20世纪后半叶已消失了。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太湖靖江、南京”(张荣祖,1997)。说明南京市、靖江市、无锡市、宜兴市、苏州市等地有梅花鹿。

5.3.2 浙江

浙江省分布的梅花鹿在20世纪前半叶尚较多,到后半叶则已屈指可数。

民国十四年(1925)《平阳县志》记述:

鹿:……毛褐色,间有白色斑点,尾甚短;雄者头上有叉角,每年脱落复生

按:据“间有白色斑点”看,就是梅花鹿。

《浙江动物志:兽类》记载(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1989):

梅花鹿(别名 花鹿):仅分布于浙西北临安县西部山区。标本采自临安、桐庐。据Allen报道,舟山曾有记录。

按:据此反映,当时在临安市、桐庐县尚有梅花鹿,而舟山市的梅花鹿存在则是20世纪前半叶(Allen,1938)。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杭州河、富春河、舟山、临安、桐庐”(张荣祖,1997)。说明杭州市、临安市、富阳市、建德市、桐庐县、舟山市等地有梅花鹿。

5.3.3 安徽

安徽省尚有一些梅花鹿延续下来。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潜山、贵池、宁国、歙县、南陵、泾县、旌德绩溪祁门、黟县、太平、青阳”(张荣祖,1997)。说明南陵县、潜山县、黄山市、歙县、黟县、祁门县、贵池区、青阳县、宁国市、泾县、旌德县、绩溪县等地有梅花鹿。

繁昌县称:“境内梅花鹿、野山羊已绝迹”[71]。虽未见确切时间,但从记载情况推断,约在20世纪。

5.3.4 福建

福建省虽然还有一些梅花鹿分布,但数量下降十分显著。

福清市称,当地哺乳动物数量最多,分布也广。鹿、狼犬、山狗、狸、獐、狐、大小香菇狼、青猺、黄猺、白鼻狷、刺猬、山猪、獾和野兔,主要分布在山丘林间草丛[72]。似为20世纪分布情况。

长乐市记载,哺乳类主要有猫、狸、狐、穿山甲、野兔、松鼠、竹鼬、豪猪、猹、黄鼬、野猪、山羊、山犬、刺猬、田鼠、家鼠、蝙蝠海豚、虎、赤豹、钱文豹、黑豹、鹿、麂、獐、狼等,但少见[73]。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但少见”,似指“海豚”之后部分物种,包括梅花鹿。

闽侯县称,境内有丰富的绿色植物和密布的河网,为野生动物提供营养和能量。县内哺乳类野生动物主要有:虎、豹、豺、狼、鹿、獐、麂、野猪、野山羊、豪猪、野兔、狐、狸、山猫、猴、黄鼠狼和水獭等兽类[74]。说明还有梅花鹿存在。

5.3.5 江西

江西省还有一些梅花鹿存在。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彭泽永修、九江、景德镇”(张荣祖,1997)。说明九江市、九江县、永修县、彭泽县、景德镇市等地有梅花鹿。

5.3.6 台湾

台湾在20世纪初仍有梅花鹿存在。

日本哺乳动物志》对台湾的梅花鹿有所记述(黑田长礼,1957):

台湾梅花鹿 Cervus Taiouanus Blyth(1860)

分布:多产于台湾岛的平地上。目前,几乎捕捉净了。因此,其确实产地根据鹿野氏的叙述,只知为东海岸大庄和凤林附近的原生林。后被移入火烧岛(1880年移入)和小琉球屿(1881年移入)饲养。近来,被移入伊豆大岛。

形态:与产于日本内地的日本鹿酷似,在它的冬毛上也有与夏毛同样的明显的白斑分布着,这白斑在背面的两侧约有20个并列着,其他的斑点散布着。面部短,吻尖,四肢短。体躯比产于日本内地的稍长一些。夏毛为淡栗色,后颈为深红色,体躯上有大白斑。冬毛上的白斑少。沿着背部正中线纵行着的黑条纹稍为显著。臀部的白镜斑周围的黑色部分,其上方形成显著的条纹,尾部中央的黑条纹比产于日本内地的宽,蹠部腺不白。角自第三年起增加一叉,到第五年形成3叉(4尖)。

