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课程互融理念制定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可使学生加深对各科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综合各学科的课程知识,辅助学生对视唱练耳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乃至整体音乐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的制定需要教师要学习与了解视唱练耳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其二,互融理念下有助于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听觉训练与视唱作品的理解,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我国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服从于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总体目的,并随着时代发展和音乐教育实践的积累,使音乐教育的目的任务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科学规律而日趋完善。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进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那么既然是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与目标上便对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与目标,即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这些能力同时也是从事任何一项音乐活动的基础,所以,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则是音乐能力积累的必要及重要的过程,是提高艺术水平的必经之路。视唱练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音乐才能,为从事音乐艺术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从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获得实际的艺术价值。因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音乐能力,最终会表现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随着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不断提高,其音乐能力也会在循环反复中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与发展。

我国高等音乐院系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是这样界定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与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的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视唱练耳教学应在听音、视唱、律动、弹唱等综合性音乐技能训练的表现和创造上,开发想象力创造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达到音乐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学目标是一切音乐教育过程的出发点,是视唱练耳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总体要求。如何以视唱练耳课为中介实现既定的音乐教育目的,必须认识视唱练耳目标与音乐教育的衔接关系,明确视唱练耳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融入课程互融理念的视唱练耳的教学,需从学生对音乐认知与理解结合各学科属性的实际角度出发,结合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以及行为目标来制定教学目标。通过课程互融理念制定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可使学生加深对各科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综合各学科的课程知识,辅助学生对视唱练耳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乃至整体音乐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www.xing528.com)

各学科之间都有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课程互融理念是融合各个学科教学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将单一学科教学目标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教学目标带动整体学科教学目的的充分实现。

关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的问题是当今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重要热点,互融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与其他教学目标的界定有不同之处。互融理念是将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各个学科全面共同发展的教学目的。如,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乐理知识,乐理教学中融入视唱练耳,使得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训练更好地地掌握乐理知识,又能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帮助视唱练耳训练打下基础;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钢琴和钢琴教学中融入视唱练耳,使得学生充分利用钢琴技能知识带动视唱练耳学习的提高与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增强钢琴演奏技能水平等。

互融理念下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通过了解和研究视唱练耳如今的教学情况与现实因素。这一模式的制定需要教师要学习与了解视唱练耳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如,视唱练耳教师需要了解除视唱练耳学科以外的音乐理论、和声学、钢琴、声乐、中外音乐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用其他的相关学科的有益之处辅助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实现,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究其依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其一,互融理念下可使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充分完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融理念可使视唱练耳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完善,使得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不仅只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听觉与视唱能力,而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互相影响,相互渗透,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学好视唱练耳课程的同时,生动地掌握与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二,互融理念下有助于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听觉训练与视唱作品的理解,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过程中会遇到诸如音准、节奏等难以把握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融入声乐、乐理等学科,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与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较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