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牧口常三郎教育论著选》第一章:教材选择及排列

《牧口常三郎教育论著选》第一章:教材选择及排列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社会对于教材选择排列改革的期望一第六十四届议会的众议院通过了政友会民政党共同提出的“政府应与时俱进,迅速并坚决实行教育制度以及内容革新”的建议。

《牧口常三郎教育论著选》第一章:教材选择及排列

第一节 社会对于教材选择排列改革的期望

第六十四届议会的众议院通过了政友会民政党共同提出的“政府应与时俱进,迅速并坚决实行教育制度以及内容革新”的建议。而在其真正实施前,着实还应针对改革要求的精神进行充分的研讨,对此,当时的《东京日报》发表了如下社论:

“当今之世道皆已由被看作是门外汉的社会对教育进行激励鞭策了,教育界的专家们难道还不以此为耻且引以为戒吗?

“对于上述的建议,虽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者进行了纷纭的说明,可是归结起来无非有两点,一是让教育适应现代的国民生活,二是进行彻底的精神教育。无论任何原因,改良革新的说法本身总是没有错的,该建议大抵亦是始终不会被淘汰的,重要的就是教何种内容,如何去教才能让教育适应国民生活,才能让精神教育得以被彻底实行。我们看一下该建议的第一点要求,这与近几年来关于教育实用化的争辩相同。当今,失业者与日俱增,就业难这一现象已经逐年加深,匡正学校教育的非实用化,唯今之计就是进行教育改革。然将当今失业苦和就职难的责任一概归咎于教育,也是不明智的做法。究其原因,眼下种种现象其实是社会形势发生变化的产物,也是伴随着资本组织的强化以及机械文明发展必然的结果。对此,政治家们更应该就失业苦和就业难问题进行深刻研究,究其根本,再找出改良的上策。……不过即便如此,我国教育的内容还是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论其调整方法:(1)应该对学科本身进行整合;(2)应当致力于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使其均衡;(3)应在各学科内部对于各部分的繁简问题进行诸多改善。而且,若将这些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作风归结起来,也不外乎是文教当局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缺乏热情所致。

“难道是教育人士没有着力去进行探讨吗?非也。以往为进行教育改革也召集过很多次会议,但因其参加人大多都是抱有上述想法的人,自不必说,他们一定会赞成之前的教育制度。但在当今,对上述的三点意见进行周密的调查,之后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然此举不是召开一两次会议商讨几次即可解决的简单问题。若无深刻剖析当今社会的情势,推举有识之士,设立多个学科会进行仔细的研讨,则再多改革也不可能卓有成效。像文部省的调查方针那样只会令人感到不安,等等。”

多么犀利的笔锋,文教当局熟读后恐会颜色大变。一般执笔人的批评无非是主义、方针等,仅此而已,可该文中字字句句都对准教育内容,若非对教育大为关注的行家是根本不可能有此手笔的。……

……可以说,教材的选择、排列,即学校教授科目的整合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此时,如何去实行整合——这个基本原理就自然地演变成必须从教育入手来导入目的观,且解决涉及整个教育系统的大问题了。业外人士认为这是教育系统内人士的职责所在,只要提出要求,就很轻易地可以收获成效。虽说这在分工上看也无不合理之处,且业内人士确如业外人士所想的那样,对自家的工作更多是盲目和暗中摸索,但是,由于教育学的指导理论系统还未确立,无法将各自累积起来的常识整合起来,因此也就无法像业外人士所想的那样轻而易举地进行改革。

故此,若不从其基础原理,即教育学的整体出发,仅仅就委员制度等进行讨论的话,则不可能总结出一方良策。在各自的常识范围内以多数表决的形式进行归纳,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可谓是缺陷毕露。因此,这就是为何我一贯主张,即使是迂回,也必须决定教育目的观及其内容所连带的利、善、美的价值原理。人生在世,无非是要创造利、善、美的价值。……教育其实足以与医学界范围相匹敌,仅仅一小部分常识,对于整个教育领域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罢了。尽管我等外行从旁干涉教育问题,也应遵守犬守夜鸡司晨的原则,做什么事还得靠行家,就算是麻烦,也要倾听他人的常识,即像是在治疗上首先要尊重医生的建议,不可忽视那些专家们长年积累的经验一样。总之,有了基于基础原理的原方案,再将业内业外人士意见整合起来,这样教育改革才能够取得切实成效。