按:这是目前所见较早用现代动物学语言描述的梅花鹿。

日据时期,台北市的景美、木栅、乌来一带仍有族群式的梅花鹿群沿水源而栖[75]

《桃园县志》记述(郭薰风等,1956):

鹿:属反刍偶蹄类。体长一公尺余,四肢细长,前二趾踏地有蹄。尾短。毛色冬季茶褐,夏季栗色,有白斑,牡者有角,呈树枝形。性温顺。听觉敏锐,不易猎捕。肉甘美可食,皮供制革及装饰用,角内之茸可为药。按:据此表明,确是梅花鹿。

《台南县志》记述(洪波浪等,1960):

花鹿:Cervus Taiomanus(Blyht)[76]体癯弱,四肢细长,趾有蹄,尾短,眼耳皆大,耳壳能转动,牡者有枝角一对,牝者无之,毛色至夏赤褐,有淡色白斑,是谓鹿斑,至冬概灰褐,角不空,呈紫褐色,由皮肤下层所变化而发达者,初为瘤状,呈紫褐色蔽褐色密毛,是为鹿茸,富有血管,拊之甚温,迨鹿茸渐长,乃磨于树干脱去毛皮,此时其营养盛而血管破裂流血,乃见真角,每年早春则脱,当年初生者无角,至两岁生无枝之角,三岁呈叉状,其后每年增生一枝,至四枝止,性温顺善走,肉可食,皮可制革,角可雕刻及为滋补药用。

按:基本上是梅花鹿。

《宜兰县志》记述(卢世标等,1965):

鹿:鹿属反刍偶蹄类,体长约二公尺,四肢细长,每肢前二趾有蹄踏地,尾短,眼耳皆大,毛色冬季灰褐,夏季赤褐,有白斑,牡者二岁生无枝角一对,牝者无之,角初生如嫩芽,中不空,有皮覆之,上蔽茸毛,呈紫褐色,谓之鹿茸,为珍贵药品,其角每年二月脱落,四月新生,至第五年角增生一枝,成叉状,第六第七两年二叉,第八年三叉乃止,栖息山林中,性温顺,听觉敏锐,不易猎捕,肉甘美可供食用,筋亦珍肴,皮可制革,角可供药用。鹿,本县山中有产。

按:不仅就是梅花鹿,而且明确当地仍有。

《嘉义县志》记述(赖子清等,1982):

鹿:山无虎[77],故鹿最繁,昔年近山皆为番鹿场,今则汉人垦种,极目良田,遂多于内山捕猎。

按:指出台湾的梅花鹿由于天敌少,曾繁衍颇多;后因垦殖侵占梅花鹿栖息地,梅花鹿退居内山。

《台湾脊椎动物志》记述(陈兼善等,1986):

花鹿;亦名梅花鹿。昔日数量甚多,现今野生者可能已灭绝,故确实产地不明。但高雄、小硫球及绿岛均有饲养者。

按:一般认为台湾纯野生梅花鹿已经灭绝。

5.3.7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华东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10)。(www.xing528.com)

表24.10 方志记载20世纪华东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

5.4 中南

本阶段,中南地区除海南省外,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未再见梅花鹿分布。

5.4.1 河南

河南省仍有一些地方有梅花鹿分布记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光山县志约稿》记载:

《旧志》载有虎、鹿、麞、麂、猴、猿各种,今皆绝迹。

按:说明当地的梅花鹿在20世纪前半叶已经绝迹。

《信阳地区志》记载(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92):

梅花鹿:信阳、固始人工饲养。

按:此处虽称“人工饲养”,但《新县志》称有“鹿”,反映之前似有梅花鹿。

《河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中《河南省兽类名录》列举兽79种,其中鹿科6种(小麂、原麝、林麝、梅花鹿、河麂、狍)(甘雨等,2004)。说明有梅花鹿,只是缺乏分布地点。

