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干预措施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为此,他提出了职业倦怠发展的“四阶段论”。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值高而成功的可能性低、低努力、低自信、外控、使用逃避的应对策略都将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五)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1.个体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干预措施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回报。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玛勒斯等运用量表形式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耗竭感。耗竭感指的是个体感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耗尽、用完。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情感衰竭两方面。生理耗竭表现为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疲乏虚弱、睡眠障碍等;情感衰竭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去个性化(又称为去人格化/去人性化)。去个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去个性化的教师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

低个人成就感。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历程

比尤凯格将职业倦怠视为个体从事一项活动的进程性结局,就其自然趋势而言,具有必然性,但它也是可以干预的。为此,他提出了职业倦怠发展的“四阶段论”。

1.热情期

此时期的特点是高希望且希望不切实际。刚从教的教师往往会表现出勃勃雄心并忘我投入,不知疲惫。

2.停滞期(www.xing528.com)

此时期的特点是仍能工作,但是更关注个人需要。教师开始感到做事缺乏效率、焦虑以及工作满意度下降,觉得实现当初确立的目标越来越困难。当一个人力图作出更多努力,而不是调整不现实的期望时,职业倦怠就真正开始了。

3.挫折期

此时期的特点是感到无能,对其他人不满,而且开始经常经历情绪、生理与行为问题。在这一阶段,教师会承受这无所不在的慢性病理症状。当初的选择开始动摇,工作效率降至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低谷,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江郎才尽。

4.冷漠期

此时期的特点是要求更少的工作,回避挑战。教师会彻底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无所用心与不负责任的精神状态下生活。至此,个体的枯竭已经达到最低限度,身心健康都受到严重损伤。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内部因素。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值高而成功的可能性低、低努力、低自信、外控、使用逃避的应对策略都将影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的自我概念、对于冲突的态度、解决冲突的策略以及他的一般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都有重要影响。

2.外部因素:社会期望、工作压力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1.个体干预。个体干预是通过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态度改变等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具体措施有改变观念、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2.组织干预。组织干预是通过削减过度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职业枯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