第二节 教材的选择标准

教材选择的标准,对于所谓专家来说可能是极为浅显的常识,甚至不屑一顾,然而,对于新踏上讲坛的教师而言,是亟待解决的事。对于那些或是贫苦百姓家庭的子女,或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生意人的子女,甚至那些昔日在中学以为无用的下层阶级来讲,由于教育均等观念抬头,接受教育已是理所当然之事。恰由于此,诸如外语之类等教学科目仍盲目地被保留。对于教育当事人来说,更是不敢对其妄加评价,唯恐冒渎神灵。……

教材的选择标准为何?……从事教育的不管是何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观认识,一般来说都被姑且认同,且迄今为止一直都安于现状,不求改进。但于当今,教育当局已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就算脱离了当前的僵局及世人的指责也无从辩白,我们已经认识到,在解决主观常识这一问题上,危急时刻已然降临。……我认为,无论如何迂回,都必须追溯到教育目的论,一定要打破填鸭主义的理由正在于此。填鸭式教育思想一直以来可谓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的蛀虫日本的教育内容现今仍是如此。

教育目的到底是由何人来设定?一般国民又必须受此限制吗?……我认为,教育学者并不持有私自设定教育目的的权利,其仅仅拥有使认识不至于扭曲的义务,而将教育目的定位在指导幸福生活之上……(www.xing528.com)

在进行利、善、美三方面价值创造及获取时,对其与真、善、美系列的不同之处进行考察,可以说这才是构成教材的选择、排列乃至教育方法论的原理所在。

人类生活的对象环境,可谓包罗万象,然总体来说无非也就是下面两大类别。无论何人都一定会与其交往,与之调和,否则便无法争取到幸福生活。故此,教育首先必须要进行的就是教导学生如何与之调和。

1.自然现象——天、地、人三才,这可谓是从古至今被大致区分并包含了一切现象的总称。

2.人生现象——从上述现象中将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发生的各种现象抽离出来的现象的概括。

这也仅仅是粗枝大叶而已,若细细区分,则还可分出无数枝节,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详情请参阅拙著《人生地理学》及《作为教授之统合中心之乡土科研究》。那么,如何指导受教育者,使其生活与自然界以及人类水乳交融呢?……归根结底无非是把教授者的价值导入到受教育者生活中。因此,上述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亦同时包括于教育机制的设计中。

……我们应将环境整合为以下三方面,并诉诸教材,再对其缺漏之处予以填补。

1.有利于得到利润的经济生活方面的教材。

2.有利于向善的道德生活方面的教材。

3.有利于追求美学美术生活方面的教材。

是否还有上述三方面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教材呢?多年来,我苦思冥想,但终归实力有限,至今仍未能发现。其实,教育界也做了多次改革,始终也只是隔靴搔痒,外表虽呈现出多种多样,但结局都可归于上述的某一种类。

第三节 教材排列的标准

……当然,为了不与开发孩子的心理发育背道而驰,还必须在理解力的范畴内进行。若是普通生活范畴涉及专业、职业领域,则理解的难易主要取决于教材的逻辑排列。设想,若突然地将专业之物加于教材之中,对大人而言且异常晦涩难懂,何况儿童?但若渐渐地将逻辑顺序理顺,即使是牙牙学语的儿童亦可轻松理解,这即是每个实验者都首肯之处。诸如算术这般重推理的学科就是一个绝佳之例,虽然现在使用的国定教科书及中等教科书中,已经做了些排列,然而中等以下的学生们学起来仍然困难重重,而若是将特别形式的数的关系问题分成若干类,按由简入繁、由浅至深的顺序进行恰当排列,则就不会有太大困难,比较容易学习。……由此看来,应该对各个教学科目的排列进行修正,而其先决问题就是清晰地认识各个教学科目存立的目的及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