5.4.2 湖北

湖北省还有一些梅花鹿分布记录。

《郧西县志》记述(湖北省郧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5):

据老年人反映:清中后期,六斗、吴家一带皆为深山老林,人迹罕逢,野鹿遍地,人称“鹿都”……【兽类】鹿(有牛鹿、羊鹿、马鹿、梅花鹿、青鹿5种,多生长黄龙山,今已少见)。

按:据此反映,到清中后期,当地还有不少鹿,就是到20世纪后半叶,也还有梅花鹿等[78]存在。

5.4.3 湖南

湖南省在本阶段还有一些梅花鹿分布。

《安仁县志》追记(安仁县志编委会,1996):

清代、民国时期,境内常见野兽有虎、豹、狐、狼、狸、貉、獐、麂、鹿。

按:据此表明,到20世纪前半叶,当地梅花鹿等还是常见野兽。

据史籍记载,双牌县历史上野生动物较多,陆栖动物亚洲象、犀牛、熊、猿、猴、梅花鹿、华南虎历史上都有分布。由于人为滥捕滥猎和森林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栖息环境逐渐恶化,野生动物数量日趋减少,有些种类已经绝迹,如亚洲象、犀牛、熊、猿、猴、梅花鹿、华南虎等陆栖动物均已绝迹[79]。虽所述珍稀动物灭绝时间不详,但从其他地方情况看,梅花鹿似延续到20世纪后半叶。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宜章、新宁、绥宁”(张荣祖,1997)。说明宜章县、绥宁县、新宁县等地有梅花鹿。

5.4.4 广东

广东省在此阶段还有一些地方有梅花鹿存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西宁县志》记载:

草鹿:形略似麖,四肢细长,角短,惟牡者角生枝与麖异,毛或淡茶色,或黄麻,肉食甚美,大社诸山往往有之《采访册》。

按:由于之前该县多有“鹿”分布记录,故虽此梅花鹿特征不显著,但仍认为有梅花鹿存在。

《广东省保护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分布》记载(余斯绵等,1985):

江南梅花鹿目前数量十分稀少,仅零星分散于粤北的乳源、英德、始兴、曲江、仁化等县境内,至今仍未发现有数量较多的栖息地,很难划定保护区。

按:据此表明,在英德市、韶关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曾有梅花鹿栖息。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连平、九连山、和平、南雄、仁化、英德、阳山、连州、怀集”(张荣祖,1997)。说明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南雄市、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连平县、和平县、怀集县等地有梅花鹿。

5.4.5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此阶段依然有一些地方有梅花鹿存在。

《宁明县志》记载(宁明县志编纂委员会,1988):

鹿:清光绪期间,山区村民常捕得取茸出售。正二月捕得小鹿,让黄母牛或母羊喂奶,与牛羊合群,长成后取茸。今已绝。

按:证实当地确有梅花鹿。

《博白县志》追记(博白县志编纂委员会,1994):

据旧志记载,当时主要哺乳类动物有乌猿、猴、虎、豹、鹿、山马、獐、黄猄、山猪、豪猪、白鼻猪、龙猪、铃猪、石羊、豺狗、龙狗(狐狸)、飞狐、猫狸、闲狸、松鼠、水獭等。

按:据此看来,20世纪前半叶当地还有梅花鹿等野兽。

《广西珍贵动物》记载:“梅花鹿:仅桂南的大新、崇左、隆安交界地区有少量分布”(申兰田等,1981),即在隆安县、江州区、大新县等地有梅花鹿栖息。

《隆安县志》记述(隆安县志编纂委员会,1993):

梅花鹿:1962年3月,陆川县20多人的狩猎队来屏山区打猎,捕去梅花鹿30多只。据国营万岭林场职工观察,今屏山乡境内尚有梅花鹿存活。

按:据此表明,当地仍有梅花鹿分布。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龙州、大新、崇左、扶绥、隆安”(张荣祖,1997)。说明隆安县、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龙州县等地有梅花鹿。

