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考试史:宋元科举实施成果

湖北考试史:宋元科举实施成果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州试取中者称“举子”或“贡生”,他们须将自己的家世、年龄、籍贯、参加考试的次数等,如实写清,由各级地方官逐级核实并具状,然后由考生自携呈交礼部。宋代对科举考试的时间也作了变更:英宗治平三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同时又增加进士录取名额,从而使报考科举者的人数也成倍增长。宋代湖北科举制度开始向比较偏远的州县延伸。[30]宋代湖北科举考试中,还流传下来历久不衰的科场佳话。

湖北考试史:宋元科举实施成果

宋代科举制度在湖北全面铺开。地方所主持者,为乡试或州试。进士科之州试,由州通判主持;又以州录事参军主持其余各科考试。州试取中者称“举子”或“贡生”,他们须将自己的家世、年龄、籍贯、参加考试的次数等,如实写清,由各级地方官逐级核实并具状,然后由考生自携呈交礼部。举子还要10人相保。宋代对科举考试的时间也作了变更:英宗治平三年(1066),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同时又增加进士录取名额,从而使报考科举者的人数也成倍增长。苏辙曾经说:“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甚乐,是以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27]这种变更,一方面使湖北举子赶考的时间相对充裕;另一方面,则由于机率大而调动了报考的积极性。宋代湖北科举制度开始向比较偏远的州县延伸。如宋代鄂东诸县科举及第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黄冈中进士9人,蕲水5人,麻城2人,罗田8人,蕲州9人,广济22人,黄梅11人,英山3人。[28]

隋唐科举考试中默默无闻的蕲州,在宋代堪称异军突起。及第者,有曾隐居荆州童子河溪的高士林敏修、林敏功,有曾受宋哲宗宋徽宗征召的吴遵路,有中崇宁四年(1105)乙酉科乡贡的陈公华,还有科份未详之乡贡甘泽、黄元功、贾绍南、陈承惠、冯杰、吴亿等。据《夷坚志》记载,黄元功曾为乡试解元(乡试第一名)。[29]通过蕲州科举考试及第个案的解剖,可以看出,宋代湖北科举及第名额,远远超过了唐代。

宋代还有通过进士科以外的诸科步入仕途的。据《湖北通志》粗略统计,宋代湖北中制举者,有李宗孟等22人;中辟举者有蔡汝贤等30人。

湖北大批士人通过科举入仕,在当时的社会各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宋代社会发展产生过一定作用。其中成为政治家的有康介、冯京、王韶、别之杰、范宗尹等;成为知名学者的有张景、王得臣等;在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引人瞩目影响的,有崔遵度、夏侯嘉正、宋庠、宋祁、米芾、米有仁、杨冠卿等,还有王得臣、宋祁、米芾等名重一时的人物,他们都是在某些方面的开风气者。[30]

宋代湖北科举考试中,还流传下来历久不衰的科场佳话。北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由安陆发解中进士的宋庠、宋祁兄弟,时称“二宋”。兄弟二人在举进士前,就学于安陆,居贫而不丧志,安贫而乐其道,勤奋好学,早年便才华横溢,闻名遐迩。安陆人王得臣对“二宋”学业记曰:

夏英公谪守安陆,有书表吏郑生者邻“二宋”,情迹甚熟。凡郡守所欲笺状,多谒“二公”为之。英公怪而问之曰:“若尝学而自为此邪?”对曰:“非也,乃‘二宋’秀才之文也。”英公他日见“二宋”,得其所著,大嗟赏,英公守三月而罢,谓元宪曰:“三人下不可就。”谓景文曰:“非等甲不可居。”后卒如言。[31]“二宋”举进士,以文学名扬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应山县隐士连舜宾,邀请“二宋”做自己儿子连庶、连庠之师;因得“二宋”的教益,兄弟二人皆中进士,蜚声政坛,人称“二连”。(www.xing528.com)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初著名文学家曾巩、苏轼、苏辙等,都是他的及门弟子。欧阳修青少年时代几乎是在随州度过的。据载,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32]。后来欧阳修蜚声政坛、文坛,实得益于母子卜居随州之时。随州城南大姓李氏子李尧辅好学,家中有丰富的藏书,欧阳修到李尧辅家中借书阅读。一次,欧阳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自此而后,他“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33]

据易本烺在《纸园笔记》中记载,宋时湖北状元共有11人。他们是:兴山夐谷珍;荆门孙何、孙仅2人;应山宋郊、宋祁、连庶、连庠4人;安陆郑獬;咸宁冯京;潜江毕渐;崇阳杨起莘。宋代的11名状元,以宋(祁)、郑、冯的名气最大。宋、郑均有文集行世。而冯京则是科场博弈中的幸运儿,他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分别获会元、解元和状元。他“连中三元”后,声名不胫而走,传扬各地。清代鄂籍学人甘鹏云曾指出:

二孙、二连、毕氏往往见诸他人书中,而著述不传,故知者较少。至若夐、杨、李三氏,知者更少矣。其为状元同,名之显晦固自不同也。毕渐为宋时湖北状元十一人之一,宋有天下三百余年,湖北状元仅十一人,而潜江乃有一人焉。窃谓毕氏以中状元故,故今人皆知有状元。否则,亦将湮没无闻矣。虽然所谓状元者,特科名耳,非真卓然自立者也。科名得失,权操之天者也;卓然自立,则权操之己者也。权操之己者,不肯努力为之,志节不立,学问不讲,一己之身心不问,一己之责任不问,众所趋趋之,众所避避之,俯同流俗,适时自售,数十年光阴悠忽过去,身名翳灭,与草木同腐,无惑也。有宋三百年潜江人物惟毕渐一人,又仅以科名显。甚矣,传世之难也![34]

毕状元虽以科名显,并不能说是无才偶中。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记述有他与南华翁林子山和赠的诗。诗曰:“儿童闻说子山名,将谓先生是古人。海上偶经仙洞府,岩前犹见玉精神。南华久彻逍遥梦,兜率重来自在身。携得新诗天上去,不教辜负到全闽。”甘鹏云评价说:“人言毕状元眉目如画,诗词亦自清拔,予儿时人多诵此诗,至今父老犹能诵之,真佳句也。”可见毕状元在文坛是有一定影响的。后来,潜江县学前建有状元坊、毕家楼。“至今儿童走卒莫不知有毕状元者,惜其著述不传,传于今者仅此诗耳。吉光片羽,弥足珍也。”[35]

元代政局不稳,科举考试时断时续。有元一代,虽录取进士不多,但湖北中进士者仍屡见诸史籍:蕲州康茂才中元之进士,后来为明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封为蕲国公。易本烺在《纸园笔记》中记载有:湖北在元代状元及第者有一人,即崇阳人李正茂。此外,有人据湖北各县县志进行了粗略统计,在元朝中进士者,黄冈2人、蕲水9人、罗田4人、广济6人、黄梅6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