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方法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方法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要对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沿用和整合,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特征的新方法。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借鉴和整合西方心理学中的方法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中的运用,并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新方法。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下两种方法效果很好。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方法

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要对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沿用和整合,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特征的新方法。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借鉴和整合西方心理学中的方法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中的运用,并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新方法。

(一)我国的心理学方法

1.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方法

文化学认为,文化世界人类创造,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一般而言,中国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自发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他们还年轻的时候,当他们寻求学校教育和工作机会,寻求社会地位、实现理想,持有人世的、创造性的、为社会作贡献的价值取向时,会接受儒家文化。然而,当他们遭遇挫折,需要减少和摆脱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寻求帮助时,会倾向于接受道家的思想,或成为佛教或其他宗教追随者。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下两种方法效果很好。

一是儒家重社会教化、自我修养的身心修养模式。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以“仁”“义”“礼”为核心,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之精义,深切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生存模式。儒家文化基于宇宙观认识论,精心构建了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相结合的身心修养模式。儒家思想力主人世,试图实现以积极进取的超凡脱俗的态度达到身心愉悦并益寿延年。儒家的大家孔子孟子荀子提出了许多有关教化和自我修养的宝贵思想,诸如“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等理论。概括起来,社会教化和自我修养相结合的身心修养模式的运作程序为:博学→立志→寡欲→自省→改过→力行→乐道安仁。通过“教化”,用“礼”和“仁”规范人的行为,抑制人的各种贪婪欲望、偏激情绪、不良习性,最后进入“仁”的最高境界,使人的精神境界超然自得、心理状态恬静和谐生活态度乐观向上,从而达到养德以养身的目的。在“博学→立志→寡欲→自省→改过→力行→乐道安仁”这个身心修养过程中,“博学”属于心理认知方面的要求,只有“博学”才能实现基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立志”“寡欲”“自省”属于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的要求,“立志”人生才有目标,“寡欲”并常常“自省”,才能保持谦虚和奋斗的精神;“改过”“力行”属于行为方面的要求,知易行难,但知行必须一致,必须知错就改,身体力行。儒家的身心修养方法非常重视知情意行的统一,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达到“乐道安仁”的最高境界。儒家的身心修养方法还强调必须遵循“中庸”的原则。中庸之道既贯穿于儒家的宇宙观和认知系统,也是其身心道德修养的准则。儒家“教化”的修养方法不是注重顺其自然的个体直观体悟,而是注重外力施加教育,使其通过立志、学习一系列过程达到个体领悟的目的,自我加强修养。在心理学实践意义上,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针对那些丧志者、颓废者、堕落者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进行认知治疗。而且对于健康人,例如青年人的心理保健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是道家认知疗法。“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原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杨德森教授领导的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创立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以道家处世养生的四条原则(即“32字原则”)重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运用五个治疗程序(即“A、B、C、D、E程序”),对A型性格精神应激与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认知治疗,具有对症下药的良好效果。这种心理治疗方法并非是对道家学说的全盘继承,而是对道家学说创立学派老庄哲学身心修养模式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它是运用中国独特的文化思想,借鉴和吸收西方心理治疗成功的科学经验,创造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极好尝试,对促进心理治疗本土化、提高对东方人的疗效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道家“顺其自然,淡泊名利”的心理保健方法的运作程序,即顺其自然→绝学弃智→少私寡欲→虚静无为→忘我→无己→返朴归真。最后便达到《庄子·秋水》中所指的“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的境界,获得人性的复归,并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顺其自然→绝学弃智→少私寡欲→虚静无为→忘我无己→返朴归真”的身心修养过程中,“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是道家的认知原则与方法,强调一切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绝学弃智”属于认知心理方面的要求,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少私寡欲”“虚静”“忘我”“无己”则是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的要求,为了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有“少私寡欲”的“虚静”情怀和“忘我”“无己”的精神境界;“无为”是行为要求,只有“无为”才不会违反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到“养气存神”“返朴归真”,达到身心完全超脱现实的境地和无比的和谐愉悦。

2.中国现代心理咨询方法——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分析,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由中国大陆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创。钟友彬先生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中有介绍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先生在学习、研究、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钟友彬先生将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了认知领悟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因此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