《南宁市志》追记(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

20世纪60年代,南宁市西部大明山一带有小群梅花鹿活动。按:证实当时确有梅花鹿分布。

5.4.6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中南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11)。

表24.11 方志记载20世纪中南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

5.5 西南

此阶段,西南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余4个省级政区皆有梅花鹿。

5.5.1 四川

四川省仍有梅花鹿生息繁衍。

民国二十二年(1933)《灌县志》集解:

鹿:《尔雅·释兽》: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远,绝有力麉。《埤雅》:雄者有角。鹿性驯。状时,毛茶褐色,有白斑。雌者色较淡。

按:据此表明,就是梅花鹿。

民国三十一年(1942)《西昌县志》记述:

鹿:县属山岳中产之,间亦至平原,唯产量不多。民国十四年,双龙乡董家堡曾猎毙一条。按:证实确有梅花鹿存在。

民国三十三年(1944)《汶川县志》记述:

鹿:茶褐色,性善惊。头生肉角。在伏日猎者为贵,至秋则老,唯牡鹿有之。按:对照《灌县志》,当是梅花鹿。

南部县称,至1950年代初期,县境西北部升钟、双峰一带时有虎、豹、熊、鹿出没[80]。即有梅花鹿。

《四川资源动物志》记载: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 pon szechuanius Guo,Chen et wang)分布于“若尔盖、红原”(《四川资源动物志》编辑委员会,1982),即在若尔盖县与红原县有残存。

罗佳(1986)1982~1985年对横断山东部地区考察,认为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皆有梅花鹿分布,并记述:

考察中,一次即见集群的梅花鹿13只。据当地反映,仅崇尔公社[81]就有200多只,说明近年来梅花鹿数量有所增加。

“崇尔是座神山,神山里养了神鹿,如果谁要胆敢伤害它们,那天将下冰雹,牛马羊等牲畜将死掉,人将患病闯祸……”这虽属无稽之谈,但对梅花鹿的保护却不无裨益。

5.5.2 贵州

贵州省此阶段残存的梅花鹿锐减。

民国十八年(1929)《桐梓县志》记述:

鹿:仙人山近洞一鹿如山羊大,皆梅花纹。其茸亦嫩而肥。惜未大张罗网一发洩其宝藏。按:证实确有梅花鹿。

《贵州省的贵珍兽类》记述(罗蓉等,1985):

梅花鹿在贵州原无记载。1976年在桐梓调察时,有群众反映在野外见到该兽活动。1981年在遵义地区毛皮仓库查看野生动物皮张时,从调出皮张的账单中得知,1980年曾调出梅花鹿皮三张。1981年11月,在兴义县外贸站收购到一张来自该县一个区的不甚完整的梅花鹿皮,其特征有别于贵州饲养的东北梅花鹿。

按:据此反映,在今桐梓县与兴义市曾有梅花鹿分布。

锦屏县1960年代后森林逐渐减少,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加上遭到大量捕捉,哺乳动物逐渐减少。及至近年,除各地浅山中尚存少量野猪,文斗乡南包溪、乌斗溪等小范围原始残次林中尚存小群猕猴外,虎、豹、豺、狼、野牛、野鹿等大型动物已基本绝迹[82]。说明梅花鹿尚延续到20世纪末。

5.5.3 云南

此阶段,云南省仍有较多梅花鹿。

民国十四年(1925)《禄劝县志》记述:

仙鹿:在雪山。其身洁白,行于雪岩,如不见物。人罕见之。

按:此虽沿袭旧记载,但说明还有梅花鹿。

5.5.4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西南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12)。

表24.12 方志记载20世纪西南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①之前似有野生种。

5.6 西北

西北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其余省级政区仍皆有梅花鹿存在。

5.6.1 陕西

陕西省此阶段依然有梅花鹿生息繁衍。

清光绪三十一年《浦城县新志》记载: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孝廉王静斋于西郊外获梅花鹿。

