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理论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理论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图1-1-1桑代克经典实验中的迷笼针对学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教学过程中,斯金纳将其转化为程序教学法。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理论成果

学习理论,就是探讨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等问题,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分别从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对各种学习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这里所说的“行为”指的是心理学社会领域的人类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在实际工作中,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等。其中,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迁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于19 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对猫的学习实验笼”,如图1-1-1所示。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被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不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

在实际的教育中,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例如,教师为了让其他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图1-1-1 桑代克经典实验中的迷笼

针对学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在教学过程中,斯金纳将其转化为程序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的主要原则:一是把学习进度分成具有联系的小步子;二是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三是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反馈与强化;四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自定步调,进度不必一致;五是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反应,降低错误率。这一程序教学原理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CAI 课件制作当中得到广泛应用,曾是教学软件开发的主导思想。

教学软件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约翰·布鲁德斯(Watson John Broadus)(1878—1958),曾经这样写道:“给我一打婴儿,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发育正常就行,允许我对他们按照我的计划实行特殊培养。我保证对他们决不刻意挑选,每个行业只随机抽取其中任意一个来训练。我相信我一定能将他们培养成某个行业的专家,或医生或律师艺术家或经理人才,甚至是乞丐和小偷,而不管他们的天资如何,性情、气质怎样,能力和天赋是不是有所不同,或者他们的祖先是属于何种人种。”

【思考】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哪些类型学习内容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将人的所有学习都简单归结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考虑人的思维、意识等内心世界,这显然存在理论缺陷,由此导致了认知主义理论的发展。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有机体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Bruner)、奥苏贝尔(Ausubel)和加涅等。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反对以S-R 联结和对动物的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之一。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认知结构。在布鲁纳看来,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客观世界是由大量不可辨别的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去发现各类事件的分类方式,而是创建分类方式,借此以简化认识过程,适应复杂的环境;学习的过程就在于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自下而上),形成认知结构,即进行类目化的活动过程;学习的条件涉及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学习的内在动机等。

(2)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明确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用同化来解释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具备逻辑意义,而且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概念。

(3)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既有简单的联结学习,也有复杂、高级的认知学习,并将学习按简单到复杂分为8 种类型(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用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来说明学习的过程,如图1-1-2所示。

从图1-1-2 中可以看出,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进入感觉登记(瞬时记忆),这时记忆储存非常短暂。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和保持时间都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一定数量,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的信息赶走,若想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策略。当信息离开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就要通过编码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中,对该信息的合适性做进一步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器做出反应在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期望和执行控制。期望是指学生希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

图1-1-2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对学习条件的论述是加涅学习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他认为引起学习的条件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即学生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外部条件是指学习的环境。加涅提出了五大类学习的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思考】(www.xing528.com)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适用于指导哪些类型学习内容的学习?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产生了很大影响。皮亚杰提出的“认识发生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或智力活动,是一种主观图式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儿童一生下来就先天有一个图式,与外界事物接触时,把客观事物纳入主观图式,称为同化。同化不了的时候就调解原有图式,使之与外界取得平衡,称为顺应。在顺应过程中,图式本身得到改造、丰富,形成新的图式,然后又去同化、顺应别的新事物。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为“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人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相应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设计,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创设、协作会话、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要求学习环境要具备的基本属性或要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优点是,学生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是,应用时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忽视师生间情感交流及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应用这一理论时要注意这一点。

【思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适用于哪些类型的学习内容?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有马斯洛(A.Mallow)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要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关心学生的自尊和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和教学时间。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创建合适的氛围,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把学生的创造和自我实现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发展中自我实现,罗杰斯从自己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经验出发,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基本要求。

(1)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坦诚相待,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掉一切伪装的“假面具”。

(2)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独立体的任何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3)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移情性地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与道德品性做出评价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去充分地实现“自我”。

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之一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批评传统的学校教育将儿童的身心分离:儿童的心到了学校,躯体和四肢也跟着进来了,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在他看来,不仅可以使整个儿童(情感和理智)都进入学校,还可以借此增进学习。

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也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Pervasive),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获得他想要知道的知识,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思考】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适用于哪些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