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媒体组合教学: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组合教学:过程及方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主要探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有以下几点。媒体在实现教学过程中,按其完成的职能一般可分为事实型、情境型、示范型、原理型及探究型五种类型。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

多媒体组合教学:过程及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应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用单一的媒体,也可以使用几种媒体的组合。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几种媒体组合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单一媒体。但是,媒体的组合并不是几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和随机凑合。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下面主要探讨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媒体组合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控制整个设计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师和有关教学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它为每门课、每一单元或每一节课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的相互作用规定了明确的方向,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是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应能为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学校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将要完成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固定,教学内容比较明确。而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哪些内容最为重要?哪种学习活动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怎样的教学计划最为有效?教学目标为这些问题的回答确定了出发点。教学目标往往需要以具体的行为来体现,其陈述的内容大多是教师讲授或学生学习的具体技能、任务、内容和态度。故这种教学目标形式的主要功能是: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相关原有学习基础等。此外,随着目标具体性的深化,教学目标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第一类是涉及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第二类主要指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或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或形成的技能、策略或方法;第三类就是一堂课或一个专题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或经验。在第三类中又可细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一般来说,虽然课堂教学目标比单元教学目标涉及的教学内容少,但是它更具体,并且详细确定了一堂课教学应产生的教学结果和条件,规定了教师将采用的教学活动。但两类目标都属于课堂水平上的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方法

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者就可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学方法的变异性和灵活性。因此,需要教师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保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应用和设计体现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相适应。对于知识、理解等较低层次的目标,可选用教学信息传输量大的教学方法,而对于综合、评价等高级层次的目标,则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以学生特征为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水平、知识基础等方面的情况。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应选用直观教学法,而大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应选用探究教学法。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一门学科的性质和一节课的教材内容,都是制约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对于形态结构等描述性内容应选用直观教学法,而对于技能性的内容则应采用示范模仿法。

(4)以现有条件为依托

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选用的主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学科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学校教学条件比较优越,那就应该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而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可以采用演示法等简易的方法。

3.选择教学媒体,确定教学媒体展示的时机

(1)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媒体选择概率(P)=媒体产生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价(C)

其中,代价C 包括制作费用及付出的努力程度;功效V 是指媒体在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

媒体在实现教学过程中,按其完成的职能一般可分为事实型、情境型、示范型、原理型及探究型五种类型。

事实型: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

情境型:提供一些有关情节、景色,现象的、真实的,或模拟、相近的画面。

示范型:提供一系列标准的行为模式(如语言、动作、书写或操作行为)。(www.xing528.com)

原理型:提供某一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

探究型:媒体提供某一些事物的典型现象或过程。

根据上述媒体的五种类型,我们可以看出,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内容、目标、媒体关系的三维选择模型,如图1-2-22所示。

图1-2-22 内容、目标和媒体的三维模型

由图1-2-22 可以看出,这个三维选择模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的发展。通过这个三维选择模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确定媒体的选择。

(2)确定教学媒体展示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媒体使用和展示的时机,是媒体选择与使用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以往的教学经验,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可能发生的变化,针对这种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或帮助学生将不良的学习心理状态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以保证学习有效地进行。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换。

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有意注意在起作用,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地、强制性地要求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起到有意注意所不易起到的调动积极性、加强学习效果的功效。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课《母亲》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对心理刻画描写的厌烦心理,在课一开始时,就一反常规,利用投影放映出了一张心理曲线图,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张图,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只是教学方法的这一点变化,就使得学生对心理描写厌烦的抑制心理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有效地完成了“心理刻画”这一重要写作方法的学习。

③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和教学的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是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

④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学生兴奋起来并不是教学目的,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只是为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但是,如果教师不能适时加以引导,不能使学生的认识升华到新的境界,这种兴奋状态就不可能持久,教学目标就不可能更好地实现。这时,教师应当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方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将学生的兴奋状态引导到理性的升华。

⑤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方面讲,这种新鲜刺激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够克服学生学习时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

⑥满足合理的表现欲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有能力、并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尤其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与条件,以满足学生的这种表现愿望与要求,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由此可见,只要使用现代教育媒体,就会有现代教育媒体的展示时机问题,把握住这个时机,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就会更加突出,把握不住时机或根本不考虑时机,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会起到干扰目标实现的作用。同样教一节课,有的教师只用了一张投影片就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有的教师用了三张投影片,教学仍显得平淡无味,重要原因就在于前者注意了在使用投影片时学生的心理时机,而后者只是按课文顺序依次映示三张投影片,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时机。

我们应根据每种媒体的功能,结合实际教学过程,确定它们的展示时机。教师应该理解每种媒体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工具自如地使用。

【思考】

熟悉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过程,怎样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融入学习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