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和教育技术四个标志性的阶段。爱迪生的预言虽没有实现,但是他对视觉教育的推崇与认同,促进了视觉教育的快速发展。1923年7月,美国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1961年,美国视听教学部成立“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正是讨论视听教学中的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美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和教育技术四个标志性的阶段。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的发展相关联,即:视听教学的发展、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这三种教学方法产生于教育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教育技术学科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并分别发展成为教育技术独立的研究领域。我们将通过学习三种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和整合模式,进而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并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学术思想。

1.视听教学的发展

视听教学方法是依靠视听设备及相应的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从视觉教育到视听教育,到后来的视听传播,视听媒体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得以逐步扩展。

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领域提供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因此,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问题。在特定的社会状况与社会需求下,大量新的科技成果进入教育领域,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都被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工作者利用这些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从而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教学方法。1913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曾预言,10年内电影将代替传统的教科书,成为主要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爱迪生的预言虽没有实现,但是他对视觉教育的推崇与认同,促进了视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和开发。1923年7月,美国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原有视觉教学概念已不能涵盖已扩展的视听设备的教育实践,视觉教学发展为视听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有声电影等视听技术应用到工业与军事训练中,取得了巨大的投资效益。从而,传统的视听教学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视听设备在战时人员培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了人们在学校教育中使用视听媒体的兴趣和热情。幻灯、投影、电影、无线电广播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视听教学得到迅速发展。1947年,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更名为视听教学部。1946年,爱德加·戴尔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1953年,视听领域出现了视听传播的术语。美国视听教学部出版了《视听传播评论》的专业刊物。在此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出现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1961年,美国视听教学部成立“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正是讨论视听教学中的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这是视听教学阶段的转折点,标志着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的发展。

视听教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教学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从教育领域的教学传播角度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并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以及媒体辅助、传播的教学方式。至今,视听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个别化教学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不同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班级授课制出现之前,个别化教学是基本的教育形式。产业革命出现以后,为了扩大教育规模,个别化教学逐步被班级授课制取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不断凸现,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适合学习者个别需要和特点的教学系统。20世纪初,美国开展了早期个别化教学的实验,其教学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生能自定学习步调,采用掌握学习法,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是让学生在已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自主学习。它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等。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使用教学机器解决教学问题的观点,强调了“强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斯金纳设计了程序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程序。20世纪60年代初,程序教学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的、形式各异的程序教学机器被开发出来,并进入教育领域。程序教学在教育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成功。20世纪60年代末,程序教学开始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要真正开发有效的程序教材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验,这样会花费很大的代价,因而出版商纷纷退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变成程序教材,教学机器的功能限制,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难以适应程序教材带来的教学改革需求等。总体来说,与程序教学相关的重要概念的应用、开发程序教材的方法等,都对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和个别化教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计算机具有的人机交互高速运算、灵活控制、动态模拟等特点,十分适合应用个别化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遵循程序教学的方法,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重复性劳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容量的扩大和软件系统的改进,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介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向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们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变化,开始研究和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交叉整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也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构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网络技术的建构主义教学系统。此时的计算机,不再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作为认知和协作交流工具,承担学生导师和伙伴的角色。

综上所述,以个别化教学系统、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已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各种研究结果也表明个别化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个别化教学的模式、方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特别是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个别化教学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3.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也称为教学系统方法。通过程序教学运动的实践,人们认识到影响并决定教学效果的变量十分复杂,需要对教学过程做系统分析才能获得有效学习。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有效的程序教学,需要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学习过程、学习理论和人类行为理论等方面,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教学原则。这些教学原则在用于军训研究和教材开发后,不仅提高了军训的效率和效果,也为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包括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加涅等人将系统论思想与任务分析、行为目标和标准参考测试等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早期的“系统化教学”模型。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在实践中建立了许多系统设计教学的理论模型,教学系统方法成为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和基础理论。

总而言之,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研究领域,并且彼此间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也不相同,但是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各个阶段与领域通过逐步交叉、融合,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独立的整体——教育技术。因此,教育技术是(研究领域)整合而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