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原理: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发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教育内容的发展图式是:综合化—分科化—综合化。可以说,人类今天已走到了第二次以综合为起点的新阶段。从古代的综合化到近代的分科化是一大进步,现代综合化将是更大的进步。今天的综合化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化,与古代教育处于混沌状态和囫囵吞枣的综合化是截然不同的。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时代所需要的伟大文化和伟大人物。当前,科学尽管还在继续分化,但综合的趋向却更为突出。

教育学原理:教育内容综合化的发展

人类教育内容的发展图式是:综合化—分科化—综合化。

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先笼统地知道“是什么”(综合),然后穷追一个“为什么”(分析),最后在广泛背景中真正认识事物包含丰富多样的整体性(综合)。作为群体的人类,其认识过程也要经历同样的路线。可以说,人类今天已走到了第二次以综合为起点的新阶段。从古代的综合化到近代的分科化是一大进步,现代综合化将是更大的进步。今天的综合化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化,与古代教育处于混沌状态和囫囵吞枣的综合化是截然不同的。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时代所需要的伟大文化和伟大人物。

宇宙本是个统一的整体,只是在人们对它进行研究时,才分成许多互相独立的学科。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马克思也曾指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具有受历史制约的暂时性,并预言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同样,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古代科学,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还不具备分解对象的条件,所以只能在直观观察的范围内,把宏观事物作为考察的基本层次,从事物的总联系上来把握对象。而这些总联系的细节还不可能得到说明,认识程度还不够精确和严密。因此,这种“整体式”的研究方式是较为原始的。

哥白尼开始的近代科学,主要运用的是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成一定门类,对有机体内部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把事物从它们的联系中抽取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原因等方面逐个地加以探索。这种分析的方法,四百年来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这相对于古代科学的整体研究,是一大进步。

然而,科学不断地分化使人们越来越失去了对全局的了解,各学科从不同的领域分别地、割裂地进行探索,并不能达到整体地、全面地、综合地认识世界的目的。物极必反,分化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这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当前,科学尽管还在继续分化,但综合的趋向却更为突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否定之否定,这是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的发展特点,尤其是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流趋势,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对于人们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科技规划、教育规划、人才使用规划时,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并有着深刻的教育学理论上的意义。(www.xing528.com)

1.要求我们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需要组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技工作者协同作战。这种“立体作战”的形式,在处理和解决环境、生态、能源、城市建设、人才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时,尤为重要。

2.要求我们在教育上扭转重理轻文、文理分家的传统观念发达国家在高等院校培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才的比例,大体上是4∶6;在世界著名的智囊团中,人才的结构也大致相仿,如跨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中,自然科学人才与社会科学人才的比例为4.6∶5.4,美国兰德公司的博士研究员中这个比例为4∶6,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为4.8∶5.2,而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中该比例关系为6∶4,与发达国家成倒置关系,亟须改进。与此同时,在教育上必须扩大专业面,使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两大领域都有所涉猎。197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科学、技术和社会规划”(STS),设置教学中心,它的任务是探索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力量对科学技术的影响。STS教学中心已开出49门课程,归纳为五个领域:科学史,技术史,当代科技和社会问题,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及其组织,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标准。这一教学中心为成立“科学、技术和社会学院”搭建了桥梁。其他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都已建立了类似的教学中心。可以预料,不久将会产生更多的“两栖科学家”——他们既能在自然科学的海洋游泳,又能在社会科学的大地上跳跃,这样的“通才”有望在更多的领域里取得成就。

3.要求我们注意人才流动。既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汇流,它们之间的鸿沟正在被填平,那么,这两大门类之间的人才交流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了。如英国晶体物理学家贝尔纳为创立科学家的交流组织做出了贡献;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担任电子计算机教授的西蒙,后来在行政学、政治学、企业管理学、组织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撰写了十几部著作,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为了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这种人才流动应该倍加赞扬,并且推而广之。

4.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支持和加强出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部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建立跨学科的专业和科研组织。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可以训练学生从全面和整体上思考问题,人们称之为“平面思考”。它较之于集中在一点上,进行专科研究的“垂直思考”,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同时,通过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还可以发展新兴学科。

5.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开设大量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开设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包括第一、二、三类型的交叉学科。即便在专业课教材中,也要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或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介绍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对象、目的和研究范围,让学生立足本专业,放眼科学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