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坚守:教育智慧与知识的统一

教师的坚守:教育智慧与知识的统一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具有外在、客观、被动的属性,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智慧具有内在、主观、内在的属性,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超越。知识主要侧重于事实世界和物理世界,而智慧关注个体的外在事实世界和物理世界,与个体内在的价值世界和心理世界相统一。就教育学领域而言,知识世界主要是实然的、已知的,具有认同性倾向;智慧则是应然的、未知的,具有有探索性倾向。教育智慧相对于知识而言,其方式具

教师的坚守:教育智慧与知识的统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创造性的方式去解释和修正经验,而教学的真谛在于智慧的启迪,但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盛行已久的功利化、知识化、技术化和程序化等思维方式使教学越来越偏离了其智慧品性,这意味着教学改革已经走得太远,忘记了智慧才是教学活动成功的灵魂和最终目的。

关于什么是智慧,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种是知识,一种是能力。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智”通由“矢”和“口”构成的“知”,“知”与“智”是通用的,或者说“智”也是从“知”发展而来的,意指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快速地获取知识。《释名·释言语》:“智,知也,无所不知也。”事实上,在古代“知”虽有纯粹知识的意思,但在逻辑上,有知识便有智慧。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希望用“知”来化解各种人生困惑,以知天乐命、参透人生、预测未来,“知”更多指向人的“智慧”,含有一个人有知识而且有智慧的意思。随着人化自然的推进,“知”带有明显的伦理性,不仅指人“聪明”,而与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有关。西方的“智慧”概念也有“一切知识”的意思。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由普遍认识产生,不是个别认识得来”[29]百度百科关于智慧的定义,指出狭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感知、知识、记忆、理解、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决定等多种能力。[30]但就已有研究而言,智慧作为能力,确切地说,其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基本达成共识,智慧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如《辞海》对其释义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31]新华字典》对智慧的定义是“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32]。《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感,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

罗素也认为:“智慧主要是指人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的能力。”[33]一般意义上,智慧和机智为同义词,是指人们能瞬间知道该怎么做,及其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与他人相处的才艺,具体表现为一种能全身心、敏感、审美地投入到做事中去的综合能力。这一点可由范梅南的观点加以佐证,他认为:“展现智慧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和恰当地行动的能力。”[34]可见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或独立面临困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能力系统。这种能力系统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融合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所有阅历及体验,由个体所经历的一切,在知性、理性、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出来的。它不能用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来代替,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聪明,它指向人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本领,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其对象是现实问题,表达了人整个身心的存在与明智的良好生存和生活方式,具有人际间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由上述可见,与智慧关系最为密切的概念是知识,但目前基本形成共识的是,知识是人生的基本材料,是智慧的构成单元,智慧是合情合理地应用知识材料获取人生幸福的能力。具体来说,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是认知的结果,智慧则是应用学问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是多因素综合的产物。知识具有外在、客观、被动的属性,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智慧具有内在、主观、内在的属性,是对生活实践的提炼和超越。知识主要侧重于事实世界物理世界,而智慧关注个体的外在事实世界和物理世界,与个体内在的价值世界和心理世界相统一。就教育学领域而言,知识世界主要是实然的、已知的,具有认同性倾向;智慧则是应然的、未知的,具有有探索性倾向。知识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是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教育的价值不应该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应该超越知识,在教学生活中,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被传授。因此,对智慧的描述常用生成性的词语,智慧是必须在获取知识、经验积累和自我领悟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体现在实践中的综合素养。

智慧与个体一样,可以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教育智慧可以历练、升华和超越,这首先表现为它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状态和境界。作为一种品质,智慧主要是指由良好教育而产生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状态;作为一种状态,它是教育者的胸襟、抱负、理想的总括;作为一种境界,它内居于人的精神世界中,表现为从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教育智慧作为一种实践智慧,是个人的内在统一和自我的整合,它以推进教育发展和成就师生为指向,应当渗透、内化于师生教育中,展现其独特的方法论,这体现在教育目的设计、教育改革趋势审视、教育价值形塑、教育过程实施、教育环境营造、教育治理改善等行为中。由于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承载者、教育意义生成的体现者、教育任务完成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智慧对教师而言,是个人道德、人格的整体性和具体性的确认,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主要是教师教育“应该如何做”的理性判断,又渗透着“应当如何做”的价值关切,教育智慧使教师在必要情况下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正确的行动。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度量分界和审时度势。其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并以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教育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育智慧则表现在教师的灵活机智应对以及师生相处上。[35]教育对智慧的追求,要突破传统的心理学认识视野,以教师主体的存在为本体论前提,走向哲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融合,通过教育理论和教育情感整合,上升到人作为主体的自由自觉、和谐发展的社会属性、真善美的行为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目标上。

教育智慧相对于知识而言,其方式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这些特性源于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也因此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场域中,具有随机应变的细心技能,以便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这些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品性的挑战,教师要时刻在意想不到的教育情境中,表现出高度敏感并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迎接学生充满机智的“发难”或教学事件的突然降临,生成性也是教育智慧的突出特征。而师生的这种积极的准备状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也是最为需要的,所以,真正能够表征教育智慧的,还是发生在课堂中师生的教学智慧。(www.xing528.com)

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下位观念,他主要是指个体在面临复杂、突变的教学情境或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主要表现在处理事前没有预期的、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以及对待处于激情状态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决断和执行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依据的是个体自身对教学理论和经验的感悟,对利害关系的超越,对学生特性的深刻洞察,对教学技巧的娴熟等,是能够高效地应对教学事件而生成融通、自由和艺术境界的一种系统能力,它内在于教师,作用于教学过程,是以个体对教学活动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为基础的,展示了师生创造性开展教学实践的活动技能和表现水平。

在教学生活中,教学智慧的形成途径是多方面的,因此它的类型必然也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广泛收集素材,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的组织智慧;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表现,不断变换内容和手段以呈现智慧;积极开展教学对话,引领学生思考的沟通智慧;基于人际交往、专业自觉和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能够根据个体实践经验、教学体悟和互动而形成的反思智慧等。另外,还包括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以及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当然,这些相对微观的智慧既包含了基于直觉把握下形成的知性智慧、理论思考、整体感知也包含了基于规律认识下形成的理性智慧以及以观念形式内在于人并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智慧。

就来源而言,在教学生活中,智慧不可能像客观知识一样来源于书上转录、互联网下载拼接,或是现成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以及所谓科研成果的机械套用。没有经过教师用心体会,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教育概念的演绎,也不可能产生教学智慧。因此,教学智慧是师生对整个教育教学现实的个人体认,是对教学实践历程的反思,是对前人总结的理论和经验的个人感悟,这种体认和感悟,有可能产生于可以言说的教学理念、模式或程序,以及相应的反思案例和综述,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这也是智慧只能靠“养成”“成长”或“修养”而生成的原因。

在教学生活中,教学智慧就其存在方式而言,生成并表现于具体的时空情境,是具体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智慧标尺,“深刻洞察、敏锐感知、及时反应和高效便捷的行动”是教学智慧的外显状态。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较深刻和全面的领悟,对相应学科内容娴熟于心,其教学执行富有技巧性,整个过程能够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贯通状态,师生视界融合,真情互动,用心投入并共同参与,从自觉走向自由、自为,以至于达到忘我、置身于求知的氛围中,走向探求智慧新天地的理想教学状态或境界,达成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有教学智慧的教学生活不仅具有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的高效率,而且具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