钟友彬先生认为,中国人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生活习惯与心理动力学的原理相近:一是相信幼年经历或遭遇对人的个性及日后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二是他们认为,可以从成年人的观念、作风和行为中看出他幼年时期受到的影响。综合上述情况,钟友彬先生提出了认知领悟疗法的心理病理学说,认为: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期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并在成年期遇到挫折后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患者必须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本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由于这些症状都是幼年时经历的恐惧在成人身上的再现,所以,症状的表现必须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

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通过领悟,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求治者在接受治疗前,对他们病态行为的幼稚性和幼年心理行为模式概不自知,通过心理医生的解释、分析、互相讨论,并联系自己深入思考后,才真正认识到病态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它是儿童时期留下的痕迹,是成年人不应再保持的幼年心理行为模式。最后随情感和行为的改变,症状也就自然消失。

认知领悟疗法的适应症是强迫症恐惧症和某些性变态,如露阴癖、窥阴癖、挨擦癖和异装癖等。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方法

1.人本主义的当事人中心疗法

当事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在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别谈话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认知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受人的认知所支配,某些个人心理问题主要是在错误前提下对现实曲解的结果。咨询、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来访者原来的认知结构,解除歪曲的想法而代之以更现实的思维方式,纠正不合理的信念而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行为。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批评、促膝谈心,而是有其特殊的方法、技术和程序。首先,咨询师应与来访者一起找到靶症状,即要消灭的不良症状;其次,分析导致靶症状的认知,这种认知既然是引起症状的原因,那么它就是不恰当的或错误的;然后,帮助来访者重建认知,通过说理、解释等方法,督促来访者去练习更换原有的看法与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这些新的认知来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当然,运用认知疗法重建新的认知结构,主要是达到改变思维方式的目的,很难实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

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T法)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创始人是心理治疗家艾利斯。该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它同时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因此也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它的应用范围在世界各国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认识是:情绪障碍是由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因而治疗的过程就是帮助来访者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的信念替代非理性的信念。通过信念的改变来消除情绪障碍。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①通过与来访者交谈,理清引起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的具体内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②明确告诉来访者他的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这些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使来访者认识到目前的消极心理状态的根源就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而不是早期经验的影响。③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与来访者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来访者认清自己原有信念的不合理之处,待认知发生变化之后,来访者才会甘愿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④从来访者现有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来访者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用理性观念替代非理性观念。⑤布置认知家庭作业,以巩固疗效。理性情绪疗法采用的方法较为多样化。在它的治疗方法中,既有认知情绪治疗,同时也吸收了行为学派的一些技巧。常用的方法与技术是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其次是认知家庭作业及为了督促完成家庭作业而提出的自我管理方法,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角色扮演、自表训练、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放松训练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关的心理调适与修养方法

1.疏导方法

疏导教育法就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同时要善于引导,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疏,就是疏通,放手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经过观察和研究,做出引导的决策。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中的宣泄。导,就是引导,是在疏通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表示肯定和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错误的意见和思想观点,通过民主讨论、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理服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中的领悟。疏通与引导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疏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引导的必要准备;引导是疏通的必然继续,是疏通的目的所在。没有疏通,就难以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引导,疏通就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疏通的引导注定是隔靴搔痒,而没有引导的疏通则必然是就事论事、无济于事。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疏导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分导、利导、引导。这三种疏导方法都可用于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运用疏导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保健应注意引导受教育者采用合理宣泄手段排除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合理的宣泄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排除不良情绪,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养成健康的心态。因此,要注意引导受教育者采用合理的宣泄手段,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向组织、亲友或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出来,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2.思想修养方法

思想修养方法主要通过自我教育进行。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理性思考水平;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途径,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法有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之分,在实践中大多表现为个体自我教育方式。个体自我教育中的自我修养法特别适合进行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

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磨炼,由此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方法。自我修养法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自我反省。个人针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检查对照,找出差距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办法。第二,自我反思。反思一般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心的反省,是人们以自身心灵活动为客体而进行研究和反观自照。反思所涉及的面比反省更广,反省只是人们对自身言行的反思,而反思则更多倾向于追根溯源,找到思想和言行形成的来龙去脉,对于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要求更高。反思法必须结合一定的自我认识水平来进行,否则达不到任何效果。第三,自我改造。自我改造是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达到改造自我原有的错误和落后认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的教育方法。