按:此虽是清初事件,但反映当地确有梅花鹿并延续下来。

清光绪三十四年《镇安县乡土志》记述:

鹿:山人猎获甚多,唯不能生捕取茸,亦不能制配药料。多被鄂贩购去。

按:此亦沿袭旧说,但反映其时仍有梅花鹿。

《穿越陕甘:1908~1909年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记述(罗伯特等,2010):

当晚我们在宜君县城住下,此处距离中部县城70华里。

第二天,我们经过了一片极佳的狩猎区,新落下的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更显出风景之美。最初八英里的行程,我们一直沿着高大页岩构造山脉的一道狭长山脊行进。从路上望去,能看到许多鹿。

按:据此考察记录,反映当时在今宜君县一带尚有不少梅花鹿栖息。

《白水县志》记述(白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1989):

羊鹿:分布县西北山林中,以阳坡较多。食野草、野果、小树幼枝,听觉、视觉、嗅觉很灵敏,肉可食。

按:据其习性,当是梅花鹿。

《山阳县志》记述(山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1):

鹿:清代初期,蜀僧超古卓锡天柱山,写有“构篱藤自结,开境鹿频过”诗句,可见当时鹿量之多。民国后逐渐减少。现有少量草鹿,主要分布在鹘岭、流岭浅山地带。

按:虽数量锐减,但其时仍有梅花鹿分布。

《麟游县志》记述(麟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3):

野鹿:多在页岭及南部山中,草食动物,其雄性新生嫩角称鹿茸,为珍贵滋补药品。按:此乃梅花鹿。

《丹凤县志》记述(丹凤县志编纂委员会,1994):

梅花鹿:古联有“渭水有鱼堪垂钓,商山无鹿不衔芝”。清代知县赵应会《商州赋》云“青狼白麝”(麝,小鹿),“呦鹿鸣兮”。民国时犹有梅花鹿进宅乃添福、添寿、添禄之说。今境内梅花鹿已绝迹,唯岩谷间尚见草鹿。

按:据此,表明有梅花鹿分布。

《宝鸡县志》(《宝鸡县志》编纂委员会,1996):

鹿:毛短、灰色、体瘦、退长,性可驯服,行动敏捷。角有杈,产鹿茸,名贵药材。肉可食。西部浅山区常有三五成群出没。

按:此是梅花鹿,在当地仍有存在。

5.6.2 甘肃

甘肃省此阶段也还有一些梅花鹿分布。

民国三十二年《临泽县志》记述:

鹿:牡曰,牝曰麀,子曰麛。案《本草》称曰:鹿,一名斑鹿。马身羊尾,牡者头生双角,黄质白斑。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或青。

按:此乃梅花鹿的常见诠释。

《通渭县志》(《通渭县志》编纂委员会,1990):

鹿:清代前,鹿鹿山多鹿,其他山区亦有出没。民国中期,今陇川乡史家沟和陇山乡大寺顶仍有鹿。清代和民国时期,一些富户亦有饲养。现绝迹。

按:据此,说明曾有梅花鹿分布。

《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记载梅花鹿,在“迭部、岷县”(张荣祖,1997)。说明岷县、迭部县等地有梅花鹿。

5.6.3 青海

此阶段,青海省仍有少量梅花鹿残存。

民国八年《大通县志》:

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此]类。环居,角外向以自防。

按:此乃指梅花鹿。

5.6.4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此阶段也还有梅花鹿残存。民国十五年《朔方道志》记述:

鹿:牡曰,牝曰麀,子曰麛。黄质白斑。(牡)[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色。按:此乃梅花鹿之诠释。

《内蒙古珍稀濒危动物图谱》认为在贺兰山还能见到梅花鹿少量个体(凤凌飞,1991),反映在贺兰山东侧的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青铜峡市等地也曾有梅花鹿生息繁衍。

5.6.5 方志记载

方志记载虽较简略,却可反映20世纪西北多地的梅花鹿分布情况(表24.13)。

表24.13 方志记载20世纪西北的梅花鹿情况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表示详见正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