运用思想修养方法进行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特别要注意应在准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改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要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二是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是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己;四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借活动成果认识和评价自己;五是综合分析评价,即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己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认识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养,塑造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就是超越现实自我而成为理想自我的过程。自我是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因此,我们不应满足于现在的“我”,而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感受到肩负的历史重任,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我得以发展。

思想与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心理的升华。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为行为增添动力,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少方法,如说理教育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激励的方法、社会实践的方法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心理调适与心理保健。

(四)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1.大学生网络自我调节的方法

网络自我调节的方法主要有宣泄、升华、脱敏、奖惩和认知等。

第一,宣泄,又称心理呕吐。即找一个对象进行淋漓尽致的倾诉,把心里的苦一吐为快。只要能把心里的不快说出来就能达到一定的调适目的。心理呕吐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既能让自己信任,又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理想目标。网络的隐匿性可以打消倾吐者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心里隐秘的疑虑。在网上漫无边际地聊天,就是网上宣泄的最好办法。但是网上宣泄的对象,必须是有所选择的,如果倾吐对象比倾吐者的心理问题还严重,两个人在聊天过程中产生共鸣,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加适应不良的心理。网上虽适宜宣泄,但是无指导的宣泄缺少控制,负效应太大。因此,大学生的网上宣泄应在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进行,这对调节焦虑、压力、抑郁效果良好,且不会出现副作用。

第二,升华。升华是替代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调节因挫折引发的心理不适具有良好作用。在个人需要受阻、动机不能满足而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尽快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使受挫后的压抑心理转向符合社会规范、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不良的心理反应得到升华,这是心理调适的一种最为积极的形式。在网上心理咨询中,老师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受阻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抛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确立全新的切合实际的努力方向。

第三,脱敏。恐惧的实质是一种心理过敏,脱敏法对调整恐惧症具有良好作用。恐惧什么?为什么恐惧?在现实中面对面往往说不清楚,在网上用文字表达却更容易讲清楚。把恐惧的事写出来,进行分析,恐惧就消除了一大半。在网上心理咨询中,老师会指导学生直接面对恐惧对象,接受恐惧刺激,直到逐渐适应,恐惧心理就得到了调整。

第四,奖惩。将欲戒除的目标和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和愉快的奖励联系起来结合进行,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对抗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以取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这种方法对消退一些不良行为,如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心猿意马、缺乏学习兴趣等较为有效。建立奖惩法使学生在网上通过和老师交谈把兴趣转移到学习方面来,通过激励,把网上产生的学习兴趣再转化到现实学习中去。

第五,认知。这是一种心灵反省和探求正确认识的思维过程。当事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由什么原因引起,继而形成新的正确认识,用新的正确认识去替代旧的错误认识。这对调整人际关系、学习目标问题、环境适应不良、消费攀比等都有较好效果。

2.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的方法

道德教育的真正功效和最大功效也在于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教育的持久的机制,在于学生自我教育或修养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禁约、自我训练、自我检查等方面的能力。网络给大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在网上开展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大学生掌握网上自我教育的方法,促使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1)反思比较法。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一种传统的自我教育的方法。而这种反思往往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或者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或者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言语、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差距,为弥补差距而在具体行为上要求自身做出改变。大学生在网上与人交往,很容易发生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他人在网上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透漏出的品性,促使自己去反思自己在网上的言行。反思的结果可能是趋同,也可能是趋异。不管是趋同还是趋异,都是自主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过程。

(2)自我想象法。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来说,想象的内容之一就是在一定理想人格的指向上,对自己人格的期望和希望,这种期望和希望有时是非常具体的,是可实现的,有时是非常抽象的,甚至是梦幻似的。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各种形象来实现自己的期望,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各种缺憾;或者不由自主地想象网络上的交往对象,想象中的美好形象也能引导现实中的自身形象得到不断完善。另外,许多大学生通过在网上设计主页,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看,这是提升自己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3)情感体验法。网络上的交流表面上是人机对话,实际上是人人对话,人人对话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情感的体验。以真心换真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是网络上非常普遍的美好情感体验。用真诚待人,却被别人欺骗,也有不少例证。各种情感体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在网上的品德行为,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是自我不断实践的结果,自我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手段往往无法影响这一过程,当然也难以产生自我情感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还可通过单独的教育网站、心理网站或校园网站进行自助指导,利用网络了解一些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信息、问题积极变化的方向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案。自助指导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网络上的自助指导是一项更为方便快捷、更有利于保护隐私的免费服务,成为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将有力地辅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